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人慌慌張張,只為了碎銀幾兩,幾兩碎銀會解萬般惆悵。能壓斷世人肩膀。
朋友之間經濟交往,有借有還,天經地義。也有拒不還債者與債權人反目成仇,甚至對簿公堂
拒不還債者分為兩類,第一類,屬于投資失敗或其他原因無力償還。只是一小部分。第二類,是有錢不還的欠債者,這類人借上別人的錢之后,卻不歸還,總是一直推拖下去,甚至有不還錢的味道。
有些借錢者穩當靠譜,借錢時態度誠懇,卻不會積極主動還錢。這種人唯利是圖,缺乏自律,自律指沒有人要求監督的情況下,自覺地遵循道德規則,完成自己該做的事。
借錢借的不僅僅是錢,還有人情和信任。拒不還錢的行為辜負了別人的信任,透支了社會的善良。活該被打入老賴人群。
心理學上有一種概念叫損失效應,研究發現,一個人失去一個東西感受到的痛苦比他得到那個東西感受到的快樂要大2.5倍。如果損失了1元錢,至少要得到2.5元錢才能撫平損失后心中留下的傷痕。
還錢對于缺乏自律的人相當于剜肉補瘡,錯覺使他感受自己要遭受損失。所以,這類人非常抗拒有借有還的公德良俗。別忘了,當初借錢給你的人是支持、是信任、是友情……
拒不還債者有一種共性,就是揮霍無度,還債心疼。積極主動還錢者有兩種共性,比較自律,并且懂得感恩。
作者 杜鴻飛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