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論是“咖啡星人”,還是白酒道中人,或是二者都不是,相信這周一定從各種渠道看到了瑞幸和茅臺的聯名。
瑞幸和茅臺的聯名產品“醬香拿鐵”在今天平淡的消費行業中,難得炸起“水花”。
隨著“早C晚A”成為生活潮流,酒與咖啡的跨界也越來越多,那“醬香拿鐵”為何創下日均500杯的銷量?
其一,國民度。對于瑞幸來說,茅臺是酒類的“龍頭”品牌;對于茅臺來說,瑞幸的單價雖和茅臺有著極大差距,但超一萬多家的線下門店,對于此次活動來講,足以保證足夠的曝光度。
其二、相互借勢的契合度。對于瑞幸來說,與茅臺的合作本身就能拉高品牌形象。借由茅臺的高品質賦能,瑞幸更能滿足當下年輕消費者對于高品質的追求,讓消費者相信產品與高品質生活的關聯。
對于茅臺來講,白酒是一個略微缺少社交場景的品類,如何讓年輕人愛上白酒是一個新問題。因此,或跨界、或創新,都是為在年輕人面前刷“存在感”。和瑞幸的聯名使其產品矩陣得到進一步的優化,另一方面,也促進其品牌年輕化的進程。
最值得關注的問題:瑞幸與茅臺的聯名產品真的添加貴州茅臺酒,做到了聯名產品的名副其實。可以說瑞幸咖啡與茅臺的聯名一經面世,就引發大眾對于喝了此款聯名產品是否能夠開車的討論格外引人注意,話題#瑞幸回應喝茅臺聯名咖啡能否開車#登上了微博熱搜榜第一名。
聯名何其多,但瑞幸和茅臺的聯名卻做到了刷屏。
事實上,品牌跨界的案例是多之又多。一方面,能率先搶占用戶的注意力,獲得高話題度與流量;另一方面,是品牌通過系列營銷動作的疊加,撬動長尾效應。
對于瑞幸和茅臺的跨界營銷首席營銷們也給出一些思考:真正讓“醬香拿鐵”火爆全網的原因具備互聯網時代尤其是自媒體時代品牌傳播的兩個基本屬性——話題性與草根性。
作為廣告領域“創意營銷”頭部自媒體——首席營銷門,其專注品牌研究、案例分析并深耕自媒體行業多年,憑借著多年的經驗積累,積累海量跨界案例和資源,至今,首席營銷門在自媒體行業的影響力仍然是靠前的,新榜榜單綜合指數600+,多次登榜全國總榜五百強,為品牌拓寬影響力等做出扶持。
對于此次跨界,首席營銷們的思考如下:想要引起熱議,就要有話題。有話題的前提是給足用戶“落差”。茅臺和瑞幸的跨界聰明之處就在于茅臺賣一萬,高價并不會讓人稀奇,但賣到幾十塊就會讓人好奇,進而激發購買欲。
其次,草根性。茅臺因為價格,用戶對其難免會有“高高在上”的刻板印象,但與瑞幸的聯名卻是將其“平民化”,符合草根性,容易贏得消費者的認同和支持。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