蛇鷲是非洲獨特而美麗的物種,它們有很多別稱,其中“秘書鳥”和“行軍鷹”及所揭示的習(xí)性令人津津樂道;而當它們變作獵食者時所展露的冷血無情更令人印象深刻——快來一起了解這位威風(fēng)堂堂的草原食蛇者吧!
威風(fēng)堂堂!閃耀非洲大陸的璀璨蛇鷲
作者/張濤拉罕
遠古的風(fēng)自北而南略過綿延千里的撒哈拉沙漠,它是如此涼爽、濕潤,如同春之女神吐氣如蘭的呼吸,又像灼熱龜裂的大地渴望已久的甘霖,完全滋潤了非洲以南廣袤無垠的大片草原。
圖1:風(fēng),來!
起先,那風(fēng)像一頭童心未泯的狼,在大草原的遼闊疆域里隨心所欲的東游西逛,期待能找到些令自己感興趣的東西——它左瞧瞧、右看看,撒開腳丫跑來跑去。
它時而伸出溫柔的手梳理大地嫩綠的發(fā)梢,時而來回穿梭在低矮的灌木叢和高高的樹冠間,傾聽著婆娑樹葉發(fā)出悅耳聲響,時而對著青黛群山和絕壁峽谷傾吐自己贊美自然的歡快心聲……
之后,在你還沒完全反應(yīng)過來時,遠古的風(fēng)便消失不見了——此刻的它,化身為劃過天際的流星,用大師級的匠人之手傾盡時間與汗水,最終雕刻出閃耀整個非洲大陸的獨特生命——蛇鷲。
圖2:閃耀非洲大陸的璀璨生命——蛇鷲
秘書鳥,法國人浪漫的失誤
蛇鷲,又名鷲鷹或秘書鳥,是非洲大陸的特有物種,一般棲息于撒哈拉以南非洲(或稱“漠南非洲”)的草原及大草原之上。
關(guān)于它們的別稱“秘書鳥”,很多人看見這個稱謂后,或許會腦補出蛇鷲戴著一副大眼鏡,唯唯諾諾坐在老板身邊,手拿紙筆和筆記本電腦一言不發(fā)、飛速打字,連水都忙不過來去喝一口,卻時刻擔(dān)心自己整理的會議紀要會出差錯的秘書的刻板印象。
圖3:秘書的刻板印象:用生命在打字
其實哪兒有那么夸張,它們之所以被稱為“秘書鳥”,主要有兩個原因:一是它們四散炸裂的黑色冠羽,神似古希臘、古羅馬或中世紀時期習(xí)慣將羽毛筆插在耳上以便隨時取用的執(zhí)政官秘書,所以才有了“秘書鳥”這一稱謂。
第二個原因呢,其英文種名中的“秘書”一詞或許僅僅是一種訛用。在發(fā)現(xiàn)該物種時,早期的生物學(xué)家們用拉丁語將其命名為“射手”,而阿拉伯語則將其命名為“獵鳥”,后來這個夾雜射手和獵鳥之意的稱呼被傳到了法國。
浪漫至極的法國人一邊說著“Bonjour”,一邊喝著秘書剛剛端上桌來醇香撲鼻的濃咖啡,在不知不覺中,“射手”和“獵鳥”就被下意識的轉(zhuǎn)譯成了英語的“秘書”。之后,該物種便以“秘書鳥”的訛稱傳遍了整個英語世界。
圖4:吾輩如此帥氣,到底哪里像秘書?
戀上青草原的留鳥
在生物分類學(xué)中,蛇鷲是鷹形目下蛇鷲科的唯一物種,屬于當?shù)鬲氂械牧豇B,只會在食物供應(yīng)鏈出現(xiàn)莫大問題時遠走他鄉(xiāng),向外遷徙。
圖5:蛇鷲的分布圖(紅色部分)
蛇鷲主要分布于塞內(nèi)加爾-索馬里-好望角這片碩大的三角區(qū)塊內(nèi),分布面積超過1500萬平方公里。雖然它們會在不同海拔地帶棲息,但相對高山森林和高原密林來說,開闊而廣袤的平原、草原、大草原地帶才是它們永恒而甜蜜的家。
圖6:大草原才是吾輩們最甜蜜的家~
在人文地理領(lǐng)域,由于獨具特色的漂亮外表、出色的除蟲除蛇能力,蛇鷲一直備受非洲人民的推崇和喜愛——也因此,它們在IUCN3.1(國際自然保護聯(lián)盟瀕危物種紅色名錄)中被分類為LC(無危)級別。
在過去,無論獵手抑或盜獵者,一般都不會將蛇鷲當做獵物捕殺。但就目前來看,野生蛇鷲被非法獵捕的情況呈持續(xù)上揚態(tài)勢,由于人類居住地的擴張和生存環(huán)境的退化,蛇鷲在整個西非地區(qū)變得鳳毛麟角、絕難一見。據(jù)估計,現(xiàn)時的蛇鷲種群數(shù)量一般不會超過10000只,它們迫切需要關(guān)愛野生動物的您伸出援助之手。
圖7:快伸出手幫幫吾輩們吧
長腿歐巴迷死人 毛線秋褲更奇妙
蛇鷲身高體長,直立時高約1.3米,身長1.4米,體重達3.3kg,雙翼伸展時翼展超過2米。它們的整體氣質(zhì)就像狄更斯筆下的古老英國紳士,黃色皺褶小臉倍顯英俊帥氣,躲在長長睫毛下的眼瞳大而有神,顧盼之間眉目傳情。
它們的喙蠟質(zhì)瀅潔,泛著銀白色的芒光,令無數(shù)嚙齒類、蛇類膽寒;它們的上半身覆蓋著白灰相間的厚實羽毛,雙翅齊展時露出一圈黑色飛羽,翼尖的狹長飛羽在風(fēng)的作用下形似根根手指,令人聯(lián)想到鋼琴家敏捷修長的指尖。
圖8:蛇鷲還是個棒棒噠筑巢工程師哦
而它們腦袋上迎風(fēng)而立的十數(shù)根黑色冠羽,一如紳士帽上的飄飄飾羽,讓人不禁想到快意恩仇、自由自在的江湖俠客(羅賓漢或佐羅)。無論它們出現(xiàn)在何時何地,身上總有那么一股子豪俠英氣,這當然得益于怒放在風(fēng)中的黑色冠羽。
而它們的下半身,修長的雙腿令它們自身的氣質(zhì)得到顯著提升。在猛禽大家族中,這么纖細有力且性感十足的雙腿令它們特立獨行,其實從遠處來看,它們更像鶴,而非鷹。
圖9:擦擦擦,踩著空氣輕盈邁步~
我想,蛇鷲的修長雙腿足可以秒殺許多自稱“長腿歐巴”的韓國男星。就身體比例而言,光是看著它們用長腿在平原上行走,就能給人以韻律諧調(diào)的美的沖擊——它們走路的姿勢非常優(yōu)雅,雖然有點兒像不會飛的雞那樣一步一頓首,但更多時候卻像翩翩起舞的火烈鳥,旋轉(zhuǎn)、騰挪、跳躍,如同芭蕾舞者般空靈輕盈,耀現(xiàn)出卓爾不凡的高雅情操。
然而,略顯美中不足的是,它們的雙腿上下分節(jié),以關(guān)節(jié)彎曲處為界,下面部分纖細骨感,上面卻覆蓋著黑色厚毛,如同穿了一條不合時宜的毛線秋褲。或許,正是這美中不足,在給人留下深刻印象的同時,也讓我們發(fā)自內(nèi)心的嘆謂上帝造物之奇特,實在非我等凡夫俗子所能揣測。
圖10:別說,吾輩的毛線秋褲其實還挺拉風(fēng)的
不愛飛的行軍鷹
雖有帥氣長羽披身,翱翔天際時的姿態(tài)也著實華麗迷人,但其實蛇鷲主要還是在地面上活動的。大多數(shù)情況下,飛行是它們逃離危險的手段,而非日常趕路的姿態(tài)。
憑借驚天地泣鬼神的11路公交汽車般的大長腿,它們的步行活動范圍非常之廣,平均一天要走20-30公里遠——要是蛇鷲也玩微信,不得天天走個7、8萬步,日日排在微信運動的榜首,如此一來肯定會受到成百上千人的集體點贊和頂禮膜拜——因為如此夸張的步行運動量,所以它們又被譽稱為“非洲行軍鷹”。
圖11:gogogo,吾輩最愛走路啦!
恩,喜愛享受單身時光的蛇鷲通常隨太陽公公一起起床,磨磨蹭蹭刷牙洗臉后再慢騰騰離開金合歡樹的頂層(金合歡樹是蛇鷲的空中別墅,它們一般在距地面5-7米的高度筑巢而居)。
這時,草尖兒上的露水已經(jīng)被初升的朝陽用凝重的熱氣一掃而空,蛇鷲再也不用擔(dān)心自己的歐巴長腿被露水弄得濕濕嗒嗒有損形象,終于可以放心大膽的在廣袤草原上開始一邊散步一邊覓食的作業(yè)了。
圖12:蛇鷲喜歡站在別墅頂端體驗君臨天下的快感
蛇鷲的胃袋:洶涌澎湃的壯觀場景
說起來,蛇鷲的食譜不僅豐富且十分有趣,基本囊括了原生于非洲大草原上的大小生靈——比如各式各樣肥嫩多汁的昆蟲啦,灰的黑的白的粉的小兔兔啦,會飛的蜥蜴啦,氣鼓鼓的蜥蜴啦,快速走水如履平地的蜥蜴啦,三角腦袋的有毒小蛇啦,鈍圓腦袋的無毒大蛇啦,唧唧吱吱的鼠類啦,呱呱亂叫的蛙類啦,其他鳥類的幼鳥和鳥蛋啦等等,真可謂無所不包、無所不容。
蛇鷲成鳥在哺育幼鳥時,常常會將各式昆蟲或細小的哺乳類、爬行類動物帶回去給幼鳥吃。它們不像其他鳥類那樣會叼回去一整只的獵物,而是會先把獵物肢解,撕成一條條的小肉串、一顆顆的小肉團后,藏在自己的嗉囊中,回到金合歡樹上層的別墅后,再反芻出來給幼鳥吃。
圖13:吾輩不僅顏值高,照顧小寶寶也手到擒來
其實它們的食譜遠不止這些,有觀察報告指出,在食物特別匱乏的那幾個月里,饑餓的蛇鷲們口不擇食,甚至?xí)拓z悺貘f等爭搶動物的尸體,以腐肉為食。在實在迫不得已的艱難境況下,它們還會對大型草食性動物出手,曾有幼小瞪羚死于蛇鷲足下,逝于蛇鷲胃中的記錄。
既然提到了蛇鷲的胃,那我們可得大肆渲染一番——你可以試著這樣想像一下:把上述所言的全部動物統(tǒng)統(tǒng)丟進一口超級大鍋里,然后添加潤滑用的唾液和腸液,以及適量(估計要好多好多升)的胃酸消化酶,之后用榨汁機一樣鋒利的刀片攪拌器開始攪榨。
圖14:很好奇啊,到底會攪拌出些什么東西呢?
嘎啦嘎啦過一陣后,肌肉、骨骼、鱗片、毛皮等各種固體徹底消失不見,只剩下一大灘黏糊糊、膩歪歪的雜色液體留在鍋底——而這,或許恰恰正是填充在蛇鷲胃袋里不可名狀的那些亂七八糟的東西。
相信我,你絕對不會想親眼目睹這樣洶涌澎湃的壯觀場景!
圖15:摧枯拉朽,超壯觀!!
冷血無情!草原食蛇者的故事
恩,蛇鷲主要有兩種獵食手段,第一種和卡拉卡拉鷹一樣,它們會用有力的雙腳來踩踏獵物,待其倒地昏厥、束手無策之后再用鋒利的鳥喙撕碎獵物的身體,然后一口一口細細品嘗這頓饕餮大餐。這種方式多用于捕獵蛇類。
特別值得一提的是,蛇鷲蛇鷲,天生就是高明而殘忍的蛇類殺手——無論大小,出沒于非洲大草原上的所有蛇類都將蛇鷲視作自己一生最大的敵人。
圖16:捕食蛇類的蛇鷲順便變得超兇狠!
在獵捕蛇類時,蛇鷲依然保持著自己獨有的那份優(yōu)雅,只見它雙翼微張于身后,頭頸下壓,用雙眼惡狠狠的逼視獵物。而蛇呢,身體歪歪曲曲盤扭在地,略微抬起頭部,張開血盆大口,露出毒牙,一邊發(fā)出吐信的嘶嘶聲,一邊心懷恐懼,抱著魚死網(wǎng)破的決心,勇敢的回應(yīng)蛇鷲那咄咄逼人的氣勢。
就在雙方相持不下的某個決定性的瞬間,說時遲那時快,蛇鷲身體微傾,猛然向前一步,用巨勢萬鈞之力發(fā)動快如閃電的單腳踩踏攻擊!準確命中小蛇蛇的腦袋或者脖頸后,小蛇蛇們大多會陷入雙眼迷離、手腳不聽使喚的迷幻狀態(tài)。
你以為這之后蛇鷲就能品嘗蛇肉大餐啦?沒有那么簡單!蛇類雖然看上去細細小小、弱不禁風(fēng),但真到以命相搏的時候卻能展現(xiàn)出超凡的堅韌和不屈的毅力,它們強健的肌肉會馬上運作起來,企圖通過變換身體重心的蛇行移動來逃過一劫。
圖17:見過蛇行移動嗎?就像這樣
有些蛇類還會反咬一口,但怎奈蛇鷲下半截的腿上充斥著細小卻堅實的厚鱗鎧甲,如同一件精工細匠的傳奇甲胄,以密密疊疊之姿形成天衣無縫的完美態(tài)勢,令蛇鷲的防御力瞬間爆棚!在這樣強大的防御堡壘加持之下,小小蛇牙或者小小毒牙又有什么用武之地呢?
于是乎,蛇類的所有花招都全然失去了作用。冷血無情的食蛇者這時會繼續(xù)自己快如迅雷,猛如重錘般的踩踏攻擊——有時是單腳踩踏,有時是雙腳踩踏,有時則會疾風(fēng)驟雨一般單雙腳輪換連環(huán)踩踏,且次次都以蛇類的頭部、頸椎等弱點部位發(fā)動猛攻。
圖18:嘿哈!狂風(fēng)暴雨般的爽快連擊!
短短幾分鐘后,強壯一些的小蛇蛇便全然失去了意識,癱軟在地任人宰割;而瘦弱一些的小蛇蛇,其實在蛇鷲僅僅發(fā)動了幾輪攻勢后便爆頭斷氣,嗚呼哀哉了——蛇鷲的攻擊方式或許向我們昭示了一個放之四海皆準的道理:無論打架還是捕獵什么的,不斷攻擊敵人的弱點部位,總是會讓打擊效果拔群,從而取得最大化的勝利果實!
而蛇鷲的第二種捕獵方式,則更多應(yīng)用腦力和耐力,一改之前目空一切的對蛇類的強勢壓迫,我們將其取名為“運動腦力耐力戰(zhàn)奧義”,是它們獵捕嚙齒類等小型哺乳動物所常見的技巧。
發(fā)現(xiàn)獵物后,蛇鷲會一路緊隨,由于雙腿修長,除非附近有洞穴可鉆,不然老鼠、兔子等小短腿生物們跑到岔氣也逃不出蛇鷲的掌心。
圖19:跑呀跑呀~吾輩管這叫溜兔子~
在追逐獵物的過程中,蛇鷲會時不時出其不意的用鋒利鳥喙啄擊獵物,頭上啄一下、背上啄兩下、右腿啄三下,一點一點慢慢消耗獵物的體力,同時也在慢慢削弱它們對疼痛的耐受力。
到了最后,小老鼠小兔子什么的跑也跑不動啦,身上又留下了許多因為鳥喙啄擊而撕裂流血的傷口,算是被拖到了體能和心情的最低谷——這些小動物們只好渾身是傷、虛弱至極的躺在原地徹底放棄了逃生念頭。
恩,在等待蛇鷲狠心至極的殞命一擊到來前,它們會給自己留出些許時間,用自己殘存的生命和這個世界做最后告別。
圖20:太殘忍了嗎?那姑且請當做沒看見吧
閃耀非洲大陸的蛇鷲
說起來,蛇鷲是蘇丹的國鳥,并以醒目碩大的形象同時出現(xiàn)在蘇丹及南非的國徽中。
圖21:蘇丹的國徽
圖22:南非的國徽
除此之外,整個非洲有超過30個國家及65套系列郵票、錢幣中使用過蛇鷲的形象作為主題。就連遠在波斯灣的阿治曼酋長國、麥納麥及印度洋地區(qū)的馬爾代夫,甚至包括偉大的聯(lián)合國,也都曾經(jīng)印刷發(fā)行過以蛇鷲為主題的系列郵票。
圖23:2012年烏干達發(fā)行的WWF蛇鷲郵票
我們甚至可以說,蛇鷲是非洲的象征,同時也是非洲的驕傲,它修長高挑,漂亮嫵媚卻又英氣十足的身姿,在整個猛禽家族中都獨樹一幟,極具辨識度。
圖24:威風(fēng)凜凜又美麗優(yōu)雅的蛇鷲
所以,這就是蛇鷲的故事咯。這位威風(fēng)凜凜的草原食蛇者是否給你留下了獨特而深刻的印象呢?
好嘞,那咱們下次再會啦~
本文所有圖片皆來源于網(wǎng)絡(luò) 若侵犯所有者之權(quán)利 我在此鄭重抱歉 并將迅速刪除
本文原創(chuàng) 作者/張濤拉罕丨寫作不易 未經(jīng)授權(quán) 禁止轉(zhuǎn)載
?2021 張濤拉罕,All Rights Reserve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wù)。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