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于梁啟超,應該是有三次認識,最早來自中學的歷史課本,他總是和康有為捆綁在一起出現,一個資產階級改良派因為其天然的軟弱性,導致維新變法失敗。再一次出現時則是作為保皇派,和以孫文為代表的革命派形成鮮明的反差,被掃進了歷史評價的垃圾桶。
第二次認識則是在大學學習中國新聞史的課程,尤其是備考時閱讀了劉家林的《中國新聞通史》,史料更為豐富,內容更為詳實,《時務報》《清議報》《新民叢報》……梁啟超的角色、成就豐富多樣,其作為一名報人,在中國新聞史上也留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
第三次,便是許知遠的《梁啟超傳》,從第一卷《青年變革者》到第二卷《亡命》,述評了梁啟超的前30年人生。在新出版的第二卷《亡命》中,一個不到30歲的青年,成長于四書五經、八股訓詁,受到西方思想的影響,試圖推行君主立憲失敗后,流亡到日本橫濱,隨后足跡遍布火奴魯魯、新加坡、悉尼、溫哥華、舊金山、紐約……
與西方的直接接觸讓他的思想和智識逐漸成熟,與日本首相筆談,在華爾街拜會商業大亨J.P.摩根,前往白宮會晤美國總統西奧多·羅斯福……他開始擺脫康有為,逐漸走向獨立。流亡經歷帶給他的成長與廣闊經驗,恐怕在當時乃至現代的國人中都無人能及。
他的前30年人生內容實在是過于豐富,其中的跌宕起伏,普通人真是難以望其項背,他的一年經歷,其他人可能要花2、3年才能消化,甚至一輩子都經歷不了那么多。
這個成長和轉變的過程,真的值得我們好好研究,即便是百年后的今天,也還存在積極的意義,時代的變局、革新的思辨、中西思想的較量……這些思考和激辯在今天依然存在,面對百年前先驅者的選擇,百年后的人們又會如何看待、如何借鑒,乃至做出自己的選擇,再百年后的人又會如何敘述、如何評價?這一切都是未知數。
最后還是想感慨一句,看第一卷的時候,我以為許知遠會半途而廢,第二卷不僅出版了,原先的三卷計劃還擴充成了五卷。那就期待后三卷吧。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