似乎每年冬天,年輕人們都會捧紅一件新的防寒單品。
幾年前是各種款式的北面羽絨服,這兩年,搖粒絨外套加毛絨圍巾的風又刮起來了。
最夸張的時候,在年輕人聚集的地方轉一圈,十個人里有七八個“棕色小熊”。
而今年冬天,這潑天的富貴輪到了軍綠色棉大衣。
就在網友們為“你能接受千元以上的國產羽絨服嗎”這一話題爭論不休的時候,一批“整頓羽絨服市場”的大學生,重新把“軍大衣”帶火了。
據數據統計,京東11.11期間,軍大衣設計的棉服成交額同比增長181%。在社交平臺上,關于“軍大衣穿搭”的筆記超過2300條。
曾經“土土”的軍大衣為何會如此受歡迎?
今年冬天,冷意格外“兇殘”,保暖成為首需。但打開淘寶,抗凍的長款羽絨服價格并不是很美麗。甚至國產羽絨服賣到7000元了!
但在誕生之初的幾十年里,羽絨服一直沒有逃過被嫌棄的命運。昂貴,糟糕的面料、臃腫的外觀加上羽毛加工水平不佳帶來的異味,都讓人對這種形似過度發酵面包的衣服愛不起來。
為了保暖,羽絨服要填充250-450克左右的羽絨。不管羽絨真正起到保暖作用的蒲公英狀“絨子”含量有多高,羽絨都要足夠多才能起作用。
直到技術進步淘汰了老式面料,帶來了更柔順、更多彩的化學纖維。羽絨服和以“新潮時尚”為標簽的城市生活有了一點聯系。
但羽絨服動輒上千的價格確實是讓人叫苦不迭。便宜的不夠保暖,保暖的又太貴。做一件羽絨服,原材料成本約占總成本的 75%。最重要的羽絨占比45%左右,衣服面料占比25%左右,還有5%的拉鏈紐扣等五金。
DT研究院整理的數據透露,自2016年至2022年11月,90%白鴨絨從每千克200元漲至360元左右,90%白鵝絨從每千克不到400元漲至640元左右。雖說成本價格漲了,但賣得這么貴確實有些不合常理。
作為專注廣告領域“創意營銷”頭部自媒體——首席營銷門,其專注品牌研究、案例分析并深耕自媒體行業多年。至今,首席營銷門在自媒體行業的影響力仍然是靠前的,新榜榜單綜合指數600+,多次登榜全國總榜五百強,為品牌拓寬影響力等做出扶持。
首席營銷門指出:高價羽絨服,愿意承擔品牌一價的消費者并不在少數。
在心理學上,有一個名詞叫做“錨定效應”,指的是人們在對某事做出判斷時,容易受到第一印象或第一信息支配。
放到商品上,便是消費者在判斷產品價值時,一般會以一個先入為主的印象作為參照,來判斷該產品是否值得其價值。
曾經,加拿大鵝充當羽絨服市場中的那支“錨”。讓許多消費者意識到,原來羽絨服不只有幾百塊的優衣庫和雪中飛,還有上千、乃至上萬元的大牌,且并不是難以接受。
但回歸產品本身,對于中國羽絨服品牌而言,走向高端不僅僅是提高定價這么簡單,無論是產品品質、科技含量還是時尚設計,也都要一同提升,做到讓消費者甘愿為品牌溢價買單,才能進入一個良性循環。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