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8期
編者語:
有句話說,刑警往往有不同常人的直覺。
這種直覺,往往讓他們在毫無頭緒的案件研判中,柳暗花明。
但直覺不是胡思亂想,不是天馬行空。直覺的背后,是縝密的邏輯推理和細致的現場勘查,真相就隱藏在現場的痕跡物證里。
為什么現場的血跡是這個走向?當時究竟發生了什么,讓那枚模糊的指紋出現在這里?
直覺的背后,還有敏銳洞察力。一起案子發生,一名優秀的刑警根據現場勘查,大致對犯罪嫌疑人做出“犯罪畫像”,有什么特征,什么心理等,從而逼近犯罪嫌疑人。
這份敏銳,來自這名刑警千百次在現場勘查的經驗積累,來自對生活中日常細節、所有事物的觀察,經驗的積累,潛移默化,仿佛成為肌肉記憶的一部分。
江蘇宿遷市公安局刑偵支隊支隊長徐同凱,是一名堅持十多年長跑的跑者,是一名有著26年刑警生涯的資深老刑警,他的敏銳,仿佛肌肉記憶一樣,復刻進每一次破案中。
徐同凱在查看痕跡物證
三個人身上都有不符合“條件”的地方
徐同凱皮膚黝黑,單眼皮,刀刻般的抬頭紋,眉宇間的川字紋也很深,看人的眼神犀利,一看就是一名資深刑警。
徐同凱那雙犀利的眼神,讓許多犯罪嫌疑人膽寒
徐同凱剛入行時,先后掌握了文件檢驗、測謊技術。
新世紀初,測謊技術還是樣新事物。
徐同凱去人民公安大學培訓,上課的武伯欣教授是犯罪心理分析、心理測試技術專家。
培訓回來后,徐同凱小試牛刀。有人家里的錢被偷,他嘗試通過測謊儀測試,發現事主家的外甥反應異常,一審果然是他作案。
人在撒謊時,會有一種生理反應,比如心跳加快、血壓升高、手掌出汗、體溫升高、呼吸加快等等,這種反應是人主觀難以改變的。
上世紀九十年代,公安部率先引進測謊技術。測謊技術,通過利用測謊儀,識別人的異常生理反應,來分析到底他(她)有沒有在說謊。
雖然測謊結果,并不能作為證據,但可以協助審查。
2013年5月21日,沭陽縣村民報警,在沭陽縣北丁集鄉境淮樹河岸邊,有具漂浮的尸體。
一只白色編織袋緊緊包著一個小女孩,編織袋里還有用鐵絲捆綁的紅色千斤頂以及兩塊半截的空心磚。
經鑒定,小女孩顱骨粉碎性骨折,尸體高度腐敗推測遇害時間較久。
經過排查發現,5個月前,泗陽縣里仁鄉大莊村一對夫婦曾去派出所報過失蹤,事發在2012年12月21日下午,才4歲的女兒在家附近玩耍時失蹤。但民警和村里人找了沒有找到。
經確認,遇害小女孩正是大莊村村民家的幼女。
但因為在水里時間太久,沒有提取到更多的痕跡物證。而且像千斤頂、編織袋、磚塊,這些東西在農村都很常見。
徐同凱帶隊先對千斤頂入手展開調查,根據千斤頂的生產地址,趕往山東榮成走訪生產廠家,對千斤頂生產的地區、歷程、搭配的車輛等系統做了調查。他們了解到,打撈起來的這種千金頂,在2008年生產,是配在五征牌農用三輪車上用的。經過排查,當地村里有 17輛“五征牌”農用車。
他們再根據編織袋的編號,走訪了解到是淮安一家飼料廠生產的母豬飼料包裝袋,廠里人反映,這些編號的蛇皮袋生產了5000只,都賣給了附近的雜貨店,要去一一落實這些編織袋最后去處,范圍太廣了。
那兩塊塞在編織袋里的空心磚,是17孔的,偵查員找到了幾公里外生產這類磚的磚瓦廠,這種磚更加常見了。
小女孩家到發現女孩的淮樹河岸邊,大約有幾公里遠,這么小,一個人不可能走這么遠,而且家里人說孩子不見前,就在家附近玩。
徐同凱打算把范圍縮?。赫l既住小女孩家附近,又同時有千斤頂(農用車)、磚塊、編織袋這三樣東西?
最后,圈定了村里三個人。
三個人,一個50歲左右,一個40多歲,一個30多歲,雖然都住在女孩家附近,但三個人身上都有不符合“條件”的地方,比如30多歲的那個人,姓莊,家里就沒發現同款編織袋,是個收購糧食的中間商。
誰是兇手?
徐同凱精心設計了測謊題,對這三人分別進行測謊。
測謊儀只是破案的輔助工具,并不能作為呈堂證供,它測試聲波,心理波動,皮膚電阻等,記下數據,再畫出曲線圖,但需要測試專家設置問題(圖片來自網絡)
在涉及到千斤頂、蛇皮袋和17孔磚等相關問題時,其他兩人沒有異常生理反應,但莊某出現了生理反應:血壓升高,心跳加快,呼吸抑制……
莊某有問題。徐同凱的分析結果,為接下來的審訊提供了方向。
通過十多個小時的“交戰”,莊某交代女童是他殺的。殺害小女孩后,他先拋尸在自家魚塘里,第二天發現尸體漂浮起來,驚恐不已,用鉛絲捆綁千斤頂和磚塊,裝進一只收購糧食時人家給他的蛇皮袋,開著農用車把小女孩扔進了河里……
他以為小女孩連同真相都被沉入河底。但隨著天氣熱,尸體高度腐敗,最終浮上了岸,也讓真相漸漸浮出水面。
通過測謊技術,徐同凱先后協助偵破了一系列重特大案件,他參與編寫的《測謊技術》省級課題研究論文,后來被作為江蘇省刑偵部門的培訓教材。
司機遇害當晚最后一單信息:12:20,單價:15元,計程7.7km
2009年春節前夕一天晚上,沭陽境內發生一起搶劫殺害出租車司機案。
徐同凱帶隊趕到現場。
深冬的晚上,氣溫零下10度?,F場是一條田間小路,出租車停在土路中間,路旁沒有路燈,更沒有探頭,四周一片漆黑,他們打著手電勘查現場。車里有血跡,車外找到了一頂絨線帽和一只拖鞋,另一只不知在何處。
那名司機被送到醫院后,經過搶救,還是沒救回來。
第二天天蒙蒙亮,徐同凱他們又來到現場。
出事的車停在土路中間,頭朝南尾朝北,路兩邊枯草飛揚,非常荒涼,現場南面200米是項蕩村,北面200多米是一所小學。
徐同凱帶隊沿著血跡的土埂和麥地邊緣,尋覓了300多米,在草叢中找到了另一只拖鞋,這是一雙藍色格紋布拖鞋,鞋底有泡沫上印有“EVA”和“斷底包換”字樣。
派警犬追蹤,沒有發現目標。
現場附近,有兩個村,約4000多人,大家采取笨辦法,到附近的鄉村挨家挨戶地排摸。
專案組分成兩個組,對周邊排查了一個月,沒有發現線索,大家沒有回家;他們擴大范圍排查,兩個組先后排查了幾十萬人,一個月又過去了,還是沒有發現任何有效線索。
接著,兩個組互相交叉排查,看有沒遺漏,一個月后,仍然沒有線索……
那雙留在現場的拖鞋有什么秘密嗎?
小人書《追蹤》講述的就是從可疑鞋印出發,追蹤真兇的破案故事
徐同凱決定換個思路。這些拖鞋多來自周邊的山東、安徽與河南等地,他們從生產和銷售的源頭入手,一個縣一個縣,一家商店一家商店走訪。
兩個月后,他們有了發現,在當地兩家賓館發現了同牌子的拖鞋,一家叫瑞祥賓館,離案發現場十多公里;另一家富力旅店,距離案發現場8公里左右。
兇手難道入住過這兩家旅館中的一家?
專案組在從車上調出計時器,顯示司機遇害當晚最后一單信息:“12:20,單價:15元,計程7.7km”,由此推定,兇手可能在富力旅店附近打上的車。
但當時,住宿登記管理存在漏洞,很多小旅館不按規定進行登記。偵查員在富力旅店沒有查找到事發當天的住宿記錄。
但偵查員還是掌握了一條線索,附近村民常來這家小旅館樓上的活動室打麻將。
結合物證比對,專案組發現:當地村民30多歲的項某可疑。案發后,他和老婆和家里人說他們要去安徽鄉下種西瓜。而且這個項某平時好賭,常出入富力旅店。
專案組在安徽抓到了項某。
破案的這天,離發案過了342天,近一年時間,這一年里,專案組的民警們一直在沭陽鄉下,一兩個月才回家一次取換洗衣服?!笆彀朐虏换貋恚貋硪话K衣裳,你這是一年半載不回家啊” ,不少組里的民警回家后,被妻子責備。
其實,這是很多刑警的日常,熬夜、通宵作戰、出差是家常便飯,所以,刑警這份職業,是需要用愛發電的,沒有熱愛,受不了這份辛苦,沒有鉆研的勁,就很可能與真相失之交臂。
外面暮色四合華燈初上,而媽媽房間卻一片昏暗
徐同凱和同事們開會布置工作
徐同凱認為,破案無論大小,一個刑警不僅要破大案,小案也要盡力去偵破。
有的小案,其實難度也不低。
2018年10月18日至28日,連續發生6起冒充鄉鎮干部騙取老人錢財的案件。
皂河鎮街西李大媽家里被盜15000多元現金。這天上午,一名中年男子親熱地和老人打招呼后,自我介紹是鄉鎮干部,是來村里登記養老保險的,核對一下身份證。李大媽高興地從抽屜里取出身份證,男子看了后說:“大媽,我渴了,給我倒杯水吧?!编l鎮干部喝了幾口水,與李大媽聊了幾句便匆匆離去。后來,李大娘和老伴發現枕頭底下的15500元現金不翼而飛。
附近高宅村的高大伯家里也有一名鄉鎮干部來訪,對方問高大伯家里的房屋是否漏雨,登記一下,幫助修補。鄉鎮干部認真登記后走了,高大伯還很高興,到了晚上,他發現西屋床墊下放著的4000元不見了。
徐同凱知道后,非常重視,視作大案來辦,成立了專案組,他親自率隊。
徐同凱(左一)與同事們認真研究案情
他很清楚,對鄉下老人來說,這些錢是從他們牙縫里摳出來的,可是他們的救命錢啊。
這讓他也很憤怒。
徐同凱的媽媽是鄉下農民,除了靠田里的收成沒有其他收入,靠徐同凱每月資助千把元用于日常生活,但媽媽舍不得吃,舍不得花,有病能扛則扛。
每次,徐同凱回鄉下去看媽媽,外面暮色四合華燈初上,而媽媽房間卻一片昏暗,因為老人舍不得開燈。老人節省慣了,洗臉水舍不得倒掉,用來擦桌子,擦了桌子后再拿去澆菜地。
他的媽媽五十多歲患了重病,也是因為省錢,拖了許久,結果延誤了治療期,過早地病故。整理老人遺物,看到老人省吃儉用省下來的一點微薄積蓄,徐同凱心里頗為酸楚。
專案組來到鄉下展開調查,經過串并案件,發現半年來,宿遷泗洪、宿城和宿豫,以及安徽和徐州等地發生了同類型案件50多起。
犯罪嫌疑人冒充鄉鎮干部,專門選擇農村的孤老、殘疾等群體實施作案。
但老人記憶力不好,說不出騙子具體的面貌特征,而且周邊監控設施薄弱,沒有找到作案者身影。
與此同時,周邊地區同類案件還在頻頻發生。
在案發地區五六公里之外的一個路口,專案組發現一輛可疑摩托車,騎車人頭戴紅色頭盔,但摩托車沒有牌照。線索斷了。
那些偷取的錢去了哪里?
徐同凱打算另辟蹊徑,他覺得,現金總是要在市面上流通的。
他們決定從現金入手,根據人民幣上的編碼查找,也許能順藤摸瓜找到狡猾的對手。
偵查員仔細回訪每位被害的老人,一個大伯告訴偵查員,他不見的錢是侄子給的。
偵查員又找到老人侄子,侄子說自己當天在銀行取了3萬元,給了叔叔8000元。
銀行提供了這些現金的編號。偵查員一路追蹤,11月22日,在睢寧縣一家信用社出現了對應的7張百元現金。
來存款的兩人,一個是開汽車修理店;另一個是輪胎銷售店的,兩家店都在睢寧縣城南青年路上。
上門一查,開汽車修理店的人,反映說曾有個顧客來修車,非要自己去買輪胎,買好輪胎才修了車;另一個賣輪胎的,通過銷售輪胎記錄,發現有一個叫張某的人來買過輪胎。
張某是睢寧縣城人。
11月27日,張某伺機再次作案時,被成功抓獲。
張某交代,在2017年到2018年間,先后在邳州市、新沂市、宿遷市、安徽省五河縣、泗縣等地的農村地區,冒充村干部、供電公司員工等身份,和村民搭訕,再支開老人伺機盜竊現金,到被抓,作案100多起,共計40多萬元。
每天早晨,他送兒子去讀書后,取下車牌照,到一家賭場過癮后,下午開車作案。為了躲避被發現,將摩托車臨時停放在村口一戶農家院子,再坐出租車悄悄進村。作案后,又打的回到停車處開摩托車回去……
被盜取現金的老人,都是60歲以上老人,還有殘疾人、孤寡老人及低保戶等,最后,法院以盜竊罪判處張某有期徒刑12年、并處罰金12萬元。
永遠想的比別人多一點,走的比別人遠一點
徐同凱(左)和同事在研究網絡詐騙案件
這幾年,刑警們的戰場更多轉移到電信網絡詐騙等新型犯罪,和對手的交戰,更多時候轉到了錯綜復雜的網絡上。
對刑警來說,戰場轉變,思路也在轉變,這是一種考驗。
徐同凱主張,刑警是職業也是事業,干好這份事業,要“永遠想的比別人多一點,走的比別人遠一點”。要打敗對手,自己也要不斷吸收新知識學習新技術。
“他可是個電腦高手,有時候玩電腦游戲,我們還玩不過他”。年輕同事也很佩服這位老前輩。
早些年,電信網絡詐騙手段遠沒有現在這么多的變種,但騙子已經隱匿在互聯網幕后暗箱操作了。
徐同凱參加反詐宣傳活動
2015年夏天,小王到宿遷市湖濱新區公安分局報案。
她在QQ上認識一個男子,自稱王峰,王峰透露自己這些年做生意很成功,想做點慈善捐款。
小王想申請捐款,王老板說,你找我的秘書和律師聯系吧。
王老板秘書打來電話,說自己剛下飛機,通話背景聲中隱約傳來了航班降落的提示聲。
不過,王老板秘書說,在取得捐款之前,首先要交一筆保證金和公證費。
王老板秘書又告訴小王,自己已在銀行,從通話背景里聽到銀行辦理業務叫號的聲音。小王想著自己之后就可以獲得幾十萬元的捐款,就毫不猶豫地匯出了7000元。
但之后,王老板和他的秘書就聯系不上了。
徐同凱敏銳地意識到,這是一種新型的犯罪手段,背后可能是一個職業化、產業化為特征的特大電信網絡詐騙犯罪團伙。
過去,破案的傳統手段都是到現場,仔細勘查,從中發現蛛絲馬跡,確定偵查方向。
但電信網絡詐騙案,沒有現場可勘,騙子的“蹤跡”隱藏在互聯網中,他們發現在小王匯款5分鐘后,錢就被人提現了。
經過分析資金流向,發現其中5張二級銀行卡,取款者均在江西余干縣。
徐同凱帶領偵查員趕往余干,在當地刑警的鼎力配合下,悄悄地來到了余干縣某村。
怕打草驚蛇,他們守在村外,等到深夜,才進村抓捕,抓住嫌疑人徐某和唐某,查獲筆記本電腦、手機、銀行卡以及詐騙腳本。
據交代,這兩人是冒充律師和秘書的角色,幫助取完錢,可以拿到10%提成。
這背后是一個職業詐騙團伙,這兩人只是團伙的小嘍啰,但團伙里的人都在網上聯系相互之間不認識,幕后人又在哪里?
經過兩個月的艱苦偵查,偵查員終于將背后的主犯湯某抓獲。
當時,全國多地陸續出現這樣的案件。
根據調查,徐同凱他們掌握到這個詐騙團伙的脈絡,團伙分工明確,有車手、鍵盤手、金主等。
車手,就是取款人;鍵盤手,負責在網上聊天,比如小王遇到的那個“王老板”,車手與鍵盤手彼此不認識;金主就是幕后老板,負責統一協調指揮。作案后按比例分成,“車手”10%,“鍵盤手”30%,“金主”60%。
從調查看,當時,這類型詐騙已經在江西余干當地形成一個地下灰黑產業,有人專門從事詐騙取款、銷售手機和電腦、銀行卡等。
此案被列為公安部掛牌督辦重點案件,命名“12.09”專案。
公安部刑偵局領導親自帶隊,到江西余干統一指揮,江蘇警方與江西警方協同配合,先后抓獲犯罪嫌疑人300多人。
經過8個月層層深挖,專案組足跡遍及江西、北京、上海、天津、陜西、四川等地,行程8萬里,查詢涉案銀行卡85張,核查銀行賬號2000多個,案件涉及全國30多個省市。
受害人大多是已婚女性,有些明知受騙了又不好意思報案,偵查員經過核實,全國有185起案件,受害人達500余人,涉案金額達1.2億元。
其實,只要再往前,會迎來另一種全新的感覺
每天清早,徐同凱都會去公園跑步,每天十公里是他給自己定的跑量,雷打不動,無論前一晚加班多晚,第二天清早他準時出現在跑道上。
跑過馬拉松的人都有這種體驗,跑到一半時,似乎到了一個身體的“臨界點”,會覺得特別累,好像再也跑不下去了,很多人就此“放過自己”。
其實,只要再往前,會迎來另一種全新的感覺。
“我發現跑步有許多好處,不僅鍛煉了身體,也磨練了意志。如果哪天不跑步,我就感到特別難受,只要一跑步人就興奮了起來,思維也活躍起來,許多案件偵破,我也是跑步中打開思路的?!?/p>
他說,跑步和辦案一樣,要有韌勁,而破案的時機,也像那個臨界點一樣,特別是那些塵封的積案。
2000年12月25日中午,原宿豫縣公安局塘湖派出所接到報警:在蘇304線原塘湖鄉馬樓村路段一水溝內發現一具女尸。
當時,案發現場沒有視頻監控,所處的蘇304線又是宿遷往返沭陽的必經路段,來往車輛、人員流動量較大,案件偵破有一定難度。
原宿豫縣公安局成立專案組。
被害的是個年輕姑娘,當地曹集鄉人,遇害時才24歲。經鑒定,女孩生前曾遭遇強奸。專案組推斷,作案時間發生在前一天晚上,嫌疑人極有可能是本地人。
當時,刑事技術有限,刑警隊里的“硬件”條件也不好,走訪調查全靠民警的雙腳,恰逢是冬天,天特別冷,許多民警的臉、手、腳都凍裂了,但沒有人放棄。
連續3個月排查,范圍擴大到周邊多個鄉鎮,又延伸到沭陽悅來等地,走訪了1萬多人,但沒有找到線索。
“想盡任何辦法一定要破案,要為死者主持公道、給家屬一個交代” ,這些年,宿遷市公安局對歷年重大疑難積案始終盯不放,徐同凱帶領偵辦民警對案件進行重新梳理。
2020年4月,公安部部署開展“云劍—2020”行動,向命案積案發起凌厲攻勢。這樁案件,被宿遷刑偵列為命案攻堅的重中之重。
徐同凱(右一)與同事分析討論案情
專案組分析認為,這么多年過去了,嫌疑人一直沒有眉目,說明他可能做這起案子前沒案底。
7月中旬,一個好消息傳來:經過大數據研判,結合前期調查和信息比對,宿豫曹集鄉的靳某有嫌疑。
但這個人行蹤不定,20年來,一直在外務工,去過很多地方,家人也不知道他到底在哪里。
民警進一步了解到,靳某可能在南京市一個工地打工。
抓捕小組趕到南京,帶隊的就是徐同凱。經過調查,靳某所在的工地是一個園區,園區里有好幾個大型工地。如果貿然進去,倒容易驚動嫌疑人。
抓捕組連夜制定更加精準的抓捕方案,在7月28日上午9點50分,民警出現在正在干活的靳某面前。
靳某看到警察,臉上很平靜,這種平靜是反常的,也讓抓捕民警斷定,人肯定是抓對了。
起初,靳某裝瘋賣傻,一問三不知,但當偵查員拋出關鍵問題,幾個回合下來,他交代了,“這20年都在思考如何應對這一天?!?/p>
20年前,他在蘇304線原塘湖鄉馬樓村路段看到年輕姑娘,見色起意,作案后拋尸。
逃亡的20年,他輾轉多地打零工,做過木工、泥瓦工、鋼筋工等, “這20年來,我過得擔驚受怕,每天都是折磨?!?指認現場那天,靳某戴著手銬腳鐐,雙膝跪下,磕頭痛哭。
民警告訴遇害女孩的父親,他如今已經73歲,等了20年,終于等來了真相,老人泣不成聲……
這既是一份責任、擔當,也是熱愛和自信,更是一份對百姓的承諾和決心
徐同凱被評為全國優秀人民警察
徐同凱說,自己當警察是偶然。
他的父母是地道的農民,靠種地為生。8歲那年,他父親病故,母親一人靠種地,含辛茹苦撫養他們兄弟倆長大。
徐同凱讀高一時,有天放學回來,見母親一人在地里收割麥子,滿頭大汗,衣服全濕透了。這讓他于心不忍,下定決心,自己不再去上學了。
就這樣,他在家幫母親干農活,收工后,他抽時間自學。兩年后,母親拉著他的手說,你要去讀書,“只要你能考上大學,我再累也心滿意足了。”
徐同凱又回到學校復讀,但畢竟自學和在校上課不同,學習進度跟不上了。開學摸底考試,考試成績墊了底。
徐同凱沒有放棄,晝夜苦讀,比別人付出更多心血,緊追慢趕,高考成績出來后,他排在全班第七名。
但對于農村的孩子來說,他們需要考慮的不是選哪所名牌大學?!稗r村家里很窮,孩子們往往會選軍?;蛘呔?,因為上學免費。”說到自己少時艱苦,徐同凱平靜。
不過,徐同凱也許天生適合做警察。
小時候,他老家村里有戶人家牛丟了,那時候,牛是農村一個家庭里面最值錢的財產。過了幾天,牛被追回來了,他聽村民說是警察順著足跡找到的,村里人談到的時候,都會豎起大拇指夸贊。
這件事,讓徐同凱體會到警察是一份令人尊敬的職業。后來,他真的被江蘇公安專科學校(現為江蘇警官學院)錄取,與這份職業從此結下緣。
1997年,他畢業后,如愿當了一名破案的刑警,成為他一生不悔的選擇。
他覺得,做好一名刑警,需要狼性文化,要有工作激情,告訴自己“我能我行我成功”,這既是一份責任、擔當,也是熱愛和自信,更是一份對百姓的承諾和決心。
人物名片
注: 文中圖片除標注外,均由作者提供 。
作者 : 李動
編輯 :胡冰
排版 :海藻
【近期內容】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