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大名鼎鼎的死亡蛇,是世界上攻擊速度最快的毒蛇,具有閃電般的反射神經與猛毒利牙,狩獵時搖曳蛇尾埋伏不動,獵物上鉤后便以電光火石之勢上前噬咬——真可謂傳奇狩獵,毒蛇翹楚!
▎雷霆一擊!傳奇死亡蛇的猛毒狩獵
作者/張濤拉罕
在澳大利亞東部山地地區,潮濕的海風不斷吹拂,一掃中西部內陸的炎熱與干旱。
海風經年累月地吹,不僅帶來了降雨和濕潤,不斷形塑著漸漸隆起的山川溝壑,也孕育出綠意盎然的河谷、山林,在大地之上雕琢出一條條一道道網狀河流,為萬物生靈的繁衍生息提供了絕佳場所。
圖1:歡迎來到歡樂無窮的大澳洲
死亡蛇(學名:Acanthophis antarcticus),正是潮濕海風所孕育的蕓蕓眾生之一。這種蛇有一別稱叫南棘蛇,“棘”字來源于蛇尾上明顯凸起的尖刺。
它們是眼鏡蛇科死亡蛇屬下同名種生物,為澳大利亞本土特有物種,IUCN3.1評定為無危(LC級),種群生存狀況良好。它們主要分布于澳洲東部山區及南部海岸地帶,喜歡聚居在森林、草原及石楠草原等地。
圖2:咳咳~老夫就是大名鼎鼎的死亡蛇
它們是世界上攻擊速度最快的毒蛇,具有閃電般的反射神經,常常在獵物還沒反應過來時便迅猛出擊,以電光火石之勢剎那間分出勝負,可謂毒蛇翹楚,惹來眾蛇陣陣傾羨。
那么接下來,請和我一同走進死亡蛇的世界,看看它們還有哪些神奇之處吧。
圖3:走,和老夫一起去看看噻
胖胖短短,偽裝高手
死亡蛇身軀短胖,首尾細小,而軀體粗碩,就像兩頭扎繩、中間滾圓的廣味香腸那樣,乍看起來滑稽可笑,令人忍俊不禁。
圖4:原來是老夫的小孫子啊,胖乎乎賊可愛
它們頭部扁平,倒三角形的腦袋上長著一對小而有神的黑色眼睛,豎直瞳孔橫亙在眼球中間,宛若一道宇宙深淵,時常眼帶狡黠、目露兇光,配合上那張扁扁寬寬閉合在一起的大嘴巴,給人一種黑心商人、幕后策士的城府感,同時又夾雜著手起刀落、毫不猶豫的勇氣與干練。
圖5:我們家的蛇,長得兇神惡煞又聰明
照理來說,像死亡蛇這類具有極強毒性的蛇一般都身軀艷麗、色彩斑斕,這是自然生靈們向外界昭示自己有毒、生人勿近的危險警示,但在死亡蛇這里卻并非如此。
就像刻意隱藏自己一般,成年體的死亡蛇有兩種顏色,但兩種顏色皆稱不上色彩斑斕。第一種是深褐色偏藍,它們多棲息于石礫巖山密布的環境中,比較容易融入周遭環境,善于打伏擊戰。
圖6/6-1:深褐色偏藍,還有點黑漆漆的
另一種則以淺褐色為底,身軀上每間隔3-4cm處長著鑲嵌著金邊的六角形白菱紋,像粗針腳織就的大毛衣花紋,窩在秋天枯枝枯葉滿布的深山老林里,任你看上一百遍也著實難以發現,這是它們自然界偽裝高手的最好明證。
圖7/7-1/7-2:老夫不說話,就看你能瞅見嗎
圖8:當然了,自然也有帥哭的黃金配色
閃電攻法,淬毒利牙
值得一提的是,死亡蛇怎么也長不長,一般成年體全長僅約70-100cm,和身軀龐大、動輒能長到3-5米長的蟒蛇完全不是一個重量級。這樣細小的身軀,在所有蛇類中也只能算作中等偏下。但老鼠大象,無論長得多大多小,各自有各自的活法。
圖9:不長不短,老夫覺著剛好
一般來說,它們肌肉虬扎的身軀常常以剛好繞身1.5圈的姿態盤在一起,堅實的鱗甲片片迎光閃耀,頭和脖子指向動靜最大的地方,細小的肉尾巴隨性一甩,擺出一副武林高手般的出招樣式,仿佛隨時都能竄出來打上一套“金蛇游身掌”,來上幾口“金蛇毒牙咬”。
圖10:你過來呀~
這沉著冷靜的智慧,這不動如山的姿態,以及這一身看似毫無破綻的鐵壁架勢,足以令許多優柔寡斷的小動物們心有余悸,還未正式開戰便逃之夭夭了。但其實,鮮少有獵物能提前發現死亡蛇,大多數獵物發現它時,自己已經身中劇毒之牙,四足疲軟命不久矣了。
你也知道,死亡蛇身形細小,這意味著它們難以被察覺和發現,所以死亡蛇生性喜靜不喜動。比起狹路相逢、正面對敵的正攻法來說,它們更擅長伏擊偷襲,配上注入猛毒的閃電利牙,出其不意一招制敵于死地,才是它們最理想的生存和狩獵技巧。
圖11:嘻嘻,老夫還是條紳士蛇(示意圖,非死亡蛇)
死亡蛇主要進食小型哺乳動物以及鳥類(包括上樹掏鳥窩吃鳥蛋等),它們的獵物比自己要小得多,小鼠、小兔這些動物是它們餐桌上最常出現的菜肴。當蹦蹦跳跳、活潑愛動的小鼠小兔出現在濃密草叢或幽暗樹林中時,可得當心注意了,說不定哪一叢花木后就潛伏著一條蠢蠢欲動的死亡蛇!
圖12:一言不合,老夫就咬(示意圖,非死亡蛇)
死亡蛇會鉆到闊葉植物底下或縮在老樹根莖處,披上黑黝黝的濃蔭和陰影,穩住身軀以此做伏。之后蜷曲成團,伸出那神秘莫測的小肉尾巴,輕輕搖晃作蠕蟲(或蚯蚓)擬態,再把它那倒三角形的頭對準尾巴,張開上下顎,露出尖牙利齒,在牙齒空洞中注滿猛毒液體,時刻準備著噬咬上鉤的獵物。
圖13:準備就位,誰來咬誰!
許多種類的小鼠小兔皆生性好奇,同時它們又嗜蟲如命,死亡蛇的這一招蟲尾誘惑,實實在在直擊它們心中痛點。單純魯莽的小鼠小兔眼見蠕蟲扭來扭去、肥碩多汁,頭腦一熱雙腳一跳,就此誤闖死亡蛇的捕獵范圍。
但見那肥碩蠕蟲突然向后一縮,小鼠小兔倍感詫異,呆愣原地這一剎那,死亡蛇的三角腦袋已至近前,血盆大口業已飛速襲來。毒牙毫不留情地貫穿肌膚、直抵皮肉,毛發翻飛、毒液注射,脫牙而出、鮮血淋漓,這一切就發生在閃電般的一瞬間。小鼠小兔吃痛掙扎,嗚呼一聲撒腿就跑,十秒不到,已奔出數米之遠。
圖13-1:雷霆閃電,迅猛一擊!
小鼠小兔渾身冒汗如臨大敵,正待肌肉發力繼續奔逃時,忽覺四腿酸軟、頭暈耳鳴、星星迷眼,笨拙地掙扎著向前又跑了幾步,身體竟歪斜起來,撲通一聲癱軟在地,小小四肢徒勞地空空劃動。
圖14:哦,來了個專業眩暈選手
過了一會兒,精神漸漸麻木,呼吸氣若游絲,小鼠小兔們仿佛從大地這一平面跌了下去,跌到哪兒呢?跌到了溫暖的泡湯溫泉中,波光浪影層層疊疊,閃爍出歡欣與幸福的光芒……
這時,現實世界,死亡蛇昂首向前,拖著肥滾滾的大肚子蹣跚蛇行,來到小鼠小兔們蜷縮著顫抖著陷入毒液昏迷與幻覺的身體旁。
圖15:老夫,來了哦~
它咧開下顎,吐出分叉的小舌頭,仿佛露出了勝利者的得意微笑……夜深了,四下寂靜,林中只傳來“吧唧吧唧”的蛇類進食聲,以及那象征著死亡的嘶嘶作響聲。
圖16:這個夜晚,月不忍見
猛毒驚人,請千萬小心
不開玩笑地說,死亡蛇的守株待兔陷阱實在太過高明,其獵食命中率與成功率都高得嚇人,令許多小動物難以防御,甚至就連人類也會被欺騙上當,不斷中招。
去澳洲游玩的朋友們聽我一言,在野外林地走動時萬萬不可掉以輕心,請隨時保持警惕、注意觀察,別莫名其妙就走進了死亡蛇的死亡陷阱里。
圖17:務必要小心謹慎喲
遇上自己心中起疑又不能確定的地方,要么繞路走,要么找一根長一些的手杖,先用手杖探路,確保安全后再行進。千萬別為了一時的好奇想一睹死亡蛇的身姿,致使自己被咬。想想那些看過死亡蛇真面目的小動物吧,它們大多都成了蛇的食物。
那么最后,咱們再來說一說死亡蛇的毒性與致死量問題吧。死亡蛇毒為完全性神經毒素,其中并不包含溶血毒素或肌肉毒素,它們的咬擊能導致生物癱瘓,進而破壞肌肉和呼吸系統,引致獵物死亡。
死亡蛇的每次成功咬擊,可向獵物注射約40-100毫克的強烈毒素,致死率高達50%,生死概率一半一半,被咬后就像在玩命運硬幣,正面為生,反面即死,這可是件嚴肅至極的事,一點兒也不能打馬虎。
圖18:當心點,別遇見老夫
按LD50的標準而言,死亡蛇的毒性為0.07毫克/kg。簡單來說,LD50即半數致死量,意為“能殺死一半試驗總體之有害物質、有毒物質或游離輻射的劑量”。在此定義之下,我們可以簡單理解為,在kg數單位固定的情況下,毒素劑量值越小,其毒性越強。搞清楚這個之后,我們來看看其他毒素(比對方式為靜脈注射)的橫向對比。
嗎啡為160毫克/kg,咖啡堿為105毫克/kg,煙堿為7.1毫克/kg,化學實驗課上用的氰化鉀,LD50為4毫克/kg,黃水仙堿為6.1毫克/kg,亞硝酸鈉為65毫克/kg,如此看來,化學毒素組的諸位,面對死亡蛇的毒性也只能俯首臣稱。
圖19:俯首臣稱吧,化學小兒!
而以猛毒和劇毒聞名的河豚毒素,LD50為0.009毫克/kg,被譽為超級劇毒的太攀蛇毒素與箭毒蛙毒素,LD50皆為0.002毫克/kg,如此狠毒凌厲,遠遠超過死亡蛇毒,著實令人恐懼萬分。
從對比數據可知,死亡蛇毒雖比不過河豚、太攀蛇和箭毒蛙這“動物界三大毒圣”,但比起一眾化學毒素來說還是綽綽有余的,其毒性烈度在世界眾多的毒蛇品種中亦名列前茅。
總而言之,這家伙名為“死亡”,有猛毒,會埋伏,絕對不好惹,要是不幸相遇,咱們就別弄那些有的沒有的,一起撒開腿跑吧。
圖20:果然一股死亡的惡臭,跑了跑了1~
*本文部分圖片僅為示意之用,并非全部為死亡蛇(Acanthophis antarcticus)
本文所有圖片皆來源于網絡,若侵犯所有者之權利,我在此鄭重抱歉,并將迅速刪除
本文原創,作者/張濤拉罕丨寫作不易、未經授權、禁止轉載
?2021 張濤拉罕,All Rights Reserve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