紛 繁 世 界
保 持 初 心
導讀:大腦袋上有扁嘴,生無可戀、委屈巴巴的大頭魚鲯鰍火熱來襲!蠢萌蠢萌的它們不僅是個貪吃鬼,還自帶肌肉小馬達,會飛游得快,渾身上下閃耀著金屬色的炫彩之光,被譽為“海洋小彩虹”,快來一起看看吧!
▎海洋小彩虹!蠢萌貪吃鬼 鲯鰍
作者/張濤拉罕
從海冰閃耀的大西洋出發,沿溫暖洋流一路向東,繞過非洲的好望角與阿古拉斯角。在與來自海上生命線(霍爾木茲海峽)的多種游魚匯合成軍后,數以百萬計的魚群跟隨海面信風的指引,自印度洋北部領域向東繼續進發。
它們翻越重重海嶺,跨過曲折陡峭的海岸,從復雜多變的地質水文環境中脫穎而出,直至完全掙脫馬六甲海峽的束縛,而后沿東北方筆直向前。游經南沙、中沙、東沙群島,穿過澎湖列島與臺灣海峽,最終直抵物種豐饒、資源豐盛的東海、黃海一帶。
圖1:一起沖啊,兄弟們
這段發生在海洋中的漫漫長旅,直接橫跨了大半個地球。從墨西哥灣至我國黃海、東海區域,僅直線距離就達14000多km,更別提途中還要繞過非洲大陸、印度次大陸、馬六甲海峽和南中國海,疊加起來的總里程數,甚至往上再翻一倍都不止!
圖1-1:直線距離估算
圖1-2:行游距離估算
如此波瀾壯闊的生命遠征,任誰看了都應該打心底里敬佩萬分。然而,這對大頭魚鲯鰍(qi二聲 qiu一聲)來說,那還算事嗎,不過毛毛雨罷了~
圖2:小小距離,真的毛毛雨啦~
蠢萌蠢萌的大頭魚
這鲯鰍啊,為硬骨魚綱輻鰭亞綱,鱸形目鲯鰍科鲯鰍屬下同名物種,1758年由卡爾·林奈親自分類和命名,二名法學名為 Coryphaena hippurus,是一種以五湖四海為家的大洋性回游魚類。
它們廣泛分布于大西洋、印度洋、太平洋和地中海的開放水域中,尤其喜愛熱帶和溫帶水域,活動范圍遠超20000平方公里,所以說來我國東海、黃海一游,就和我們周末出門逛個公園一樣,純屬消遣時光、散心解悶。
圖3:這小短趟,我一天能來回三次
它們身長體大,成年后普遍體長1米有余,最大的能長到2.1米以上。鲯鰍鲯鰍,名字好聽念著順口不說,而且還長得好看極了:你看那軀體前寬后窄、前大后小,胸鰭長直、尾巴分叉,極具時尚線條感。那堅硬湛藍的背鰭,宛若巍峨山脈挺聳排列,與飄蕩著的柔軟的金黃色腹鰭形成一硬一軟的鮮明對比。
萬千細密的鱗片鑲嵌在身,勾勒出上部青藍、下部黃綠的絕妙工業風配色,體側隨意揮灑,點綴上土褐色、墨藍色的異色斑點,更為鲯鰍那瀟灑不羈的氣質錦上添花。
圖4/4-1:走個臺步給你看看啥叫帥氣
最最值得一提的,是它們額部的天靈蓋。這鼓鼓囊囊、圓潤飽滿的天靈蓋,稍一打眼便成視覺重心,宛若笨重的巴士車頭,給人一種頭重腳輕、滑稽可愛的蠢萌反差感。
其實吶,這個大腦袋本質上是一個隆起的骨質物,會隨鲯鰍個體的成熟而越長越大。腦袋大意味著什么?當然是鬼頭鬼腦、充滿智慧啦,所以人們又給它們取了個“鬼頭刀”的別名。
除此之外,它們那仿佛無時無刻都張開著的大嘴巴,也是它們的重要形象特征。你知道,像鲯鰍這類的海魚,天生長著一雙小豆豆般的黑眼睛和一張扁嘴。
所以從側面來看,它們的大腦袋活像被削平了的方塊頭,再加上那斜向下撇、微微張開的扁嘴,一副生無可戀、委屈巴巴的大頭魚表情包便火熱出爐了。
圖5:大腦袋配委屈嘴
圖6:真是最好表情包
如果海洋生物們都會用社交媒體軟件,那么長相憨憨、神態蠢萌的鲯鰍,肯定具有角逐“最受歡迎表情包”的絕對硬實力。
圖6-1:等等主人,我也要當表情包
會飛游得快,貪吃小馬達
如你所知,魚界和我們人世間一樣,只要長得好看就總會被別人惦記。
在這條真理的指引下,我們發現,總是穿著大包包雙掛馬甲,泛舟近海、游釣天下的釣客老兄們,真真兒將鲯鰍當做夢中情人,在狂風呼嘯、暴雨肆虐的近海不辭辛勞地追尋著它們的身影。
每一次走大運釣到鲯鰍后,釣客老兄們必定視若珍寶般將其舉在胸前捧在手心,一定要拍上一張笑容滿面的幸福合照,日后好與孫子孫女夸夸其談。
圖7:哎,我咋這么遭人惦記
圖8:所有釣客都喜歡鲯鰍
圖9:與鲯鰍合影可謂榮耀至極
作為最漂亮的游釣魚種之一,鲯鰍的習性與食性早被無數釣客老兄們諳熟于心。它們是晝行性魚類,很喜歡成群結隊在海面表層巡游。碰上大晴天,波光粼粼的海面下滿眼金綠閃動、光影流轉,仿佛一條異常鮮明的金屬色海中暗流。但這數十上百條鲯鰍的群體郊游,也讓游弋在海面的釣客們初步鎖定了目標。
圖10:鲯鰍氣勢龐大的群體郊游
鲯鰍生性貪食好吃,常憑借自己彪悍的速度(約30-50km/h)追捕沙丁魚和飛魚,飛魚被追急了便振翅飛離水面逃之夭夭,這時鲯鰍也不甘示弱,它們能憑借胸鰭和尾部上的肌肉小馬達暴跳而起,一躍離水、空中掠食。
圖11:飛魚會飛,有啥好奇怪的
圖12:我們鲯鰍也會飛,這才稀奇呢
機動力十足的鲯鰍,會在沙丁魚和飛魚慌不擇路的奔逃中不講武德地偷襲獵物、大快朵頤,因此它們會利用自身的速度優勢,將整個捕食場攪擾得一片混亂,但見那水中泡沫橫飛、目不能視物,水面上浪花朵朵、飛魚此起彼伏。
魯莽單純的鲯鰍從來沒有想到,螳螂捕蟬黃雀在后,狡黠的釣客此時正目不轉睛地注視著亂成一鍋粥的海面,他們悄悄調轉船頭,兀自緩緩行來。
兩條,三條,四條……正當鲯鰍飽餐數頓,吃到打嗝時,它赫然發現,好家伙嘛,自己頭頂的海面上竟開來了個黑乎乎的大家伙。
圖13:啥東西在我頭上飄來飄去啊
這鲯鰍啊,本來就喜歡棲伏在海面物體的陰影之下(如浮木,馬尾藻或漂浮的芭蕉葉等),這會兒剛好吃的心滿意足、困意翻涌,又飄來這么一個“天然棉被”,于是它便放松警惕,不再細究頭頂之物究竟為何,身體一軟斜臥水中,波浪晃蕩如一首香香甜甜的體感搖籃曲,不出片刻便將它送入夢鄉。
這次,它是被驚醒過來的。頭頂的“天然棉被”上,發出了人類腳步與甲板碰撞聲,間或還能聽到釣竿與船舷摩擦發出的淅淅索索聲。雖然聲音傳到水中變成了嗡嗡微響,但鲯鰍距船不遠,聽得真真切切。
“大事不好,這莫非是……人類來了?”它回想起曾曾祖母所言“人類,有頭無尾、四肢欣長、不善游水,但其貪婪心黑,實兇神惡煞之主,乃我族類之大敵!若不幸臨遇,逃,不要命地逃!”
鲯鰍猛然晃了晃它的大腦袋,小心翼翼抬頭觀望,瞥眼看見上方陰影處確有一有頭無尾、長有四肢的黑影后,它瞬間身體僵硬,緊張、憂慮、恐懼、害怕四種情緒油然而生,一浪接一浪的沖擊著它的內心。它不敢多待一秒,隨即飛速張開胸鰭擺出加速遁逃的架勢。
圖14:媽呀,真的有人來了?!
可后來呢,它眼前悄然飄來一物,那是一只肥美多汁,張牙舞爪的大章魚!章魚這東西,它只在小時候吃過一次,那爽滑的身軀,那勁道的觸角,那豐富的口感……回憶中妙曼而真切的味覺享受,令它唾液滿溢,腹中亦饞蟲大動。
毫不意外的,貪吃鬼鲯鰍張嘴大咬章魚,把曾曾祖母的告誡拋之腦后,吃了幾口,鲯鰍頓覺嘴內一陣刺痛,再看時,口腔上顎已被釣鉤刺穿……感受到手中釣竿突然向下一沉后,小船上的釣客露出“終于上鉤了”的邪魅一笑,開始有技巧地左右拉扯,同時放線收線,最后終于將無腦貪吃、不顧一切后果的鲯鰍給釣到了船上。
圖15:我就貪吃,咋啦
海洋小彩虹,鱗片在練兵
這是多么漂亮的一條鲯鰍呀。
紫藍色的細碎鱗片上反射著太陽與水滴的光澤,它的頭部映射出青綠色的金屬炫彩,鉆石般耀眼,翡翠般迷人。
大自然那取之不竭的豐盈的色彩,此刻仿佛全都被鲯鰍握在掌心,揮毫潑墨間,奇跡虹彩在一條小船上散射著光芒,點亮了全世界所有釣客心中最美好的憧憬與最真誠的羨慕。
圖16/16-1:哇哈哈哈,釣到這家伙夠我吹一輩子了
總而言之, 我想說的是,鲯鰍確實有一身得天獨厚的美妙色彩,但這其實并非大自然的杰作,而是來源于它們潛意識的自我操控。
它們身上的細小鱗片立體交織,一排排一列列陣型緊密,每一片小鱗片都受神經系統的控制,會根據機體自身的活躍程度和興奮程度進行細微的角度調節,從而反射出不一樣的可見光譜,彰顯其魚美艷無雙之絕妙魅力。
換句話說,潛意識可謂小鱗片們的總司令,在它巧妙的調兵遣將之下,橫排豎列的小鱗片們各自擺開陣勢,騰挪閃轉間,一副妙彩佳作竟宛若天成。
圖17:靠潛意識控制鱗片,這得多高端吶
“眾將聽令,大腦指揮部來報,鲯鰍大人馬上要躍出海面追擊飛魚,我們務必迅速變陣……左三排,結長蛇陣;第七排,上前四十步開魚鱗陣;右四列,不動如山;第八列,布八卦陣!快行動起來!”恩,小鱗片士兵們和潛意識司令官的日常,大概就是如此忙碌吧。
值得一提的是,當鲯鰍缺氧死亡后,潛意識便隨之消散,身上的片片細鱗也像被抽干了活力,紛紛發黑發紫、黯淡無光,再也無法變幻出綺麗的金屬彩虹色。
所以我們在海鮮市場、菜市場和冷凍庫里看見的鲯鰍,多半都軀體萎靡、烏黑烏黑的,這也是沒有辦法的事。我們只能祈求其他野外個體身體健康、多子多福,不要再被拖網漁船批量捕殺了。
圖18:死后的鲯鰍的確風采不再了
海廉鬼頭刀,飛虎海豚魚
那么最后呢,咱們再來說說鲯鰍的各種有趣別稱吧。
“鬼頭刀”“鍘刀魚”“海廉”都因其外觀相似,所以得名。“陰涼魚”和“水狐貍”則源自它們喜歡藏匿在浮木浮藻之下,背光躲懶、伏擊獵物的狩獵習性。
圖18-1:鲯鰍喜歡埋伏在水藻下捕獵
“飛虎魚”則是取自它們追擊飛魚時自己也能躍出水面飛行的能力,以及像老虎一樣捕獵兇猛、貪食嗜吃的性格。
當然了,最令人浮想聯翩的,還是“海豚魚”這個稱呼——夏威夷人發現,鲯鰍肉用作BBQ燒烤時最鮮香美味,和無上佳肴海豚肉有得一拼,所以他們又將鲯鰍稱為“mahi-mahi”,轉譯過來,就是“海豚魚”的意思。
眾所周知,我們只會給自己相當喜愛的人、事、物定取別稱,所以像鲯鰍這樣擁有那么多別稱的魚,受大眾歡迎和喜愛的程度自然不言而喻。
圖19:鲯鰍手機殼
圖20:夏威夷鲯鰍掛畫(mahi-mahi)
圖21:巴巴多斯的鲯鰍郵票
圖22:科普讀物的鲯鰍繪圖
那么來吧,不要害羞,快和我一起大聲喊出你們的心聲:蠢萌貪吃鬼,魚鱗耀光輝!海洋真奇秀,我最愛鲯鰍!
圖23:啊,真尷尬~我最愛鲯鰍~這下滿意了吧
*本文部分圖片僅為示意之用,并非全部為鲯鰍(Coryphaena hippurus)
本文所有圖片皆來源于網絡,若侵犯所有者之權利,我在此鄭重抱歉,并將迅速刪除
本文原創,作者/張濤拉罕丨寫作不易、未經授權、禁止轉載
?2021 張濤拉罕,All Rights Reserve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