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家建了一座城堡,用詩意和自然裝點,但在他的浪漫世界里,沒有妻子和兒子,這只是他一個人的“城堡”。
《城堡里的馬原》
馬原的城堡
馬原,70歲,著名先鋒派作家,與余華、蘇童等作家齊名。
有一位小他29歲的妻子,李小花。
有兩個兒子,長子前妻所生,幼子馬格,于2022年6月因病去世。
不關注文學圈的人,對馬原的故事無甚興趣。
但一篇爆文《城堡里的馬原》,揭開了馬原一家人特殊的生活。
這個時候大家才發現,原來作為父親的馬原,間接導致了兒子馬格的死亡。
馬原在南糯山建了一座2000平米的城堡,和妻子、兒子過著世外桃源般的生活。
馬原不讓兒子上學,從小接受教育的方式,就是在家看他指定的童話書。
明知兒子患有先天性心臟病和馬凡綜合癥,馬原卻堅決不讓看醫生,接受治療。
原因僅僅是他自認為,心臟是不能動的。
最終,13歲的馬格在兒童節那天猝死。
從不讓孩子上學,到拒絕給孩子治療,作家馬原的形象轟然倒塌,一個自私、愚昧、偏執的父親,被罵到風口浪尖。
兒子馬格走后,馬原帶著笑意回憶:
“他的人生就是爸爸媽媽、天地世界,美麗的地方,愉快的回憶,真的再美好沒有了。”
“他連被女孩騙都沒經歷過,不經歷被女孩騙,被朋友騙,被別人欺負,他的生命里沒有絲毫這些東西,你說多美好啊。”
馬原和兒子馬格
這種邏輯令人費解,一個失去兒子的父親,在批評并不存在的女孩和朋友,用自以為的“美好”來總結兒子短短的一生。
很多人不理解:一個知名作家,干過房地產,拍過電影,積累了不少財富和資源,為何就不給親生兒子治療的機會呢?
其實,從馬原的人生經歷就能看出,他是一個不折不扣的經驗主義者和神秘主義者。
馬原自己患有糖尿病,肺部也長有腫瘤,但他不打針、不吃藥,也不肯測血糖。
他認為水才是生命的基礎,自己肺上長的“壞東西”是臟水帶來的。
馬原奉行神秘主義,認為現代文明敗壞了人性,選擇隱居遠離城市沒有問題。
神秘主義會帶來創作上的靈感,但它不可以成為固執主義,因為神秘和蒙昧總是難分難解的。
馬原去海南堅持喝當地一種礦泉水,馬原信任那種水,因為它是“國宴飲料”。
所幸腫瘤沒有惡化,這給馬原的邏輯增加了事實證明。
成功的“抗瘤”經歷,讓馬原對自己兒子的病癥也以同樣態度面對。
他說:我覺得我們依然可以用我的掩耳盜鈴、視而不見和自欺欺人來面對疾病。
妻子試圖說服馬原,但這個有名譽財富、社會地位和文學光環的丈夫,是聽不進她的話的。
喝水、貼近大自然,保持健康的經驗,馬原倍加肯定自然、詩意、神性,否定科學和邏輯。
一切生活方式都依靠經驗主義,不信任現代醫學,直至讓兒子的病癥拖到生命的最后一刻。
就像契訶夫《我的一生》中寫:父親崇拜自己,對他來說,只有他自己說的話才能使他信服。
馬原對待孩子的方式,讓我想起美國一名28歲素食主義母親,拒絕給7個月嬰兒喂配方奶,只給他吃素食,導致嬰兒因營養不良死亡。
你自己不吃肉,那就不吃,但不能因為自己的喜好,去擅自干涉他人的自由。
即便你是這個人的親生父母,也沒有資格剝奪他就醫的權利。
周國平《妞妞》
馬原們的“詩意世界”
馬原的確愛自己兒子,但這種愛的前提,是要以他為中心。
兒子馬格要上學,但馬原不愿為了陪他上學,而離開自己喜愛的南糯山,遷到市區。
馬原身體不好,要去上海看病,就讓兒子馬格退學陪他去。
馬原喜歡喝茶,種了幾千株茶樹,他自己悠閑品味,但妻子和兒子卻要一直彎著腰,忍受日曬地摘茶。
在馬原看來,兒子是喜歡摘茶的,以后應該做個茶農,每天弄弄茶,寫寫作,多有樂趣。
但馬格給媽媽說,這輩子都不想做茶農,因為太辛苦了。
在這一家三口的生活里,馬原永遠在享受,在索取,妻子和兒子永遠在付出,在犧牲。
馬原喜歡的雞飛爭食美景,背后是需要妻子打掃的遍地雞糞,魚塘上的落葉要妻子清理,日常喝的茶葉,需要妻子找人除草、自己爬山采摘后制作。
馬原喜歡的南糯山海拔高,但懼冷的海南妻子,心臟病的兒子,其實并不適合這個居住環境。
馬原的世外桃源,都是別人做出來給他的,是建立在對妻子和兒子剝削上的。
你可以發現,年少的妻子,隱居的山林,年幼的孩子,還有始終被照顧的男作家,構成了一種既定的模式。
曾寫下《妞妞》的著名作家周國平,在書中緬懷早逝的女兒,令無數讀者感動哭泣。
周國平的女兒妞妞患有眼部惡性腫瘤,但他不給女兒做手術,反而請巫師跳大神,找氣功大師敲擊妞妞的頭部,導致她昏睡了三天,最終只活了一歲半。
妞妞去世后,周國平借口看到妻子回想起女兒,和妻子離了婚。
顧城和妻子、情人
詩人顧城和妻子謝燁的婚姻里,只一心做自己的才子,讓謝燁擔負全部家務。
婚后顧城出軌情人英兒,謝燁甚至要為丈夫的情人準備避孕套,英兒離開后,顧城陷入狂躁,家暴妻兒,拋棄孩子,最后殺了妻子再自殺。
都是極具天賦的才子,但他們追求的浪漫和詩意,是要他人的犧牲來堆砌。
只是因為他們是作家、是詩人、是才子,就可以將殘酷的現實,用筆尖來粉飾。
用林奕含的話來問:文學是否只是巧言令色?
甚至于,這些人的朋友們選擇了縱容,把老婆孩子當成他們的專屬工具。
周國平在《想念 我生活中的鄧正來》中描述,他的朋友要周國平妻子紅在家里貼上五個大字“國平無急事”,要她“把關心周國平放在第一位”。
而謝燁在抱怨丈夫顧城不做家務時,身邊的人都勸她:你嫁給他的時候,就該知道顧城就是一個長不大的孩子。
社會好像有一個不成文的規則:當一個男人有才華時,他就該是沒有生活能力,就該有一個女人來給他收拾爛攤子。
家庭成了一個男作家權力的中心,浪漫的文字成了他們矯飾虛偽的武器。
老婆和孩子是他們生命的滋養包,壞了就順其自然損耗掉,不值得修。
但是經歷了失去,目睹內部親密關系的瓦解后,他們又會產生動搖。
兒子去世后,馬原開始關注自己的病情,喝藥、打針、做手術,沒有一個落下的。
可悲的是,這種變化,是兒子的死亡、妻子的犧牲,換來的。
“馬原們”的浪漫城堡,不過是一個個夢想和獻祭的故事模板。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