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都知道,1949年1月,軍委對全軍番號進行了統一整編:
將原西北野戰軍改編為第一野戰軍,彭總任司令員兼政治委員,下轄第1、第2兵團共6個軍;
將原中原野戰軍改編為第二野戰軍,劉伯承任司令員,下轄第3、第4、第5兵團共10個軍又1個特種兵縱隊;
將原華東野戰軍改編為第三野戰軍,陳帥任司令員兼政治委員,下轄第7、第8、第9、第10兵團共16個軍又1個特種兵縱隊及華東海軍;
將原東北野戰軍改編為第四野戰軍,101任司令員,羅榮桓任政治委員,下轄第12、第13、第14、第15兵團共12個軍。
將原華北軍區部隊整編為18、19、20兵團,由軍委直接指揮,作為全軍戰略機動部隊。原69、70軍由華北軍區直接指揮。
隨著解放戰爭形勢的發展,我軍又整編了3支國軍起義部隊為兵團:原湖南起義部隊改編為21兵團,原新疆國軍起義部隊改編為22兵團,原綏遠起義部隊改編為23兵團。
這樣,我軍在1949年一共有19個兵團,其中四大野戰軍13個兵團,軍委直屬3個兵團,國軍起義部隊3個兵團。
相信認真看完我軍兵團序列的人都會發出疑問,為何會缺編第6、11、16、17四個兵團呢?
先說說第六兵團。
根據前面的兵團番號序列,大家都能猜到大概,這第六兵團如果成立,也是必然屬于第二野戰軍。事實上,軍委還真有成立第六兵團的計劃。
1948年5月,中原軍區重建,下轄有皖西、豫皖蘇、豫西、陜南、江漢、桐柏、鄂豫等七大軍區。其中:
江漢軍區由晉冀魯豫野戰軍10縱就地組建。
桐柏軍區由晉冀魯豫野戰軍12縱加張才千中原軍區獨立旅就地組建。
鄂豫軍區以晉冀魯豫野戰軍1縱19旅、2縱5旅和6縱3個旅各抽一個團,組成3個旅的規模就地組建。
當時,打完淮海戰役后,中野損失頗重,休整兩三個月又要打渡江戰役。軍委考慮在渡過長江后,如果二野減員過大,直接以由中野正規部隊打底的江漢、桐柏、鄂豫三個軍區為基干,組建第六兵團,加入二野序列渡江作戰。
當然,由于國軍兵敗如山倒,二野在渡江后沒費多大力氣就解放了江西。緊接著奉命進入川黔,發動西南戰役,一個月殲滅和接受國軍起義、投降90多萬人。戰事如此順利,也就沒有編組第六兵團的必要了。后來這三個原定組建六兵團的軍區撤銷,并入湖北省軍區。
再說說第十一兵團。
根據上面的番號大家也能猜個七八分,十一兵團原定劃給第三野戰軍。
當時,老根據地山東軍區擁有大批地方武裝:以膠東軍區第五、第六師組成第三十二軍,共2.3萬人。全省還有5個警備旅和20個警備團,共計7萬余人。合計9.3萬人。山東軍區司令員許世友發動了青(島)即(墨)戰役,殲敵五千人,初步顯示了山東地方武裝的作戰能力。
第三野戰軍渡江后,目標是解放蘇浙閩臺地區,該地是國民政府統治核心區域,大城市多、人口稠密,中央軍殘余的精銳也萃集于此。考慮到第三野戰軍南下作戰實際,軍委原計劃以山東軍區地方武裝升級為十一兵團,司令員許世友。如果三野南下部隊攻打大城市出現大批減員,那么就以十一兵團繼而南下作戰。
但是,形勢比人強,自從三大戰役后,國軍精銳全部喪失。從4月渡江到10月克閩,三野除了激戰上海和某次失利算惡戰外,其他打得都順風順水。
之后,七兵團進駐浙江戰備;八兵團進駐蘇南沒幾個月番號撤銷,九兵團駐兵滬寧線負責對臺戰備,十兵團在福建負責對臺戰備。各兵團都有了自己的任務,已經沒有必要將山東地方武裝升級為十一兵團了。
1950年2月,山東軍區直屬的32軍南下劃為十兵團建制,負責支援福建剿匪作戰及沿海防衛。山東軍區警備旅和警備團也相繼裁撤,成立十一兵團的計劃遂告取消。
32軍軍長譚希臘林
最后說說十六、十七兵團。
不用說大家也知道,這兩個兵團番號是留給百萬四野雄師的。
東野入關時,擁有12個縱隊,入關前每個縱隊成建制增補了一個獨立師;特種兵縱隊3萬人;坦克、工兵部隊1萬人;起義改編原國軍60軍;內蒙古軍區5個師;東北軍區新建2個師。野戰部隊一共有90萬人。
平津戰役后統一改編傅作義部隊25萬人,一部分劃歸四野建制,入關的四野12個軍48個師,每個師都分到了3000—4000名傅部起義士兵,四野兵力突破了一百萬人。
當時,上級計劃以3—4個月時間,將平津戰役改編部隊分散編入四野建制,再從四個兵團中抽出一部分野戰軍組成十六、十七兵團。
渡江戰役前夕的四野部隊
在渡江戰役發動前夕,為了鉗制白崇禧集團,避免東集團的二野、三野被白部夾擊,渡江戰役總前委發電請求安排四野20—40萬人南下。
上級經過考慮,要求四野在4月1日前完成南下準備,3月底前派兩個軍擔任先遣兵團南下信陽、武漢,鉗制白崇禧集團。
四野只得擱置了第十六、十七兵團的組建工作,全力準備渡江和南下作戰。
1949年4月中旬以后,渡江戰役順利進行,四野先遣兵團渡過長江,解放武漢,后續主力部隊相繼向南開拔,投入打擊白崇禧、余漢謀集團的戰役中。十六、十七兵團也只能缺編了。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