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南美的南邊,山的海邊,有一種奇怪鳥。它們脖子細長、羽毛好看,住在大草原,跑來跑去但卻不會飛。它們速度超快,腳下三爪鋒利錚亮,遇到它們可得當心。它們是什么呢?美洲小鴕來也!
一腳三窟窿!美洲小鴕,陸行鳥里的顏值擔當
作者/張濤拉罕
在南美的南邊,山的海邊
有一種奇怪鳥
它們脖子細又長
它們羽毛好好看
它們跑來跑去卻不會飛
就住在大草原
它們勇敢非凡速度也很快
哦~最可愛美洲鴕~
哦~了不起小小鴕~
它們有時也會爭奪地盤
用腳下爪爪撓
它們的爪是很鋒利的武器
咳咳,雖然旋律動人、歌詞優美,但我這公鴨嗓子,還是不唱了不唱了。
沒錯,今天我們要介紹的可愛小動物,就是上面歌曲中的主角——美洲小鴕。
圖1:美洲小鴕與它們的幼仔
歷史小劇場:達爾文的三趾鴕
美洲小鴕又名小美洲鴕,學名為Rhea pennata,在生物分類學中,它們為美洲鴕鳥目、科、屬下之同名物種。
美洲鷗鳥目下僅1科1屬2種,美洲小鴕因身形較小所以被加了個“小”字,該屬下的另一種生物,則是南北美洲最大的鳥類,即美洲鴕鳥。
圖2:在草甸散步的美洲小鴕
其實,美洲小鴕還有另一個別稱,叫達爾文三趾鴕。這源自查爾斯·達爾文與它們之間的“誤會”小插曲。
1833年,在舉世聞名的小獵犬號第二次旅程中,達爾文來到了巴塔哥尼亞,并在此地目睹到一種身形細小、珍惜罕見的小小美洲鴕。
圖3:達爾文高興得比出了rock手勢(后期加工圖片)
起先,達爾文將其誤認為是美洲鴕,但又覺得有些不同,心中充滿了疑問。還沒等他多看幾眼,那只害羞怕人的小小鴕便一溜煙兒消失得無影無蹤了。
尋找無果的達爾文只好繼續向南航行。1834年1月底,達爾文率隊進入麥哲倫海峽。停港補給時,風趣幽默的達爾文和當地人圍坐一桌,對一路見聞侃侃而談。
當地人告訴他,這里其實生息著兩種美洲鴕,一大一小,他看見的小的那種,是當地的特有種。這說法完全印證了達爾文心中關于小小鴕是獨立物種的推測。
圖3-1:陸行鳥家族合影,美洲小鴕魏左數第四
然而科學中最重要的一點,就是實地踐行、實物檢驗。于是達爾文搭船前往圣塔魯斯河一帶親自探尋,結果真的發現了和美洲鴕不同的小小美洲鴕。自此之后,今日之美洲小鴕,才又有了“達爾文三趾鴕”之稱。
圖4:手繪稿之美洲小鴕
有趣的是,美洲小鴕的學名Rhea pennata,卻是由達爾文同期的競爭對手,法國自然歷史學家阿爾西德·道比尼所取定。
在那個充滿探索與發現的年代里,達、道兩人雖互為學術上的競爭對手,但他們彼此欣賞、攜手共進,互相對照并描述了對方的許多生物標本,為自然科學和動物學的發展事業做出了巨大貢獻,從而成就了一段時代佳話。
圖5:在動物園中漫步的美洲小鴕
陸行鳥中的顏值擔當
恩,讓我們言歸正傳。
美洲小鴕雖以小著稱,但它們實際上體長可達90-100cm,體重可達15-25kg,與其它鳥類相比已如龐然巨物。
你想想,那飛燕鸚鵡、白鴿黑鴉,才只有多大點嘛。所以說美洲小鴕小,僅僅是比能長到1.7m的美洲鴕要小些罷了。
圖6:與麥哲倫企鵝合照的美洲小鴕
作為地球上現存極少的不會飛的“陸行鳥”之一,美洲小鴕真是長得出類拔萃,可謂顏值擔當了。
圖6-1:罕見又美麗的美洲小鴕白化種
你瞧,它們既不像鴕鳥那般笨重,又比鴯鹋愛干凈,頭身腳比例、肌膚配色啊什么的,整體看上去也比食火雞協調得多。
它們的小腦袋長在S形彎曲的細脖子上,前后左右上下扭動時輕便靈活,黑色眼珠咕嚕直轉,專心視物時尤顯顧盼生輝;而那長長的睫毛,相視一眼,便溫柔可愛了整個世界。
圖7:頭部特寫
圖8:全身照
圖9:雙鳥情侶照
圖10:全家沙灘浴照
它們是南美洲特有物種,僅分布于南美洲南部,棲息在秘魯、玻利維亞、阿根廷和智利等國的平原、草原、叢林和沼澤地帶。喜歡住在海拔適中,氣候較炎熱的環境里。
或許是因為赤道以南地區實在太過炎熱,它們一年四季都只著短衣短褲——那灰褐色的羽毛只集中生長在它們脖子、胸腹與雙翼上,頭部和雙腿的肌膚皆裸露在外,暢享夏日清涼。
圖11:美洲小鴕及其亞種的分布范圍
它們鳥喙尖尖,比大美洲鴕更加向前突出,呈尖錐狀。你從正面看時,它們扁嘴微張,仿佛受了什么欺負卻欲言又止。委屈巴巴的小樣子,著實惹人憐愛。
圖12:廣闊草原上的可愛小鴕
圖12-1:破殼而出的幼體小小鴕
流星飛箭般的驚人速度
美洲小鴕的雙翼又寬又闊,在翼身比例上竟比世界第一大鳥的鴕鳥還要大出許多,冠絕古今所有陸行鳥。
如此大翼,配合上蓬松柔軟的雙翼羽毛,讓它們在日常行動、行走、奔跑中,能獲得更好的平衡助力。
圖13:羊駝都由衷羨慕的大羽翼
它們跑起來可謂虎虎生風!光碌碌的兩條大長腿一前一后、步伐均勻,大喇喇的三趾足跺在地面鏗鏘有力,細脖微縮、雙翼微張,流星飛箭般彈射而出,只把一眾獵食者甩在腦后干瞪大眼。
圖13-1:凌波微步,跑起來一騎絕塵
急速啟動、全力奔跑的美洲小鴕,時速可達60km/h。換句話說,約等于16.7m/s,一秒竄出16米開外,真可謂心未動、身已遠!
圖14:跑起來吧!哎喲,我認輸~
若是舉辦一個人鳥百米大賽,它只需5.98秒就能跑完全程,比牙買加閃電博爾特還要快上3.6秒呢!
要知道,在百米飛人大戰的世界紀錄中,哪怕只提升了0.1秒的成績,也足以算作里程碑式的一大進步了。
對我們來說,想取得如此長足進步,勢必要在創新科技上限,付出無限努力,突破人類極限這三條路上不斷鉆研,才有辦法做到了。
圖14-1:知道厲害了吧,人類
嘖嘖嘖,所以這種族天賦啊,真是不比不知道,一比嚇一跳啊。
圖15:有些小家伙,就是超乎你想象
腳上有利爪,跳蹬藏殺招
美洲小鴕擁有兩條異常強壯的大長腿,那驚人的爆發力不止體現在它們風卷殘云的奔跑速度中,也體現在它們抵擋掠食者時,奮力踢出的蹬踏重擊。
憑借發達的肌肉傳導與骨骼支撐,它們會像彈簧般平地彈起,將全身上下四肢百骸的力量,集中在一點爆破而出。此招的威懾力,足以和食火雞之死亡蹬踏相互媲美了。
圖16:啊噠啊噠~
為什么說是威懾力呢?其實嘛,無論再怎么有力的蹬踏重擊,都存在一個質量與質量,速度與速度之間的相互變量問題。
即便是嚴重發福的美洲小鴕,其體重也很難超過40kg,如此輕飄飄的體重即便全力施為,也難以對美洲豹等頂級掠食者產生什么實質性的傷害。
畢竟對方可是南美洲體型最大的肉食動物,巴西濕地中的雄性美洲豹體重均重在95kg左右,40kg的鳥跳起來踢我?先讓你10腳,都小意思啦~
圖17:咱家面相兇神惡煞,多少人都被嚇掉下巴
然而結果卻出人意料。假若鳥豹雙方真的爆發沖突,往往是這些掠食者們首先吃癟,看它們一臉難受的樣子,捂著肚皮狼狽逃走。
原來啊,大搖大擺上來找茬的美洲豹們都忽略了最最重要的一點:美洲小鴕體重雖輕,力氣也相對較小,但人家腳底可還藏著利器吶!
它們的腳,三趾開叉,腳掌厚實耐磨,每趾指尖都生有呈三角棱狀的黑色利爪,這與其說像三把鋒利的軍刀,倒不如說是三柄銳利的槍頭,因久經戰陣而黑中閃白,更顯銳利。沒錯, 它們的腳爪,其實就是三叉戟!
圖18:海神,快把三叉戟還給我!
這樣的利器殺招,結合美洲小鴕平地彈跳,將全身力氣匯成一點的突襲招式使將出來,只要命中,對方身體便“噗呲”一聲多出三個窟窿眼兒,瞬間血流如注、力氣盡失。
即便是美洲豹,好勇斗狠的勁頭也會一下子萎靡不振。只得在心里暗念一聲“我的媽,一下戳我身上三個窟窿洞……不好惹不好惹,算了算了吧”隨即灰頭土臉地向后退逃。
圖18-1:護衛雛鳥的它們,更是兇狠
正是有了腳底利器相助,美洲小鴕才能將這本來僅具威懾力的花架子跳蹬,變成極具傷害力的隱藏大殺招。
從而令自己一躍成為南美大草原上,人人敢看卻不敢惹的,實至名歸的“戰斗鳥”啊。
圖19:高興高興,俺是戰斗鳥啦(示意圖)
以后遇見美洲小鴕,還請不要輕易招惹它們,也請務必當心它們的利爪跳蹬,對美洲豹來說都夠吃一大壺,換成我們人類的話,那豈不是夠吃三大壺了!
圖20:好了,這片草原上,已再無我一合之敵
*本文部分圖片僅為示意之用 并非全部為美洲小鴕(Rhea pennata)
本文所有圖片皆來源于網絡 若侵犯所有者之權利 我在此鄭重抱歉 并將迅速刪除
本文原創 作者/張濤拉罕丨寫作不易 未經授權 禁止轉載
?2021 張濤拉罕,All Rights Reserve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