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的西北,神秘而奔放的新疆大地,一直是華夏大地上別具風格的獨特區域。今天的我們,對于新疆的認識除了黃沙漫漫與胡楊綠洲外,最多的城市印象便是作為首府城市存在的烏魯木齊,烏魯木齊在蒙古語里意為“優美牧場”,她也已經成為了內地人民認識新疆的窗口城市。
然而,烏魯木齊作為曾經的北疆小城,成為新疆的首府到現在也不過百余年時間。為什么烏魯木齊可以后來者居上,快速逆襲成功,最終成為新疆的首府呢?
01 北疆小城
新疆的首府曾經在歷史上經歷了多番變換。漢唐時代,中原王朝選擇了塔里木盆地北緣的龜茲(庫車)作為管轄新疆的行政中心,借助當地的經濟文化力量對整個西域大地進行統御。從西遼直至清朝中期,統治新疆的政權雖然不斷更迭,但基本都是來自北疆或者漠北的游牧部落占據主導地位。因此,在19世紀之前近千年的時間里,新疆的行政中心都設置在新疆西北的伊犁河谷地帶,并利用兩河流域(楚河、伊犁河流域,巴爾喀什湖東南一帶)的豐美水草為外來游牧者軍團提供補給,進而增強在整個天山南北的軍事存在感。
伊犁時代的烏魯木齊就如它的本義一般,最開始只是游牧民族在天山北麓的一片優質牧場。1755年,清軍在“十全武功”乾隆皇帝的指揮下開始了對準噶爾汗的平叛。當時的烏魯木齊因為扼守天山中部的輪臺通道,從而成為清軍重點控制的戰略要地。清軍在征戰過程中在烏魯木齊九家灣一帶筑壘屯兵,并將此地定名為“烏魯木齊”。隨著后來清王朝在天山南北立足腳跟,烏魯木齊的重要性愈加突出。伊犁雖然是軍政重心,但是清王朝顯然需要為這個草原上的軍事堡壘提供必要的農業與手工業資源。于是,作為南北疆中轉要點的烏魯木齊就因為屯墾及商業貿易的需要而發展起來。清軍先于1758年在今南門外修筑一座土城,城“周一里五分,高一丈二尺”,形成了后來烏魯木齊的原型(后改名為迪化城,意為啟迪教化)。
02 伊犁困境
伊犁河谷所在的北疆草原雖然豐美,但當沙俄侵略者從西西伯利亞與哈薩克草原席卷而來,侵占我國西北大片領土時,伊犁面臨著無險可守的窘境。1864年,新疆爆發大規模反清起義,俄國趁機脅迫清政府簽訂《中俄勘分西北界約記》,中國西北部巴爾喀什湖以東、以南和齋桑湖南北44萬平方公里土地自此淪落俄國手中,伊犁瞬間由新疆的軍政中心變成了“孤懸塞外”,
伊犁草原美景至此,曾經以伊犁為中心的新疆西北草原地帶被俄國吃掉了大半,伊犁城僅僅保留了半個伊犁河谷的狹小地帶,從一個擁有廣大活動面積的中心城市變成了危在旦夕的邊疆小城。1871年,在阿古柏政權禍亂天山南北的當口,沙俄更是火上澆油,直接出兵占領伊犁,意圖將整個伊犁河谷握在手中。盡管后來左宗棠率軍收復新疆,并依靠外交途徑將伊犁收回(1881年),但是很明顯,成為邊境地區的伊犁再也不能以省會自居了。
03.成功逆襲
此時的新疆需要一個城市來勇擔大任,迪化城(烏魯木齊)就在此時走到了臺前。光緒十年(1884),左宗棠奏請設立新疆省,由陜甘總督管轄,行政中心由伊犁移至迪化。當時的迪化(烏魯木齊)確實已經擁有了擔當省會的能力。
首先,就地理空間與民族文化分布而言,烏魯木齊向南穿越輪臺山道,向東可以抵達吐魯番,向西可到焉耆,擁有與南疆區域的緊密聯系;向西則可以沿著天山北麓到達伊犁、塔城等邊疆地帶,向東北則與蒙古族密布的準噶爾盆地無縫銜接。另外,烏魯木齊因為臨近巴里坤湖與哈密等通往甘肅內地的走廊地帶,因而可以與中央政權保持較為密切的聯系。最為重要的是,烏魯木齊在清朝收復新疆之后一直是一個漢滿蒙農業墾殖與經商發展的重要城市,并且長期有著充足的軍事力量可以維護當地穩定,因而被清王朝選作了新疆的首府。
建國之后,解放軍以烏魯木齊為中心在北疆設立了大量的兵團城市,為新疆的穩定奠定了重要的基礎。1962年,蘭新鐵路烏魯木齊段正式鋪軌。2014年,蘭新高鐵全線貫通。烏魯木齊也成為了絲綢之路上最重要的中心城市,面向中亞、俄羅斯、歐洲等地區國家的重要國際航線中轉站。如此,烏魯木齊的首府地位、區域中心城市的地位越來越穩固,富饒美麗的新疆與嶄新的烏魯木齊,正在引領新疆各族人民走向更加繁榮的未來!
參考文獻:1.中國全史百卷本;2. 高文德主編.《中國少數民族史大辭典》:吉林教育出版社。來源:網絡資料整理等。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