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下方 藍字 訂閱 犀利財經
歡迎轉發到朋友圈
進化、進化、加速進化!
2020年疫情“黑天鵝”的降臨,以及新CEO方蔚豪5月“掛帥”平安健康,整個公司進入加速進化的新軌道。
最近發布的2021年半年報顯示,平安健康實現總收入38.18億元,同比增長39.0%。其中,醫療服務同比增長50.6%,貢獻收入達10.67億元;消費醫療同比增長66.1%,收入高達7.14億元;注冊用戶數達到4億人。
“加速進化”需要兩個條件:一個是自然選擇,一個是基因突變。
作為平安集團醫療健康生態圈中重要的旗 艦 , 在過去 460 多天 , 平安健康打開了眾多“突變的小開關”, 拓展了公司進化的邊界 。
渠道基因突變
進化,某種意義是一個時間的概念,如果順其自然,需要很長的時間周期,而要加速進化,則需要各種因素的推動。
2014年誕生的平安健康,在過去7年經歷的“進化”,大體可以分為三段:
2014年-2018年,這是平安健康生長的階段,彼時互聯網+醫療如同雨后春筍般冒出來,2015年首家互聯網醫院在烏鎮開設,也開始了線上線下打通融合的新路徑。
2018年-2020年,這一年5月,平安健康(股票簡稱“平安好醫生”,1833.HK)在港交所IPO,成為全球AI醫療科技第一股。此役,平安健康實現了資本市場的進化。
2020年-至今,疫情常態化,整個互聯網醫療在過去一年多呈現指數級增長,而平安健康在渠道、服務和能力戰略升級之后,也從“進化”發展到“加速進化”的新階段。
正在經歷“加速進化”的平安健康,其渠道上的基因突變,是關鍵因素之一。
此次半年報業績發布會上,平安健康CEO方蔚豪分享了一個小小的案例:
國內某一線城市的機場,員工數有1萬多人,平安健康為其打造了創新的健康方案,比如為機場員工定制私家醫生的會員產品,包括在線問診和線下的綠色通道、定制體檢套餐,并配備真人醫生解讀報告,保障員工的身體健康……
同時,平安健康還向企業員工推出了家庭健康管理計劃,目前已覆蓋3000名機場員工,服務滿意度達到98%,ARPU值超過千元!
不要小看這個案例!
因為疫情,在多數流量巨頭都加碼互聯網醫療領域的背景下,平安健康在渠道選擇了基因突變,從傳統的C端,轉為B端、F端和H端,即企業端、金融端和醫院端。
過去七年,平安健康C端4億用戶打造一個不錯的底色,在這個底色里,付費用戶成為亮點,過去12個月增長了69.6%,達到3210萬元。而渠道升級的突變之后,平安健康整個公司展露出一種新氣象。
不僅僅是B端,在F端(金融端),將醫療健康服務與金融服務、保險服務形成協同,也成為平安健康重要的探索方向。
近水樓臺先得月,服務好平安集團體系內超過2億的金融客戶,并進行高效轉化,也成為平安健康在F端的突破口。
今年以來,平安健康進行了一系列跨界的產品升級,以壽險為首推渠道,通過普惠產品包的方式,讓更多用戶接觸到平安健康的服務。
比如在平安壽險重疾險保單上增加“臻享RUN”系列服務,保單用戶購買主力重疾產品后,可以享受到私家醫生、私人教練、就診陪護、術后護理、重疾專案管理等體系化健康增值服務。
此外,平安健康在平安健康險渠道推出E生保門診包,在平安產險渠道增加了藥診服務……
這些都構成了平安健康在渠道層面的基因突變。
同時,可圈可點的還有H端,即醫院端。今年6月,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于推動公立醫院高質量發展的意見》,其中提到要強化信息化支撐作用,包括推動云計算、大數據、物聯網、區塊鏈、第五代移動通信(5G)等新一代信息技術與醫療服務深度融合;推進電子病歷、智慧服務、智慧管理“三位一體”的智慧醫院建設和醫院信息標準化建設;大力發展遠程醫療和互聯網診療等等。
這將直接提升平安健康等互聯網醫療公司與公立醫院對接的加速度。實際上,今年上半年這種對接的加速效應已經顯現出來。
截至2021年6月底,公司已在10個城市獲得自建互聯網醫院的資質,與205家各地的線下醫院達成合作共建互聯網醫院平臺的協議,其中100個項目已完成上線。“我們發現了很多新的業務形式和機會,收獲很大,也為未來打開了新的一扇門。”平安健康CEO方蔚豪這樣說。
可見,整個渠道基因的突變,對平安健康而言,打開的不僅僅是一扇新的門,更可見的是,門內更大的天地。
服務基因增強
方蔚豪在財報發布會上說,平安健康未來要做四個方向的改變:
用戶維度,更關注用戶的質量,而非數量;
服務而言,將從提供單一的醫療服務到提供平臺性的服務;
產品層面,將從原來圍繞2C做產品到圍繞支付方做產品;
最終,完成從注重收入到注重服務的轉變。
這四個方向,其實是平安健康加速進化過程中的基因突變“開關”,它們構成了一個進化加速的矩陣。在渠道基因突變之外,服務基因的加強,也是平安健康發展的“殺手锏”。
從中國互聯網醫療的結構來看,目前醫療商品在產業中的 占比非常大,比如阿里健康截至今年3月底的過去一年,98%以上的營收來自電商業務,包括自營的和電商平臺的,醫療健康服務的營收占比不足2%。京東健康的藥品和健康產品銷售占比也超過85%,在不足14%的服務收入中,很大一部分還是數字化營銷費用。
而在美國的健康產業中,涉及家庭及社區保健服務、醫院醫療服務、醫療商品、健康風險管理服務、長期護理服務等多個領域,其中家庭及社區保健服務占比超過50%,健康風險管理服務和長期護理服務合計占比17%。
顯然,醫療健康服務,才是核心。
財報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平安健康的醫療服務收入邁入了10億元俱樂部,達到10.67億元,增幅達50.6%。在整體營收的占比中,超過28%。這個規模和占比,超過阿里健康和京東健康,極具規模優勢和先發優勢,尤其珍貴。
實際上,“服務”歷來是平安健康的基因。自誕生起,平安健康就擁有自己的醫生,這些醫生撐起了公司最底層的可靠服務。
目前,平安健康自有醫生約2000人,在此基礎上,公司發展出了四層醫生網絡體系(AI醫生助手、駐司醫生、外部醫生、大咖醫生),基于四大場景(健康管理、亞健康管理、疾病管理、慢病管理),要幫助每個用戶生成一個覆蓋其全生命周期的電子檔案。
一組數據顯示,截至今年6月底,平安健康大大拓展了外部醫生資源,有3.8萬名來自全國的醫療專家完成在平安健康平臺上的注冊,這比2020年年底增加了1.7萬名,而且其中約70%來自于三級醫院。
值得關注的是,在平安健康的醫生網絡體系中,院士、國醫大師、三甲醫院重點科室帶頭人等頂級名醫也在其中越來越蓬勃。截至2021年6月30日,公司成立了超過450個名醫工作室,致力于為用戶提供頂級的線上及線下醫療服務,過去半年,用戶滿意度高達99%。
同時在線下,平安健康也已建立起強大的線下服務網絡,截至上半年末,公司合作的醫院超過3千家,其中三甲醫院占比50%,合作藥店數16.3萬家,覆蓋全國超過25%的藥店,合作的醫療健康機構8.5萬家,覆蓋數千家的體檢機構,牙科診所健康服務的供應商和數萬家診所。
服務基因的內沿外延式加強,讓平安健康處于一個強大的服務場域里,隨著服務質量的提高,這一場域的磁力正不斷加強,吸引外界各類用戶進入。
生態圈基因介入
不管是渠道基因的突變,還是服務基因的增強,平安健康在過去一年多能夠觸及的場域,變得越來越廣,同時介入的,還有整個平安集團生態圈基因。
生態圈基因,一定程度上打通了平安健康的任督二脈,讓公司找到了加速進化的新曲線。
這里,有一個節點特別要關注:2020年9月,中國平安首次全面披露了醫療生態圈戰略,打造未來增長新引擎。
彼時,平安健康推出全新服務品牌"平安醫家",其以構建專業醫患溝通橋梁為使命,致力于打造中國規模最大、模式最領先、競爭壁壘最堅實的互聯網醫療服務平臺,后續將發力完善現有醫生體系,推出創新產品等。
經過過去幾年的發展,平安健康的生態邊界也在不斷擴大。
當時披露的數據顯示,平安每年15%到20%新增金融客戶來自于醫療生態圈,使用醫療生態圈服務的金融客戶客均合同數為3.1個(不使用的為2.0個),使用醫療生態圈服務的金融客戶AUM 約1萬元(不使用的為5600元)。未來,醫療生態圈與金融主業的協同效應將進一步體現在產品、流量、服務、科技、成本等諸多方面。
實際上,對平安健康而言,生態圈基因介入的背后,還有一個關鍵的能力:科技能力。
截至2021年6月30日,平安健康平臺上已經累計了超過11.8億人次的在線問診記錄,結合平安集團智慧人工智能AskBob,以及千萬級數據量的五大數據庫(包括疾病庫、藥品/醫療器械庫、處方/治療庫、醫療資源以及個人健康庫,囊括了3億醫學概念和超過1.4億醫學關系),通過深度算法,以及幾十億級別數據量的大規模集群訓練,通過數據回流增加學習量,AI輔助診療系統變得更加智能,導診準確率超過99%,輔助診斷準確率達到95%以上。
平安健康的AI能力,是最初的公司基因,也隨著科技和數據的發展,而不斷增強,到如今,在生態圈基因的介入下,AI基因的能力進入良性循環中,加速進化。
為什么一定要有生態圈的基因?這是大環境決定的。
按“健康中國2030”的宏圖,醫療健康的市場規模將在2030年達到16萬億元。
如此大的市場和發展趨勢下,基因突變,加速進化,以“無我”之境打造“有我”新生,引入生態圈基因,賦予協同賦能的DNA,建立起科技壁壘,如此,平安健康找到了更遠更健康的遠方。
知名大V“犀利財經”(xili-caijing)原創!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