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言聯璧》是由清代金纓編著的一部格言匯編,此書集先賢警策身心之語句,垂后人之良范,條分縷晰,情給理明。全書主要內容包括學問類、存養類、持躬類、攝生(附)、敦品類、處事類、接物類、齊家類、從政類、惠吉類、悖兇類。所謂是成己成人之寶筏,希圣希賢之階梯也。
這些格言絕大多數都形成工穩的對偶句。駢偶句式,結構整齊,易誦易記,讀來瑯瑯上口。語言準確樸實,含義明晰深沉,極少用典,可稱為雅俗共賞的醒世恒言,令人玩味不盡。
“地不分南北、人不分貧富,家家置之于案,人人背誦習讀”。堪稱立身處世的金科玉律,修心養性的人生智慧,千古不移的至理名言。
靜坐常思己過,閑談莫論人非。
摘自《格言聯璧·接物類》
解釋:靜坐時應該常想自己的過錯,與人閑談時不要隨意談論別人的是非。
感悟:要經常反思自己的行為,積極糾正自己的錯誤,不要隨意批評他人,保持謙遜的態度。
魚離水則身枯,心離書則神索。
摘自《格言聯璧·學問類》
解釋:魚離了水則干枯,心中沒有書則無寄托。
感悟:離開知識的滋養,人的精神也會逐漸和枯水里的魚兒一般迷茫、失去方向。
怒是猛虎,欲是深淵。
摘自《格言聯璧·存養類》
解釋:發怒如猛虎傷人,欲念似深淵難填。
感悟:憤怒和欲望非常,要慎重對待憤怒和欲望,要適當性的知足寡欲,淡泊名利。
修己以清心為要,涉世以慎言為先。
摘自《格言聯璧·接物類》
解釋:修煉自己,以清心寡欲最為重要。在社會上做事,以謹慎說話為首先。
-5-
有才而性緩,定屬大才。
有智而氣和,斯為大智。
摘自《格言聯璧·存養類》
解釋:有才能而性情舒緩的人一定是大人才;有智慧而心氣平和的人方稱之大智慧。
感悟:性情溫和、淡泊寧靜的人,最終才能成就人生。
-6-
眼界要闊,遍歷名山大川;
度量要宏,熟讀五經諸史。
摘自《格言聯璧·學問類》
解釋:若是要有開闊的眼界,則需游覽名山大川;若想要有寬宏的氣度,則需要熟讀四書五經這些經典史書。
感悟:讀萬卷書,行萬里路,學習圣賢、實踐真知,不斷探索,擴展自己的視野。
-7-
天欲禍人,先以微福驕之;
天欲福人,先以微禍儆之。
摘自《格言聯璧·持躬類》
解釋:天要使一個人遭禍,必先給他一點小小的好處使他放縱;天要使一個人受福,必先給他一點小小的禍患使他有所警惕。
感悟:不要被小的幸事沖昏頭腦,也不要被微小的困難打垮信心。
-8-
謙,美德也,過謙者懷詐。
默,懿行也,過默者藏奸。
摘自《格言聯璧·持躬類》
解釋:謙虛是美德,但過于謙虛的人心懷詭詐;緘默是好的行為,但過于沉默的人則胸藏奸偽。
感悟:為人處世一定要掌握好原則,把握住分寸,既要學會謙虛和沉默,又不能太過度。
-9-
日日行不怕千萬里,常常做不怕千萬事。
摘自《格言聯璧·處事類》
解釋:天天向前走,即便千萬里路,也不嫌遠;常常動手做,縱有千萬件事,也能做完。
感悟:凡事要有堅韌不拔的毅力和堅持不懈的定力,一著不落地堅持下去必成大器。
-10-
對失意人,莫談得意事。
處得意日,莫忘失意時。
摘自《格言聯璧·持躬類》
解釋:面對不得志的人,不要談論得意的事;稱心如意的日子,不要忘記不得志的時光。
-11-
以情恕人,以理律己。
摘自《格言聯璧·持躬類》
解釋:以常情寬恕他人,用道理約束自己。
感悟:對他人寬恕,對自己嚴格,以責任之心責己,以恕己之心恕人。
-12-
靜以修身,儉以養德。
入則篤行,出則友賢。
摘自《格言聯璧·惠吉類》
解釋:清靜調劑身心,節儉培養品德;在家中忠誠踐行,在外要結交品德高尚的人。
-13-
此生不學一可惜,
此日閑過二可惜,
此身一敗三可惜。
摘自《格言聯璧·持躬類》
解釋:人一生不學習,一天閑過,敗壞身心,這是人生三件可惜事。
感悟:君子有三件可惜的事情——此生不學、此日閑過、此身一敗。
-14-
惡莫大于縱己之欲,禍莫大于言人之非。
摘自《格言聯璧·接物類》
解釋:最壞的行為莫過于放縱自己的欲望,而最大的禍害莫過于挑撥別人的是非。
感悟:時時刻刻都要克制欲望、謹言慎行。
-15-
提得起,放得下,算得到,
做得完,看得破,撇得開。
摘自《格言聯璧·處事類》
解釋:做人要有器量,遇事能拿得起,該放手時就放手;做事要有計劃;做事就要力圖做得完美;要看得透徹,麻煩事想撇即撇得開。
-16-
人之謗我也,與其能辯,不如能容;
人之侮我也,與其能防,不如能化。
摘自《格言聯璧·接物類》
解釋:別人毀謗我,與其與他辯解,不如寬忍他。別人欺侮我,與其提防,不如化解。
-17-
事有機緣,不先不后,剛剛湊巧。
命若蹭蹬,走來走去,步步踏空。
摘自《格言聯璧·處事類》
解釋:做成一件事要有緣分,抓住機遇,準確把握其輕重緩急,會使其盡善盡美;如果時運不濟,抓不住機會,那么每做一事,均不得成功。
感悟:做事要抓住機遇,把握輕重緩急。
是非窩里,人用口,我用耳;
熱鬧場中,人向前,我落后。
摘自《格言聯璧·接物類》
解釋:在是非圈子里,人家用口說,我用耳朵聽。在熱鬧場合中,人家爭先向前,我則退后。
感悟:人際交往中,要保持冷靜和分寸,不要輕易被情緒帶動,不要隨波逐流。
事當快意時須轉,言到快意時須住。
摘自《格言聯璧·持躬類》
解釋:事情在最得意時要防樂極生悲,話說到最忘形時要防言中有失。
膽欲大,心欲小;
智欲圓,行欲方。
摘自《格言聯璧·持躬類》
解釋:膽識要大,心思要細密;智慧要圓融,行為要方正。
-21-
世人以七尺為性命,君子以性命為七尺。
摘自《格言聯璧·持躬類》
解釋:世俗的人以自己的性命為性命,而君子以萬物的性命為自身性命。
-22-
不可不存時時可死之心,不可不行步步求生之事。
摘自《格言聯璧·惠吉類》
解釋:不能不存隨時會死的心,不能不小心求生存。
感悟:考慮事情時盡量作最壞的打算,行動時必須步步小心,向最好的方向努力。
-23-
讀未見書,如得良友;
見已讀書,如逢故人。
摘自《格言聯璧·學問類》
解釋:閱讀未見過的書,如結識好友;重讀已看過的書,如老友相晤。
-24-
無心者公,無我者明。
摘自《格言聯璧·處事類》
解釋:心中沒有成見則處事公平,心中沒有自我則光明正大。
-25-
以恕己之心恕人,則全交。
以責人之心責己,則寡過。
摘自《格言聯璧·持躬類》
解釋:以寬容自己的心來寬容別人,就能保全友誼;以要求別人的標準要求自己,就會少犯過錯。
感悟:人應當嚴以律己,寬以待人。
-26-
龍吟虎嘯,鳳翥鸞翔,
大丈夫之氣象。
摘自《格言聯璧·持躬類》
解釋:像龍虎一樣吟吼長嘯,像鳳鸞一樣飛舞翱翔,才是大丈夫的樣子。
-27-
不自重者取辱,不自畏者招禍,
不自滿者受益,不自是者博聞。
摘自《格言聯璧·持躬類》
解釋:不自重自愛便自取其辱,沒有畏懼心的人招致災禍;不自我滿足的人受到裨益,不自以為是的人見多識廣。
-28-
何思何慮,居心當如止水;
勿取勿忘,為學當如流水。
摘自《格言聯璧·學問類》
解釋:無思無慮,心境應當平靜如水;不求冒進也不忘記,學業當如流水一般永無止境。
-29-
讀書即未成名,究竟人高品雅。
修德不期獲報,自然夢穩心安。
摘自《格言聯璧·學問類》
解釋:刻苦讀書,即使功名未就,但終會達到氣質高貴品味高雅的境界;道德高尚,但不希圖報答,則夢穩心安。
-30-
事不可做盡,言不可道盡,
勢不可倚盡,福不可享盡。
摘自《格言聯璧·持躬類》
解釋:辦事,不能做盡;說話,不能說盡;勢力,不能倚盡;幸福,不能享盡。
-31-
不可吃盡,不可穿盡,不可說盡;
又要洞得,又要做得,又要耐得。
摘自《格言聯璧·持躬類》
解釋:飯不要吃得太飽,衣不要穿得太好,話不要說得太滿;做事要清楚透徹,要言行一致,要耐得住性子。
-32-
在古人之后議古人之失,則易;
處古人之位為古人之事,則難。
摘自《格言聯璧·學問類》
解釋:生于古人之后而議論古人的缺點失誤容易,而若處于古人的位置做古人所做的事就很難。
感悟:現在很多人喜歡以自己的視角去評價古人,這是認知問題,要考慮古人的那個時代的觀念去客觀的評價。
-33-
人好剛,我以柔勝之;
人用術,我以誠感之;
人使氣,我以理屈之。
摘自《格言聯璧·接物類》
解釋:別人恃強,我以柔制勝;別人用計謀,我以誠懇感動他;別人意氣用事,我用道理說服他。
-34-
案上不可多書,心中不可少書。
摘自《格言聯璧·學問類》
解釋:書桌上不能有太多的書,心中則不能少書。
-35-
盛喜中勿許人物,盛怒中勿答人書。
摘自《格言聯璧·接物類》
解釋:大喜之時不要向別人許諾什么,盛怒中不要與別人說話。
感悟:人在喜悅時會忘乎所以,容易瞎許諾,而人在暴怒時,一般就會失去控制情緒的能力,和別人說話反而會把事情鬧大,一發不可收拾,傷害感情。
-36-
不自反者,看不出一身病痛;
不耐煩者,做不成一件事業。
摘自《格言聯璧·處事類》
解釋:不能檢查反省自己的人,看不出自身毛病;不能耐心忍受麻煩的人,終究是一事無成。
感悟:一個認知層次特別低的人,是看不出自己有任何問題的,喜歡固執己見,不能忍受麻煩的人,容易暴怒,傷害身邊的人,都是因為修行不到家,不會去反省自己。
-37-
心慎雜欲,則有余靈;
目慎雜觀,則有余明。
摘自《格言聯璧·學問類》
解釋:內心慎防雜念,會更加機敏;眼光審慎萬物,則愈加明亮。
-38-
善用威者不輕怒,善用恩者不妄施。
摘自《格言聯璧·接物類》
解釋:善于使用威嚴態度的人不輕易發怒,善于施恩的人不亂施恩惠。
-39-
辱人以不堪,必反辱;
傷人以已甚,必反傷。
摘自《格言聯璧·接物類》
解釋:羞辱別人,到了不堪忍受的地步,物極必反,定使自身反受污辱;傷害他人,到了超過極限的程度,激怒對方,定會自己反遭傷害。
-40-
無事時埋藏著許多小人,
多事時識破了許多君子。
摘自《格言聯璧·接物類》
解釋:沒有事情的時候,人人都儼然君子模樣,小人之心藏而不露;有了麻煩之事,偽君子便紛紛暴露。
-41-
頑石之中良玉隱焉,
寒灰之中星火寓焉。
摘自《格言聯璧·接物類》
解釋:頑劣的石頭有美玉隱藏其中,寒冷的灰燼中亦有未燼的火星。
-42-
直道事人,虛衷御物。
摘自《格言聯璧·接物類》
解釋:以坦誠直率之心待人,以虛懷無偏見之心駕御萬物。
-43-
一念疏忽,是錯起頭。
一念決裂,是錯到底。
摘自《格言聯璧·存養類》
解釋:一念的疏忽是錯誤的開始,一念不能善始善終,便是錯誤到底。
-44-
緩事宜急干,敏則有功;
急事宜緩辦,忙則多錯。
摘自《格言聯璧·處事類》
解釋:對舒緩的事情,要急速解決,因為思想敏銳,往往獲得成功;對急迫的事情,應該沉穩處理,因為急躁忙亂,常常會漏洞百出。
-45-
論人當節取其長,曲諒其短;
做事必先審其害,后計其利。
摘自《格言聯璧·處事類》
解釋:評論人物,應該充分肯定他的長處,寬容地諒解他的短處;辦理事務,應該首先弄清它的害處,然后再衡量它的利處。
-46-
氣忌盛,心忌滿,才忌露。
摘自《格言聯璧·存養類》
解釋:脾氣切忌旺盛,心志切忌滿足,才情切忌顯露。
-47-
見人不是,諸惡之根,
見己不是,萬善之門。
摘自《格言聯璧·持躬類》
解釋:只看到別人的一切壞處,是惡的根源;能明察自己的一切缺失,才是所有善的根本。
-48-
不近人情,舉足盡是危機;
不體物情,一生俱成夢境。
摘自《格言聯璧·接物類》
解釋:不合乎人的常情,逆情悖理,必然抬腳走路就遇到危險;不體會客觀條件,異想天開,一些定會終身虛幻如夢境。
-49-
小人樂聞君子之過,君子恥聞小人之惡。
摘自《格言聯璧·接物類》
解釋:小人喜歡聽到君子的過錯,君子則恥于聽到小人所做的壞事。
-50-
步步占先者,必有人以擠之。
事事爭勝者,必有人以挫之。
摘自《格言聯璧·持躬類》
解釋:任何事都要爭先的人,必定有人擠兌他;任何事都要爭勝的人,必定遭人打擊。
-51-
下手處是自強不息,成就處是至誠無息。
摘自《格言聯璧·學問類》
解釋:行動上就是身體力行,奮斗不止,而最終的目的就是存誠自然。
-52-
怒如火,不遏則燎原;
欲如水,不遏則滔天。
摘自《格言聯璧·存養類》
解釋:忿怒如火,不阻止則會燒掉一切;欲望像洪水,不阻擋則淹沒一切。
感悟:每個人都有脾氣,這是人性使然,而容易發火的人,不能控制脾氣的人,首先是從小所處的家庭、環境以及陰虛火旺的體質等原因造成的,如果在人生的修行中,已經成為了家庭的支柱,社會發展的貢獻者之后,仍然不能學會控制脾氣,那就是修行不夠,不能控制脾氣,一定是自己和身邊人的災難,而欲望也是人的本性,如果不能做到知足,不懂得止學的智慧,最終一定會被自己無休止的欲望所埋葬。
-53-
自責之外,無勝人之術。
自強之外,無上人之術。
摘自《格言聯璧·持躬類》
解釋:除了嚴于自責之外,沒有勝過別人的方法;除了自強不息之外,沒有超過別人的方法。
感悟:勝任者有力,自勝者強。
-54-
事到手,且莫急,便要緩緩想;
想到時,切莫緩,便要急急行。
摘自《格言聯璧·處事類》
解釋:對于手中緊急待辦的事情,千萬不要急躁,而應沉下心,周密地思考,對于已經考慮成熟的問題,千萬不要延緩,而應橫下心,果決神速地實施解決。
-55-
見事貴乎理明,處事貴乎心公。
摘自《格言聯璧·處事類》
解釋:看待事的可貴處在于明理,處事的可貴處在于內心公正。
-56-
讀書為身上之用,而人以為紙上之用。
摘自《格言聯璧·悖兇類》
解釋:讀書的目的是修身養性,做一個有修養的人,而人們卻以為舞文弄墨的功夫。
-57-
古今來許多世家,無非積德。
天地間第一人品,還是讀書。
摘自《格言聯璧·學問類》
解釋:古今來世代顯貴家族,無不因積德造就;天地之間第一等好人品,還是由讀書培養。
-58-
熱鬧榮華之境,一過輒生凄涼。
清真冷淡之為,歷久愈有意味。
摘自《格言聯璧·持躬類》
解釋:熱鬧榮華的光景,過后即生空虛凄涼;而清淡脫俗的作為,才能歷久而更有意味。
-59-
知足常足,終身不辱;
知止常止,終身不恥。
摘自《格言聯璧·惠吉類》
解釋:持盈保泰,自知滿足,一輩子也不會遭到屈辱;留有余地,適可而止,一輩子也不會蒙受羞恥。
-60-
不讓古人,是謂有志;
不讓今人,是謂無量。
摘自《格言聯璧·持躬類》
解釋:敢于在古人成就面前一爭高低,這是有志氣;在今人的成績面前不虛心,這是沒有氣量。
-61-
作本色人,說根心話,干近情事。
摘自《格言聯璧·惠吉類》
解釋:做真我,說真話,干合乎情理的事。
-62-
無欲之謂圣,寡欲之謂賢,
多欲之謂凡,徇欲之謂狂。
摘自《格言聯璧·存養類》
解釋:沒有欲念稱為圣人,欲念少稱為賢人,欲念多是凡人,而放縱欲望則是狂人。
-63-
寡欲故靜,有主則虛。
摘自《格言聯璧·存養類》
解釋:欲念少就能心平氣和,心中有主見才能虛心接納。
-64-
天下之勢,以漸而成;
天下之事,以積而居。
摘自《格言聯璧·持躬類》
解釋:天下各種力量消長的態勢都是逐漸形成的;天下任何事業的成功都是靠日積月累而取得的。
-65-
福莫大于無禍,禍莫大于邀福。
摘自《格言聯璧·悖兇類》
解釋:最大的幸福,就是終生遠禍;最大的災禍,就是刻意求福。
-66-
小人專望受人恩,受過輒忘;
君子不輕受人恩,受則必報。
摘自《格言聯璧·敦品類》
解釋:小人專門期望他人的恩惠,但受恩后就忘;君子則不輕易受人恩惠,若受恩于人,則必定想法圖報。
-67-
處逆境心,須用開拓法。
處順境心,要用收斂法。
摘自《格言聯璧·存養類》
解釋:處于逆境,思想要開拓放達,奮發圖強;處于順境,思想要警覺收斂,約束自身。
-68-
任難任之事,要有力而無氣;
處難處之人,要有知而無言。
摘自《格言聯璧·接物類》
解釋:負責處理困難的事要有力而沒怨言。與難以相處的人在一起,要心中有數而口中不說。
-69-
有真才者,必不矜才。
有實學者,必不夸學。
摘自《格言聯璧·持躬類》
解釋:有真才能的人不依恃才能,有真學問的人不夸耀學問。
-70-
至樂無如讀書,至要莫如教子。
摘自《格言聯璧·齊家類》
解釋:最大的快樂莫過于讀書,最重要的事莫過于教導子女。
感悟:人的一生,都需要學習,讀的書沒有一個標準的規定,對自己有用的書就是好書,修心的書是好書,提升自己專業技能的書也是好書。而人生短短幾十年,后半生其實是要教導好自己的子女,維系家庭,只要讓孩子健健康康的快快樂樂的成長,做他們自己喜歡的,不違背社會法則的事,這就是成功的,孩子也不是你的附屬品,不要以所謂的愛,來控制他們的人生,這就是正確的教導。
-71-
強不知以為知,此乃大愚;
本無事而生事,是謂薄福。
摘自《格言聯璧·處事類》
解釋:不懂裝懂,這是最愚蠢之舉;無事而自尋煩惱,這是命中福淺。
-72-
心不欲雜,雜則神蕩而不收;
心不欲勞,勞則神疲而不入。
摘自《格言聯璧·學問類》
解釋:用心不能雜亂,雜亂則心神恍惚不能集中;用心不要勞累,勞累則精神疲倦不能有所收獲。
-73-
以虛養心,以德養身,
以仁養天下萬物,以道養天下萬世。
摘自《格言聯璧·存養類》
解釋:用謙虛清靜來養護自己的心性,用品行道德來養育自己的身心,用仁愛之心愛戴天下萬物,用道德來教導子孫后世。
-74-
喜來時一檢點,怒來時一檢點,
怠惰時一檢點,放肆時一檢點。
摘自《格言聯璧·存養類》
解釋:沾沾自喜時,應該約束反省;怒不可遏時,應該約束反省;怠倦懶惰時,應該約束反省;思想狂放時,應該約束反省。
-75-
彼之理是,我之理非,我讓之;
彼之理非,我之理是,我容之。
摘自《格言聯璧·接物類》
解釋:他有理,我無理,我讓他;相反地,他無理,我有理,則容忍他。
感悟:當一件事,自己理虧時,誠心的道個歉,事情便可緩和,如果別人無理取鬧,那就不要在與之爭辯,毫無意義,夏蟲不可語冰,寬容忍耐即可。
-76-
待小人宜寬,防小人宜嚴。
摘自《格言聯璧·接物類》
解釋:對待小人宜寬厚,防范小人要嚴密。
感悟:對待小人寬厚,則會減少小人的惡意攻擊,而防范他,一定要周密,不能給他們任何機會。
-77-
大智興邦,不過集眾思;
大愚誤國,只為好自用。
摘自《格言聯璧·從政類》
解釋:用智慧振興國家,乃是凝結著多數人的智慧。愚蠢而使國家遭受禍害,只因為剛愎自用。
-78-
有作用者,器宇定是不凡。
有智慧者,才情決然不露。
摘自《格言聯璧·存養類》
解釋:有作為的人胸襟坦蕩,肯定與眾不同;有智慧的人,其才情決然不會公開顯露。
-79-
古之君子病其無能也,學之;
今之君子恥其無能也,諱之。
摘自《格言聯璧·學問類》
解釋:古代的學者,為自己才學不高而擔憂,就發奮學習,迎頭趕上;現在的文士,為自己才學不高而羞愧,就隱瞞短處,避忌批評。
-80-
毋以小嫌疏至戚,毋以新怨忘舊恩。
摘自《格言聯璧·接物類》
解釋:不要因為小小的過節而疏遠親友,不要因為新近的怨恨而報怨舊時的恩情。
-81-
對愁人勿樂,對哭人勿笑,對失意人勿矜。
摘自《格言聯璧·接物類》
解釋:對憂愁的人不要顯露快樂,對傷心的人不要展現笑容,對失意的人不要表現傲慢。
-82-
一時勸人以言,百世勸人以書。
摘自《格言聯璧·惠吉類》
解釋:以言語來勸導人們,可以奏效一時,而用書籍來教育人們,則可以影響百世。
-83-
律己宜帶秋氣,處世須帶春風。
摘自《格言聯璧·接物類》
解釋:出自清代學者張湖的《幽夢影》。要求自己須嚴厲像秋風掃落葉一般,與人相處要像春風般溫暖和煦。
-84-
身在天地后,心在天地前;
身在萬物中,心在萬物上。
摘自《格言聯璧·學問類》
解釋:身雖處天地萬物之后,心卻在天地萬物之前;身雖處天地萬物之中,而心卻在天地萬物之上。
-85-
真圣賢決非迂腐,真豪杰斷不粗疏。
摘自《格言聯璧·持躬類》
解釋:真正的圣賢,決不是愚腐不化。真正的豪杰也絕不是粗魯疏略。
-86-
觀天地生物氣象,學圣賢克己工夫。
摘自《格言聯璧·學問類》
解釋:觀察天地化生萬物的現象,學習圣賢克己養性的工夫。
-87-
必有容,德乃大;必有忍,事乃濟。
摘自《格言聯璧·處事類》
解釋:必須有寬容雅量方可有高尚的品德;必須有忍耐之心性,事情才能成功。
-88-
臨事須替別人想,論人先將自己想。
摘自《格言聯璧·接物類》
解釋:遇到事情應先替別人著想,議論別人時要先想想自己。
-89-
聞惡不可遽怒,恐為讒人泄忿;
聞善不可就親,恐引奸人進身。
摘自《格言聯璧·接物類》
解釋:聽到別人說自己壞話,不能馬上動怒,恐怕是喜歡說閑話的人故意泄忿。聽到別人說自己好,也不能馬上和他親近,否則將使狡詐的人靠近。
-90-
聰明者,戒太察。
剛強者,戒太暴。
溫良者,戒無斷。
摘自《格言聯璧·持躬類》
解釋:聰明的人戒太明察,剛強的人戒太暴躁,溫和的人戒優柔寡斷。
-91-
以耐事了天下之多事,
以無心息天下之爭心。
摘自《格言聯璧·接物類》
解釋:用忍耐了解天下的麻煩事,用不爭的心平息天下相爭的心。
-92-
待人三自反,處世兩如何。
摘自《格言聯璧·接物類》
解釋:待人須不斷反省自己,處世要仔細思量。
-93-
世事讓三分,天空地闊。
心田培一點,子種孫收。
摘自《格言聯璧·惠吉類》
解釋:凡事能退讓一步,則心中煩悶全無;心中存有善念,則兒孫代代相傳。
-94-
丈夫之高華,只在于道德氣節。
鄙夫之炫耀,但求諸服飾起居。
摘自《格言聯璧·敦品類》
解釋:志士仁人所器重景仰的,是名聲、功業、道德、情操;凡夫俗子所追求炫耀的,是服裝、飾物、住宅、生活。
-95-
只是心不放肆,便無過差。
只是心不怠忽,便無逸志。
摘自《格言聯璧·存養類》
解釋:只要心意不放縱,就不會出現差錯;只要用心不怠惰疏忽,就沒有不能堅守的、隨意放縱的志向。
-96-
涵養沖虛,便是身世學問。
省除煩惱,何等心性安和!
摘自《格言聯璧·存養類》
解釋:培養造就沖淡清虛的品格,便是一生的學問;丟棄無端的煩惱,心境又是多么安靜平和。
-97-
大著肚皮容物,立定腳跟做人。
摘自《格言聯璧·持躬類》
解釋:寬容大量容一切之物,站穩立場做人。
-98-
倚勢欺人,勢盡而為人欺;
恃財侮人,財散而受人侮。
摘自《格言聯璧·悖兇類》
解釋:倚仗權勢而欺凌別人,最終權勢消奪,必被人欺;憑恃豪富而羞侮別人,最后家財傾蕩,而被羞辱的人,一定不會放過他。
-99-
讀書貴能疑,疑乃可以啟信。
讀書在有漸,漸乃克底有成。
摘自《格言聯璧·學問類》
解釋:讀書貴在能有疑問,有疑問方能增進對事物的了解。讀書要循序漸進,循序漸進才能夠最終有所成就。
-100-
炎涼之態,富貴其于貧賤;
嫉妒之心,骨肉其于外人。
摘自《格言聯璧·悖兇類》
解釋:人情的冷暖,富貴人較貧困人體會深刻。感受嫉妒的心,手足骨肉比外人還嚴重。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