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西方媒體把持的輿論環境中,中國人發聲,不怕你說錯,就怕你說出來,無聲無息,西方世界毫無反應。
當年英國BBC多次采訪過劉曉光大使,那又如何呢?只在國內微博上熱了幾天,西方世界內沒有起半點波瀾。
法國媒體好歹是獨立的,盧大使想發聲,法國媒體能為他廣播出去。
上次談新冠,這次談波羅的海三傻,盧大使的聲音準確無誤的在西方世界傳播。
有人說TIKTOK在西方世界信息繭房的窗口開了一扇窗,但那是互聯網的窗,青少年的窗,西方中下層人民的窗,和西方精英世界交集不大。
但是法國媒體給盧沙野開的這扇窗,這支大喇叭,是沖著西方精英世界的。
首先法國媒體都是傳統渠道媒體,受眾是看報紙看電視聽廣播那批人。
其次法語是僅次于英語的,世界第二大使用面積的語言。
最后是法國文化在上流社會具有獨特的影響力。
就沖這三點,盧沙野大使能在這個優質平臺持續發聲,產生了破窗效應,起到了四兩撥千斤的效果。
新聞界最大的挫敗感不是別人來批評你的聲音,而是你喊破嗓子,人家聽不到,更不用說看你一眼。
感謝法國,感謝馬克龍總統。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