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下方 藍字 訂閱 犀利財經
歡迎轉發到朋友圈
近期,兩輪電動車電池自燃的新聞頻發,兩輪電動車進入電梯后爆炸造成人員受傷的視頻令人擔憂。
據應急管理部消防救援局統計,截至今年7月中旬,全國發生電動車火災事故6462起。
從起火原因看,電氣故障和自燃是造成電動車火災的主要原因,分別占電動車火災總數的62.1%和23.5%;而過充電、電池單體故障、電氣線路短路是導致兩輪電動車電氣火災的根本原因。
從發生月份看,電動車火災隨氣溫升高呈逐月上升的趨勢明顯,6月份達1215起,比1月份增幅高達56%。
而作為兩輪電動車的“心臟”,電池的質量和安全問題備受關注。
不少科技企業正在為兩輪電動車的能源升級進行努力,行業預測,換電將成為解決目前各領域補能的“最優解”,可能成為未來新一代生活方式。
在鉆研“換電”技術的企業中,即將在杭州推行全新智能換電模式的愛換換能源有限公司(下稱:換換)為整個行業的發展提供了一個“樣本”。除了解決兩輪電動車的基礎補能痛點,換換以其智能換電的解決方案區別于傳統換電企業,致力于更便捷、安全、高能的城市出行解決方案。
實際上,在我國提出“3060雙碳”指標的大背景下,涉及到能源的企業,正進入一個迫切的從源頭進行轉型的階段。換換,將如何參與這場能源變革呢?
剛需現狀VS問題痛點
由于這兩年疫情的影響,無接觸出行的需求增加,兩輪電動車成為了方便之選。兩輪電動車是短距離出行的首選,已經成為“國民出行工具”。
數據顯示,國內兩輪電動車保有量近4億,去年銷量超過3000萬輛。加上共享電動車、即時配送新經濟等的出現,持續推動兩輪電動車的需求持續增長。
從B端市場來說,目前全國有700多萬名外賣騎手、400多萬名快遞員和配送小哥,他們的生存工具就是兩輪電動車。
如果放到C端來看,這是一個以億級來起量的市場,滿足無數上班族通勤和家庭短途外出的需求,每天日均出行高達10億次。毫無疑問,這是一個巨大的剛需市場。
然而,需求起來了,問題也接踵而來。
首先,續電方式。
目前,市場上的兩輪電動車仍以充電為主,但是,在日常出行使用中,傳統充電模式面臨諸多尷尬點。比如,充電場地不好找,充電時間過長,充電亂拉線引發的安全隱患……等等因素,已經成為了兩輪電動車發展的掣肘。
然后,續航焦慮。
當下,市面上兩輪電動車普遍采用鉛酸電池組,其重量為16-30公斤,體積大,不便移動充電。以外賣小哥為例,他們的日均行駛里程超過100公里,而一般兩輪電動車的日行駛里程為50-60公里,根本滿足不了需求。
并且像外賣小哥這樣長時間高頻率使用,也會導致電池老化,影響正常續航,電池的安全系數也會大打折扣。
再者,標準不一。
當前,兩輪電動車行業雖然有許多的電池廠商和電動車制造商,但是,還是有點魚龍混雜的亂象。比如,電池標準不統一,在更換或者修理過程中容易出現狀況,也不易進行管理與回收。
行業人士指出,這些突出的痛點亟需解決。對于創業者來說,痛點就是機會,也是誕生全新生態的契機。
換換因此應運而生,大長江集團和雅迪科技集團聯手斥資3.3億元打造了這家智能換電服務運營商。
換換,基于全球領先的智慧能源平臺Gogoro Network,集智能電池研發和儲能系統、智能換電站、充放電安全監測SaaS平臺于一體,力圖構建新一代智能換電生態系統,為兩輪電動車出行提供新的解決方案。
那換換是如何各個擊破痛點的呢?
如何破解出行痛點?
正如人們以前總說開車的人擔心沒油,現在騎電動車的人也不知不覺會出現電池續航焦慮。尤其是即時配送領域(外賣、快遞、同城配送、閃送)對時效要求特別高,因此需要兩輪電動車擁有長續航能力并能快速補能。
在央視的一段采訪中,外賣小哥是這么說的,回家充電要三小時,換電的話,三小時可以跑十來單,每天可以多掙百來塊錢,而換電只要十幾秒。
對于車主來說,整個換電時間在十幾秒以內就可以全部完成,比傳統的充電模式快很多。因此,從續電方式上來看,“無需等待、即拿即走”著實吸引人,并拉動了換電服務的發展。
換換主導的正是這種“車電分離”的補能模式:不僅能集中高效專業地開展電池充放電管理,而且解決了兩輪電動車由充電引發的亂拉飛線、充電入室等城市安全管理問題。
兩輪電動車的電池痛點可以通過換電進行解決,消費者不用再擔心電池老化及其安全問題,還能享受來自換電運營服務商對電池的安全監測和防盜保護。這也可以促進電動車生產商將更多精力放在車輛本身品質及駕駛舒適性提升上。
而且,換電模式也得到國家政策的支持。事實上,自2019年4月兩輪電動車新國標落地實施以來,2.5億的超標車面臨淘汰。
兩輪電動車行業進入了鉛酸電池被鋰電池取代的轉換期。怎么轉換?“以換代充”或將成為一個大力推廣的新模式。
以新能源汽車鼻祖特斯拉為代表的高科技企業使用了三元鋰電池,帶動了整個電動車行業的高密度電池的熱潮,換換也在推進這種長續航的電池。
換換的換電站所使用的三元鋰電池能量密度遠高于鉛酸鐵鋰的密度,因而續航力也是傳統充電模式的2倍以上,大力緩解了用戶的續航焦慮。
從數據來看,三元鋰電的滲透率應該是在不斷攀升的。相關機構預測,未來三年鋰電池兩輪電動車產量的復合增長率將超30%。
公開數據顯示,2020年,中國電動兩輪車用鋰離子電池出貨量達到10.7Gwh,同比增長91.1%,預計到2025年,電動兩輪車用鋰離子電池的需求量將達到45.9Gwh。
再說到電池本身。為了保障每一次的電池使用安全,換換對聯網中的每個電池甚至電池芯進行即時監控,相當于穿了一身“金鐘罩”,以確保所有電池均正常運行。每一顆電池都裝有25個智慧感應器,當車輛要做保養和零部件出現狀況的時候,問題將在換電站的屏幕上顯示出來。
同時,換電站配備了煙霧偵測+ 濕度 + 溫度 + 淹水偵測,具有導流設計,在雨天也能夠全方位進行保護。
換電站外圍及其他的可視部件均為最高防燃等級材料組成,可延后燃燒。
換電站還可以做到安全放電,對異常電池停止充電,防止過高溫,過電壓,過電流,確保電池壽命。
因此,換電站也被視為一種新型的民生基礎設施。
有相關機構預測,兩輪電動車換電市場規模有望超過1000億元。
不僅如此,針對電池被盜、安全使用等更多電池使用痛點,作為智能換電服務運營商,換換通過對物聯網、人工智能、機器學習等技術的綜合運用,極大地提升了其對電池的安全管理能力和防盜性能。
比如,通過充放電安全監測SaaS平臺,實現了對電池的全天候安全監控;單一身份認證識別綁定技術,使其能夠對電池實現遠程鎖定,從而確保電池防盜。
“換電時代”迎來萬億市場
美國學者在《第三次工業革命》一書中提出了能源互聯網的新概念,認為新能源和互聯網的融合將從根本上改變能源生產和利用方式。進入21世紀以來,以新能源為核心的新一輪能源變革在全球興起。
當下,不管是電動車的蓬勃發展,還是光伏產業迎來“新春”,這都是雙碳目標下的順勢而為。中國提出2030年前碳達峰,2060年碳中和,這個關于能源的目標,被認為具有重大戰略意義。
而在5G時代,萬物互聯,算力算法技術趨于成熟的技術紅利中,能源相關行業,正在經歷一場大變革。
換換正是這股浪潮中的革新者。
與傳統換電運營商不同,換換將大數據、互聯網、人工智能等新一代數字化技術貫穿于換電站終端和用戶終端,構成多能協同的物聯生態系統。
清潔能源概念也是換換的優勢。電池100%回收再利用,發揮能源電池最大效能,為實現“碳達峰碳中和”戰略目標貢獻力量。
站在潮流前沿的Z世代,對于清潔能源環保更加看重,一個成本更適合自己又節省時間的換電方案,或許更能得到他們認同;另外,電動自行車充換電的相關企業數量快速上漲,讓行業得到政府、企業和用戶更多的重視。
當然,我們也要正視問題。目前,兩輪車換電市場仍處于發展初期,市場規模較小,2020年中國兩輪車換電市場規模約為161.8億元。
而且,換電企業大多各自為戰,換電設施的接口、適配規格仍不統一。這一方面導致換電成本難以下降,也影響了消費者的使用感受。
好消息是,我國電動自行車集中充電設施規范基本編制完成并進入送審階段,有望于2021年底落地。
不過,從數據來看,未來值得期待。天眼查數據顯示,僅2020年,全國和電動自行車換電設備相關的新增企業就超過了1400家。
有專家大膽預測,依靠超1000萬的企業端市場和近4億的市場量級,兩輪電動車的換電市場依然廣闊,在未來幾年有望達到萬億級別,成為新的“藍海市場”。
知名大V“犀利財經”(xili-caijing)原創!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