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 是 自 駕 地 理 的 第 485 篇 原 創 主 文-
今年冬天,要說什么話題熱度最高,那一定少不了“南方小土豆勇闖哈爾濱”。
不僅有切片擺盤的凍梨、人造月亮、熱氣球,連大興安嶺的鄂倫春族同胞們都被請到了中央大街表演馴鹿。
“爾濱”現象,截圖自黑龍江共青團官方微博
(網友們的評論一個比一個幽默)
那大家知道,哈爾濱為啥叫哈爾濱么?有的說來源于一個因水而得名的古村落“阿勒錦”(這水大概便是松花江)(女真語中“阿勒錦”意為榮譽、榮耀)。
有的說是“哈勒費廷”口語,意為“扁”、引申為“狹長”,是一種象形表示,如今的哈爾濱松花江與阿什河沿岸也確實有著多個長扁狀江心洲。
松花江,攝影@vip讀者·津津
對此目前學術界仍眾說紛紜,不過該說不說,哈爾濱這次確實贏麻了,前有淄博燒烤,后有爾濱搓澡,這叫一個南北其樂融融,真好!
但哈爾濱作為一枚新秀,背后還有一位真正的老大,它“不做老大好多年”,它與哈爾濱有“兩分相似”,它比哈爾濱多了一個字
齊齊哈爾濱。
(電影《西虹市首富》中王多魚請股神巴菲特吃Qiqihar barbecue(齊齊哈爾烤肉))
說起齊齊哈爾,人們總是想到烤肉與丹頂鶴,不可否認,這確實是十分亮眼的招牌。
但在美味與優雅之外,這座城市的底色卻蘊含著一股緩緩流淌的憂傷。
壹、建城往事
齊齊哈爾,地處松嫩平原(松花江—嫩江),地勢平坦、土壤肥沃,位于“老天爺賞飯吃”的北緯47°黃金種植帶,黑、吉、蒙三省交匯于此。
(齊齊哈爾山川地理圖,制圖@《中國自駕地理》)
發源于大小興安嶺的納謨爾河、烏裕爾河等270條大小河流穿境而過,形成了以嫩江為骨干的樹枝狀水系,造就了富水的齊市。
有地有水又是邊界,建城發展便是遲早的事。
小興安嶺的秋色,圖源@Veer圖庫
1685年及1688年,索倫部與清軍兩次痛擊俄軍,成功收復領土雅克薩,此一戰后清俄簽署了《尼布楚條約》,劃定了兩國國界。
(清朝將領海蘭察為索倫部人,圖為其畫像。索倫是一個多民族統稱,包括了鄂溫克、達斡爾、鄂倫春等族,他們英勇善戰、彪悍勇武,有著高超的騎射技巧。如今的齊市也是索倫部族的世居之地。)
1690年,黑龍江將軍從璦琿向下移駐到了“北負群山,南臨沃野,江河襟帶,上下要樞”的墨爾根城(今黑龍江嫩江市),這是黑龍江省會的第一次遷移。
為預防沙俄侵略野心不死,一位叫瑪布岱的索倫總管提議在邊境建城齊齊哈爾,于是1691年康熙諭旨,選中卜奎驛站開始興建齊齊哈爾城。
(齊齊哈爾舊城門迎恩門,后改為解放門)
康熙三十八年(1699),黑龍江將軍再次南下,正式移駐到了齊齊哈爾城。
從此齊市穩坐黑龍江省會寶座,一直到1954年,整整255年。
貳、傷痛往事
這255年里,齊齊哈爾有過繁榮與輝光,商路“八虎道”直通盛京與京師,也經歷了無數血淚與動蕩。
如果說第二次鴉片戰爭(1856)是齊市衰落的開始,那么1895年甲午戰爭戰敗后,修建的中東鐵路則讓齊市徹底跌下了省會寶座。
(《璦琿條約》簽訂圖。第二次鴉片戰爭戰敗后的這一條約使中國失去了黑龍江以北外興安嶺以南約60萬平方公里的領土,大大削弱了省會齊齊哈爾所輻射的區域范圍。)
這條沙俄修建的鐵路故意避開了齊市城區,而選擇了城南30公里的昂昂溪,其中原因也很好理解。
(1898年中東鐵路開工典禮,各國政要前來“慶賀”)
當時沙俄修建鐵路的目的,是為了控制整個滿洲,并企圖將滿洲納入沙俄版圖,齊市作為當時黑龍江的省會,是中國東北地區的重要戰略中心。
若鐵路從齊市市區穿過,一是可能引發不必要的政治和軍事沖突,二是不利于沙俄掌控沿路商權。
中東鐵路線路示意圖,制圖@《中國自駕地理》
于是1903年建成后的鐵路改變了東北地區的交通格局,極大沖擊了齊齊哈爾的發展。
而與之形成強烈對比的就是鐵路干線上一個只有3萬人口的小漁村哈爾濱。
(中東鐵路通車后的哈爾濱火車站)
哈爾濱憑借交通優勢迅速崛起,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成為當時整個東亞的國際化大商埠。
1941年,哈爾濱人口已經劇增到了64萬,而此時的齊市,只有12萬。
盡管鐵路建成后的這幾十年里,齊市仍是黑龍江省會,但在經濟、文化、城市建設等方面早已遠遠被哈爾濱甩在后頭。
(20年代末的哈爾濱大街有著濃濃的莫斯科風情)
不過好在也不算太糟糕,齊市仍取得了不少近代化成果,開辦了木材廠、印刷廠、軍械廠等1909年齊昂鐵路通車(齊齊哈爾—昂昂溪)。
隨后的齊璦、洮齊、齊克等鐵路使齊齊哈爾終又恢復生機,抓緊機遇加速發展。
《黑龍江齊昂輕便鐵路簡明章程》中:“本省為維持商業便利交通起見,先從齊齊哈爾省城起至昂昂溪東清鐵路止約五十余里,循嫩江東沿包繞新開商埠斜穿現放街基敷設輕便之軌……”日寇入侵東北后,齊昂鐵路被偽滿交通部齊齊哈爾鐵路局買下,1936年停止營業并拆除。圖源@黑龍江省檔案館
然而1931年九一八事變爆發,白山黑水迅速淪陷,黑龍江省主席兼軍事總指揮馬占山,在江橋一戰中率軍阻擊日軍,打響了中國人民抵抗日本侵略的第一槍。
(抗日英雄馬占山)
未能守住的齊齊哈爾陷入了長達14年的殖民統治,省會地位一落千丈,經濟一退再退,百業俱廢、了無生息。
叁、蓬勃往事
1946年,局面終于迎來轉機,作為全國第一個解放的省會城市,為讓齊市成為解放戰爭的大后方,大量人員與物資涌入,大量工業企業如雨后春筍般冒出。
1950年冬抗美援朝戰爭打響,為保障工業安全,中央決定“南廠北遷”,即把戰略前方遼寧的24個重要工廠轉移到后方的黑龍江,其中有5家就陸續遷到了齊市。
5家工業企業包括,制圖@《中國自駕地理》
1953年,全國進入大規模建設時期,新中國推行第一個五年計劃,齊市也在工農業生產的各個方面迎接建設時期的到來。
蘇聯援建的“156”工程項目中又有三項落戶于此。
分別是被周恩來總理譽為“國寶”的齊齊哈爾第一重型機械廠、“掌上明珠”—北滿特殊鋼制造廠與富拉爾基熱電廠。
(富拉爾基重型機器廠,即齊齊哈爾第一重型機械廠,為中國一重的前身)
盡管1954年,哈爾濱取代了齊齊哈爾成為新省會,但此時的齊市并未受到影響,而是加速轉變為一座重工業城市,輕工業、制造業也相繼發展。
(1956年齊齊哈爾街頭)
齊齊哈爾花了30年的時間,追回了與哈爾濱的差距。在70年代末80年代初,齊市的城市規模與人口已僅次于哈爾濱。
那是這個老牌工業城市失意前的最后一次攀登。
(我國首個以英雄命名的火車頭“黃繼光”號,由齊齊哈爾機務段負責運行)
但很快,國家經濟中心開始南移,包括齊市在內的整個東北地區,因產業結構單一、市場經濟沖擊、資源枯竭、人才流失等發展步伐變緩,逐漸退出了社會的經濟視野。
曾經的“共和國長子”似乎已經被時代拋棄了,以至于越來越多人問“東北三省還有希望嗎”
肆、希望何在
齊齊哈爾,達斡爾語中意為“邊疆”,人們也習慣稱它為“鶴城”,它曾意氣風發、也曾傷痕累累。
下圖人物依次為:“二手玫瑰”樂隊歌手梁龍、歌手毛不易、歌手吳莫愁、考研講師張雪峰、主持人房琪、演員沈騰。他們都是齊齊哈爾人。
在那個國家遭受侵略的時代,它沖在第一線、殺敵抗爭,在那個迫切尋求發展的時代,它肩負起重任、建廠造鋼。
(1991年齊齊哈爾日報,當年為齊齊哈爾建城300周年)
但齊齊哈爾是一座擅長沉默的城市,它很少主動對外傾訴,只有當你親自走近它,才能聽到它微乎其微的嘆息。
鶴城·齊齊哈爾,圖源@《齊齊哈爾2019城市宣傳片》
如果你問什么是齊齊哈爾?是黑龍江總督府?是齊齊哈爾老火車站?
(話劇《風刮卜奎》,被譽為“關東版”《茶館》。本來是在嫩江西岸的齊齊哈爾屯建城,后來一個大風之夜,屯兵軍隊渡江到東岸的卜奎站,掘沙土筑營壘,一夕而成。老百姓第二天見了,以為齊齊哈爾屯被大風吹到了卜奎,這才有了“風刮卜奎”的傳說。)
是鐵鋒區的廢棄工廠,是昂昂溪的羅西亞大街,是富拉爾基的紅色磚樓。
昂昂溪羅西亞大街的俄式建筑,圖源@齊齊哈爾文旅
是扎龍濕地上的鶴群,是大街小巷的家庭烤肉店,是從這里走出的一個個冰球冠軍。
(扎龍濕地是亞洲最大的蘆葦濕地,圖源@Discovery探索頻道紀錄片《北緯47度:從源頭探索答案》)
是航天英雄翟志剛、劉伯明。
是北緯47°黃金種植帶上的稻花香。
北緯47°是世界公認的黃金緯度帶,橫穿北美的優質小麥主產區、日本北海道、法國普羅斯旺與中國的東北黑土地。圖源@中國國家地理微紀錄片《遇見北緯47°》
在搜尋本文資料的過程中,一句評論徹底感動了我——“就算是十八線城市,但那是我的家”。
作為新中國的工業搖籃,曾經養活了全中國的,整個東北地區又是多少人心心念念的故鄉呢。
東北的林海雪原,圖源@Veer圖庫
這里誕生了新中國,第一輛國產汽車:“解放”牌汽車,第一架噴氣式殲擊機:殲5,中國第一艘萬噸級貨輪:“躍進”號……
數不勝數的“工業第一”,是東北透支心血換來的成就。
哈爾濱是“討好型市格”?是“戀愛腦”“舔狗”?
不!這是工業城市的一場大型自救。
瞧,當機會來臨,東北仍能調整出最佳姿態,所以不必放大東北的衰退和落寞,春風會再次越過山海關。
所以既然來到了哈爾濱,熱鬧過后,不妨也到齊齊哈爾,曬一曬冬日里和煦的暖陽吧。
《漫長的季節》是發生在東北一座鋼鐵小城的故事,重構了當年那段悲壯的工業挽歌,也喚起了大眾對東北往事的回憶。在故事最后,曾經的火車司機王響路過熟悉的苞米地,魔幻般地遇到了十八年前在貨運鐵路上開著火車的自己,于是他追喊著說:
先前,我們也曾制作了一篇途經齊齊哈爾的自駕路書,不妨抽空點開一看哦~
大興安嶺自駕線路示意圖,制圖@《中國自駕地理》
齊齊哈爾芭比Q:
①馬曉馬佳牛羊肉:軍校街民樂家園30號樓6門市(天天果業東側)——齊市人氣最旺的店
②林家家庭烤肉:繁榮小區14號樓2單元102——冷面很好吃
③寶坤中式傳統燒烤:百貨大樓后身(公園路與永安大街交叉口西南角)——家庭拌肉、黑椒牛柳、秘制肥牛很不錯
齊齊哈爾的朋友們請舉起你們的雙手!歡迎在評論區分享更多齊市美食美景!
齊齊哈爾,小時候的逃離,長大后的回不去。
來源:中國自駕地理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