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保戶、殘疾人、智力障礙人士......農村的弱勢群體,已經成為詐騙分子眼中的肥肉。
一個每月只有400塊低保金的低保戶盧先生,背上了8.2萬的車貸,每月需要還款1656.39元,連還60個月。
低保戶成背貸人
他的手上,既沒有車,也沒有錢。
騙子以有好處費,或者貸款后分成為由,給像他這樣的低保戶辦理貸款,貸款進了騙子的腰包,車被出售獲利,盧先生什么都沒拿到,卻憑空背上高額債務。
為了騙更多的人給他們貸款,騙子甚至在市區租了一套房子,里面住的幾乎都是有智力障礙的殘疾人,住解決了,為了吃,還專門招了一個做飯阿姨。
當然,這位做飯阿姨后來也成了他們的目標。
像這樣的騙局其實并不新鮮,每年全國各地都有被騙背上貸款的人。
生活受到影響
河北、江西、浙江,這兩三年間,或許更早就已經出現,持續有低保戶、殘疾人、智力障礙人士被騙,車貸、房貸、裝修貸......能貸什么貸什么,各地警方已經查到過很多次。
他們沒有經濟能力還款,沒有穩定工作,有的甚至沒有家人,沒有民事行為能力,對于法律更是一竅不通。
完美受害者不過如此。
有的受害者不完美,不代表他們不無辜。
有人是沖著好處費去的,自愿給別人背貸,一次三五百元的報酬,足夠他們一個月的低保。也有拿不到錢的,騙子說貸出來300萬,分你100萬,實際上你連錢貸到哪了都不知道。
莫名其妙背債
背上貸款之后,躲到偏遠邊郊村子里,誰也找不到,等風頭過去了,出來繼續背。
這種人,被稱為職業背債人。
他們的生活本來就遠離社會,只求溫飽,征信、起訴這樣的問題對普通人來說猶如深水炸彈,對他們來說不過撓撓癢,只要能忍受煩人的催債電話,生活照樣過。
但對貸款發放方來說,這是巨大的損失,無底的黑洞。
騙子“零元購”,沒有任何損失,背貸人薅羊毛,幾乎也沒有損失,貸款發放方卻憑空多出了一大筆找不回來的資金。
眾所周知,錢不流動起來,沒辦法產生任何收益。
于是有人訴諸法律,要求背貸人還錢,可談何容易。
吃低保的沒錢還,殘疾人沒能力還,智力障礙人士本就欠缺民事行為能力,貸款合同都不一定具備法律效力,他們就算想還,怎么還,拿什么還?
有內鬼嗎?肯定有。
多個貸款人曾被安排居住在鄭州市華山路一小區內
誰提交的虛假材料,誰怠于行使審核職責,誰最后拍板發放貸款,一整個流程上的人查下來,相信會有意外收獲。
這個騙局有解嗎?當然也有,需要背貸人親自出馬。
有人發現自己被騙后,忍受不了催收電話,也不愿意背上貸款,就尋求法律幫助,要求找到自己名下的車輛,由本人進行處置。
這一做法的法律依據在于,車輛屬于動產,和房子等不動產不一樣,動產所有權轉移的生效要件是交付,而不是登記。
背貸人名下有這輛車,實際上卻并沒有被交付這輛車,因為他沒有支付首付款,不能以車輛丟失為由報警尋找,但可以通過訴訟手段,以被騙或民事侵權為由,找回這輛車。
而對于詐騙人員,此前早已有過判例,可以認定為貸款詐騙罪,對他們進行處罰。
2019年,湖南益陽就有個詐騙團伙,用征信記錄良好但無債務償還能力的“白戶”申請購車貸款,和某4S店簽署購車協議和合同,墊付車輛首付款,提車后向其他金融機構進行非法的二次貸款或轉賣,從中獲取利益。
最后法院均以貸款詐騙罪進行定罪,幾個嫌疑人分別被判處1年6個月到8年不等的刑期,并處最高8萬的罰金。
所以,對于這類詐騙人員,我們并不是沒有辦法處罰,要避免出現類似情況,重要的是做好案前預防。
低收入人群不光需要經濟保障,還需要從勞動中獲得成就感,從生活中獲得滿足感,才不會鋌而走險觸犯法律。
被迫還款
智力障礙人士不光需要經濟保障,還需要有人照料,需要認識這個社會,需要習得一定的勞動生產技能,才不會被人騙去當韭菜。
他們的生活環境只有更加人性化,更加符合他們的生活需求,才不會輕易跳進別人設置好的圈套,成為魚肉任人宰割,做到這一點很難,但要讓弱者不受侵害,這是必經之路。
這個過程中,必要的監管不能少。人性都是怠惰的,要克服劣根性,只有嚴格監督,嚴格按流程辦事。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