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李光斗
比黃金更珍貴的是信心,比能源更稀缺的是市場。
為深入構建雙循環的發展格局,打破地方保護和市場分割,進而擴大內需,釋放巨大而持久的發展動能。日前,國家層面發布了《關于加快建設全國統一大市場的意見》,從制度規則、市場流通、市場準入、公平競爭、資本和能源市場等各個層面提出“統一”的要求,力圖“建設高標準市場體系、構建高水平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其最主要的目的就是要通過政策引導,降低物流費用,打破國內的貿易壁壘,構建更可控更具競爭力的供應鏈和價值鏈,形成全國一盤棋的大市場,這是內循環的必然要求,也是應對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國際變化的要求。
那么,全國統一大市場將帶來哪些商機?哪些行業會受益?
首先是物流行業。
兵馬未動,糧草先行。在《關于加快建設全國統一大市場的意見》中,第一條工作原則就是“立足內需,暢通循環”。要求以高質量供給創造和引領需求,使生產、分配、流通、消費各環節更加暢通,提高市場運行效率,進一步鞏固和擴展市場資源優勢,使建設超大規模的國內市場成為一個可持續的歷史過程。貨能暢其流,是形成全國統一大市場的先決條件。相比之下,我國的物流業雖然規模龐大,成本還是較高。雖然造成物流成本居高不下的原因有很多,但其中一個重要原因應在于制度性成本較高:斷頭路的現象、跨行政區域增加收費甚至罰款的現象以及最后一公里堵點的現象仍然普遍存在。這些不利于資源跨行政區域流動,對全國統一大市場的建立起到阻礙作用。所以,《意見》強調“要進一步降低市場交易成本。破除妨礙各種生產要素市場化配置和商品服務流通的體制機制障礙,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
曾有人算過一筆頗具代表意義的物流賬,即使在正常狀態下,2壺裝10斤醬油,鹽城寄到上海,收費標準是12(首重1gk)+18(續重9*2)=30元,僅快遞費用就超過農產品本身利潤成本。可見物流業銜接一二三產業,貫穿生產與消費,連動作用巨大。當下,在抗擊疫情,保障民生物資的緊要時期,建設統一大市場暢通物流更顯得具有現實與緊迫意義。為此在《關于加快建設全國統一大市場的意見》精神指導下,國務院應對新冠肺炎疫情聯防聯控機制連續發文,一方面嚴禁擅自阻斷或關閉高速公路、普通道路、航道船閘;不得隨意限制貨運車輛和司乘人員通行;另一方面針對涉疫地區(中高風險地區所在縣區)所在地的省級交通專班,要求根據本地疫情防控形勢和重點物資運輸需求,提請省級聯防聯控機制適時啟動重點物資運輸車輛通行證制度,按照全國統一式樣制發《重點物資運輸車輛通行證》,并暢通辦理渠道,明確辦理條件、程序、范圍、渠道和時效,確保辦理便捷。這在一定意義上都有利于全國統一大市場的建設,但中國物流行業的結構與制度,技術與管理等方方面面的深層次問題仍需亟待解決。
《關于加快建設全國統一大市場的意見》一經發布,物流概念股就大受追捧,資本市場已經聞風而動。 未來中國物流業有三大趨勢值得關注: 第一,未來物流作為“第三利潤源”將受到重視,專業第三方物流公司將持續高增長; 第二,隨著上游下游進入整合階段,中游物流行業也隨之整合,龍頭將持續集中; 第三,數字化程度高且有關鍵節點資源優勢的龍頭將持續獲得成本優勢從而勝出。
例如海爾就一直致力于再孵化出一個生產企業版的京東物流—日日順供應鏈,日日順供應鏈是海爾旗下物聯網時代引領的場景物流生態品牌,依托先進的管理理念和物流技術、整合全球一流網絡資源,搭建起開放的科技化、數字化、場景化物聯網場景物流生態平臺。 依托海爾強大的生產與銷售平臺,日日順從家電行業切入,主要運輸大件物品,從工廠直接運往消費者。 一方面,家電的運輸有一定的要求,需要“小心翼翼“,比如冰箱不能橫著放,也不能倒著放,所以普通的物流公司處理起來不太方便,這個市場缺口就給日日順的誕生創造了機會。 另一方面,傳統貨運雖然可以運送大貨、重貨,但收費項目多,所以相對于小件物品,大件物品的運輸利潤要更高一點,這就為日日順的盈利制造了空間。
其次,全國統一大市場會推動供應鏈的價值整合。
全國統一大市場的一個重點方向是為了培育參與國際競爭合作新優勢。以國內大循環和統一大市場為支撐,有效利用全球要素和市場資源,使國內市場與國際市場更好聯通。推動制度型開放,增強在全球產業鏈供應鏈創新鏈中的影響力,提升在國際經濟治理中的話語權。這對全國性供應鏈的價值整合形成重大利好,全國統一大市場的目的,就是穩定供應鏈,而不是脫鏈。為此需要優化商貿流通基礎設施布局,加快數字化建設,推動線上線下融合發展,形成更多商貿流通新平臺新業態新模式。推動國家物流樞紐網絡建設,大力發展多式聯運,推廣標準化托盤帶板運輸模式。大力發展第三方物流,支持數字化第三方物流交付平臺建設,推動第三方物流產業科技和商業模式創新,培育一批有全球影響力的數字化平臺企業和供應鏈企業,促進全社會物流降本增效。加強應急物流體系建設,提升災害高風險區域交通運輸設施、物流站點等設防水平和承災能力,積極防范糧食、能源等重要產品供應短缺風險。完善國家綜合立體交通網,推進多層次一體化綜合交通樞紐建設,推動交通運輸設施跨區域一體化發展。建立健全城鄉融合、區域聯通、安全高效的電信、能源等基礎設施網絡。
再有,全國統一大市場將進一步收緊反壟斷的管制。
有揚就有抑,全國統一大市場的戰略方向在對于物流與供應鏈形成重大的利好的同時,更進一步明確了打破區域市場壟斷的趨勢,因為壟斷與信息不對稱不僅會造成市場失靈,也會增加額外的成本。為了切實推進全國統一大市場就必須進一步降低市場交易成本。發揮市場的規模效應和集聚效應,加強和改進反壟斷反不正當競爭執法司法,破除妨礙各種生產要素市場化配置和商品服務流通的體制機制障礙,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促進現代流通體系建設,降低全社會流通成本。所以全國統一大市場,不僅是線下市場的統一,線上市場也會受到嚴格的管制,而這也會對平臺型企業形成新的挑戰。價格壟斷二選一將被嚴格限制視為違法,資本的無序擴張也會受到遏制。
不管是放物流、強供應、反壟斷,全國統一大市場的基本內在邏輯還是在于揚抑并舉,而事關經濟民生的基本生活,物資資料,將會逐步受到嚴格的管控,小散亂市場發展的窗口期已經關閉,類似中國郵政這樣國營的全國供銷社體系,將承載商品要素資源在更大范圍內的暢通流動,會越來越得到加強和保護。在這樣的大趨勢下,地方保護下的市場分割將面臨更大的壓力,占山為王,收買路錢的商業模式更加難以為繼。
正如網上的一個段子:水泊梁山高管開會統計疫情期間損失情況:
魯智深匯報說酒店停業損失100萬;
孫二娘訴苦說:飯店不能開張堂食、單靠外賣撐不起來,損失50萬。
李逵說自己損失最大,賠了1000萬!
宋江一聽就急了:“人家開店有成本。你李逵一攔路搶劫的,零成本買賣,怎么還能賠錢?”
李逵嘟囔道:“我的損失可大了去了,我損失的是機會成本,搶不到的錢也是損失!”
(部分圖片來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