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信息越來越發達,到處都充斥“醫學知識”,但是很多患者在生活里的醫學認知,在醫生眼里看來并不對,今天,為大家整理了8個醫學常識問答,讓你少走彎路!
1、服用藥物一日三次,并非指隨三餐服用。藥品說明書中的一日三次,是指每8小時服用一次,24小時內共三次。
間隔一定時間是為了維持血液中的藥物濃度,血藥濃度維持得平穩,才會更好地發揮出治療效果。吃藥前一定要認真閱讀藥品說明書,謹遵醫囑。
2、普通感冒可以不治而愈。研究發現,感冒是由病毒引起,超過100種病毒都可以引起感冒。但是目前并沒有可以抵抗這些病毒的特效藥,大多數感冒都是靠自身的免疫力戰勝的。在此期間多喝水,保證充足的休息。病程一周左右,便可不治而愈。
3、拒絕抗生素濫用。經過國家的大力宣傳,大家都知道,不能一有頭疼腦熱就服用抗生素。但是說到抗生素,很多人只知道“頭孢“,卻并不清楚到底哪些要算抗生素。
一般說來名字含有沙星、霉素、西林、林、硝唑、康唑、磺胺、培南這些都是抗生素。而且我們所謂的抗生素一般治療的是細菌感染,但是細菌還要分為球菌、桿菌、真菌;或分為陽性菌、陰性菌和厭氧菌。分不清亂吃的話,反而會增強細菌的耐藥性,并增加肝腎負擔。
4、身上的包塊不痛不癢可能更危險。如果身上出現包塊,不痛不癢、不規則,還和皮膚組織粘連較緊,難以推離原位,建議盡早到醫院進行檢查,切勿使用偏方土法中的擠壓、挑破、穿刺等,以免造成更嚴重的后果。
5、發燒先別急著吃退燒藥。成年人發燒,一般建議超過38.5攝氏度再吃退燒藥。如果孩子發燒,建議及時就醫,而不是一味服用退燒藥。一方面,嬰幼兒的大腦皮層發育不完善,容易出現高熱驚厥,在兒科和急診較為常見,并且也比較棘手的疾病;另一方面,退燒藥本身有一定副作用,過早吃退燒藥會影響醫生對病情的判斷。
6、手術后補身體,千萬別亂吃補品。很多補品里面成分不明,比如人參和西洋參,還有三七提取物都有抗凝血的成分,不利于傷口止血和愈合。還很多人都喜歡“燉湯補身”,但是就算燉得再久,湯也只是脂肪和水溶性脂肪酸的溶液,優質蛋白質和鈣這些真正營養成分還在肉里。所以術后服用補品前一定要咨詢主管醫生。
7、吃感冒藥的時候要謹慎駕車,吃感冒藥一定要看好說明書,很多西藥里面有一些抗過敏的成分容易引起嗜睡,精神不集中,很多中藥里也有一些酒精成分可能會導致酒駕,所以一定要辨別清楚,如果辨別不清楚的話,為了安全就別開。
8、不要相信任何快速治愈皮膚病的辦法,絕大多數皮膚病要么是真菌感染,比如腳氣頭顯;要么是免疫系統的疾病,比如銀屑病、囊瘡、白癜風。這些都需要長期用藥慢慢調養,大多數快速起效的辦法,要么是騙子,要么就是殺敵一千自損八百的辦法了。
最后,再次提醒大家,無論是就醫還是用藥,一定要相信專業醫生,科學就醫、合理用藥。
文字來源:黃小玲(手術麻醉科)
⊙版權聲明:本文圖片來源于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刪除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