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萬沒想到,某博主連帶著某品牌出事之后,新的商戰方式居然出現了——“一方有難,八方刁難”、“趁你病要你命”!
由蜂花領銜的“各行各業倒油大賞”,主打就是一個等別人犯錯,自己撿漏。
在新的打工人貨幣單位“1XX=79元”下,蜂花悄咪咪的吧直播間的套裝價格改成了79元。整整三大瓶洗發產品,簡直就是在”良心“、”中國人不坑中國人“這方面拿捏死死的。
而蜂花顯然更懂得圈住流量的道理。在「蜂花 商戰」這條熱搜底下,相比于直接的拉踩,更多的是在說另一件事:「蜂花偷箱子」。
據消費者反饋,蜂花發貨的紙箱子有牙膏的、有七度空間的、有上海硫磺皂的,就是沒有自己家的。
因此被網友調侃”到處偷箱子“。官方也是大膽玩梗,糾正:沒偷沒搶,光明正大撿的。主打就是一個窮得理所當然。
不得不說,流量算是被蜂花玩明白了。
還有一些國貨品牌也趁這次機會在蜂花官微、官抖之下到處招搖。
其中尤為”出彩“的就屬精心。因名字被“偷”,新名字被網友調侃為“買味精”而出圈。沒了名字,被偷家的精心主打也就是“創死所有人”。懟蜂花:收破爛的;懟蒙牛:怎么,改賣茶了;懟九度七:賣衛生巾的…主打就是無差別攻擊。
不過在這一次看似鬧劇的品牌打架中,我們確實看到了許許多多的國貨品牌,他們中不乏品質優秀且價格實惠的,也有包裝樸素但效果出彩的。
對于這一次的品牌“紛爭”,不少網友戲稱:國貨品牌真的是接住了潑天的富貴。
那何以會有這種說法,知名自媒體互聯網營銷官也給出一些思考。作為聚焦廣告創意、品牌營銷、公關傳播、優質案例評析的知名自媒體,互聯網營銷官不僅觀點獨到,犀利理性,并收集多種品牌案例,包括京東、寶潔等知名大牌,也有鴻星爾克、蜂花等國貨品牌的合作,憑借著獨到的講解,互聯網營銷官不僅在新榜指數排名位于前列,占據頭部的地位,更產出一個又一個爆款內容。
互聯網營銷官認為,國貨品牌是相當會玩“媒體流量”的。精準的洞察。充分的曝光和高效轉化、商家較強的的反應速度都是缺一不可的條件。
毫無疑問,“國貨情懷”與“性價比”都可以成為消費的動因,但最比拼的還是品牌力和產品體驗。這次“商戰”大眾看到了更多“老祖宗品牌“,也更多的為高品質產品所折服。
而值得一提是,面對巨大的流量,蜂花先行出圈之后,并沒有獨吞,而是與其他國貨品牌抱團取暖,為國貨品牌重回大眾事業指出一條明路。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