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子耀被三個同學騙到廢棄的蔬菜大棚,用鐵鍬活活地拍S了,S前他還屁顛屁顛地用自己的錢去給三個魔頭買了煙。
這不是港臺恐怖電影中的情節,這是十幾天前發生在河北邯鄲的真實案件!
一個花季少年,人生的路才剛剛起步,便在屈辱、迷茫、無助、絕望中被三個同學洗劫了191塊零花錢之后,合伙打S了。
王子耀到S都想不明白:自己已經很順從三個惡魔了,他們為什么還要殺S自己?難道這個世界生來就是惡人的么?
人們無法知道被打當時的王子耀心里是怎么想的,但他一定對這個社會、對學校、對老師、對同學、對家長絕望透了!
學校失職失察,難辭其咎
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
有王子耀同班同學的家長表示,被害前,王子耀經常被這三名同學欺負,他們經常找他要錢,不給錢就打,這事班里其他同學都知道。這三名同學是校霸,被他們欺負的同學不止王子耀一個。
學校領導和老師不聾不瞎,他們當然知道王子耀被同學霸凌了,但在他們眼里,那不過是未成年人之間的嬉笑打鬧而已,沒什么大不了的。即便王子耀將自己被霸凌的事告訴他們,他們也只會輕描淡寫地教訓校霸幾句。而他們對校霸的那幾句教訓,事后還會成為校霸變本加厲欺負王子耀的借口。所以,王子耀不僅不敢將自己屢被霸凌的事告訴他們,而且還會配合三魔頭向他們解釋校霸對自己的霸凌是在和自己“開玩笑”;
校園霸凌和社會上的混混收保護費性質是一樣的,有了第一次就有第二次、第N次。而且會一次一次加碼。因為被霸凌的要么是家里無錢無勢,膽小怕事的弱勢群體,要么學習成績差,是家長和老師都不待見的差生。霸凌者知道,在暴力的威脅下,他們根本不敢抗拒、告發,因為逆來順受、忍氣吞聲能夠少吃些苦。
筆者當年讀初中的時候,班上每個學生的思想動態班主任都掌握得一清二楚,就連男女同學間偷偷遞條子的事他都知道,更別說誰欺侮誰了!因為那時候的教育是公益事業,老師把教書育人當成事業在做,一門心思都花在教育上。所以,那時候的學校,不能說100%沒有霸凌現象,但只要有霸凌的苗頭,立馬就被學校給掐滅了,根本不可能發生性質如此惡劣的預謀殺害同學案。
倘若,王子耀就讀的學校,能夠及時發現其被同學霸凌,然后立即采取嚴厲措施,整治霸凌者,讓他們知道,霸凌同學是需要付出慘痛代價的,那么,三魔頭還會對王子耀下手嗎?
單親家庭疏于管理,錯失救贖良機
王子耀父母早年離異,父親常年在外打工掙錢養家,他被迫跟著爺爺奶奶長大。
單親家庭的孩子因為常年缺少父母的管教與愛護,總有些自卑感。膽子大的,天不怕地不怕,變成孩子王。膽子小的,則性格孤僻、內向,乖巧、聽話。王子耀屬于后者,性格從小內向,在村子里是一個連長輩都怕喊的人。
因為乖巧、聽話,從來不給父母惹是生非,所以家里人對他特別放心,以至于當王子耀不止一次地表示“不想上學”、“不想去學校”時,他父親都只是認為他因為貪玩而厭倦上學,并沒有意識到,那是王子耀在向他求救!
倘若,王子耀的父親能夠靜下心來聽聽孩子的心聲,主動跟孩子溝通交流,從他的訴說中聽出弦外之音來,然后連同三魔頭的父母、學校,對霸凌者采取一些必要的強硬的措施,或許,這個悲劇也不會發生。
事后,王子耀的父親每當想起王子耀之前對他說過的“不想上學”的話時,都悔恨不已,但大錯已經釀成,后悔又有何用?
隨處可見的暴力游戲罪不可赦
從相關媒體報道的情況來看,三魔頭最初只是敲王子耀的竹杠,找他要錢打游戲,如果王子耀不給錢,他們才動手打他。
也就是說三魔頭霸凌同學的目的不過是想通過暴力手段搞錢打游戲而已。
現在的游戲泛濫成災,暴力的、賭博的、有色的,網吧、電腦、手機上都有,而且想怎么玩就怎么玩,只要給錢就行。
游戲開發者深諳人性,他們開發設計出來的游戲,適合各階層各階段人群的需求。尤其是暴力游戲,開發者通過血腥暴力的劇情塑造出江湖俠士、英雄人物形象,將玩家的感情代入游戲,使玩家獲得游戲人物暢快淋漓的成就感、自豪感。
暴力游戲對成年人來說,可能只是玩玩,最多是上癮費錢而已,但對思想尚未成熟定型的青少年來說,那有可能就是他們模仿的樣板。
從三魔頭殺害王子耀的整個過程來看,他們目的非常明確,有計劃、有預謀、有步驟、有分工,從事先挖坑到設計騙王子耀去蔬菜大棚,從對王子耀痛下殺手到慘無人道的毀容、掩埋,從轉走王子耀手機里的錢到銷毀證據,從若無其事地上學到串供、誤導警方調查,每一步他們都顯得從容、淡定,勝券在握!要知道,他們才13歲,但他們做出的事30歲的人恐怕都做不到!而這些東西,他們從暴力游戲中可以學得到。暴力游戲是殺害王子耀的幫兇。
法不能向不法讓步,年齡不能成為惡魔的免死金牌
“未成年人保護法”的立法本意是基于未成年人身心發育尚未成熟,感知表象化,注意力不穩定、不持久,好奇心強,模仿性強,自我控制力差,判斷力差,心理品質可塑性大,慣于形象思維等特征而制定的旨在保護未成年人合法權益和身心健康的一部法律。
保護未成年人的合法權益不受侵害是這部法律的根本,法律要保護的是未成年人的合法權益,而不是未成年犯罪分子的權益。
自古以來,欠債還錢,殺人償命,未成年人故意殺人,同樣需要償命!如果因為要“保護未成年人”的權益,而對情節特別惡劣,手段特別殘忍的故意殺人的未成年罪犯而網開一面的話,那么,勢必會助長未成年罪犯的囂張氣焰,這也是近些年未成年人犯罪案高發的主要原因之一。
法學教授羅翔說:對于犯下彌天重罪的人依然要進行必要的懲罰,只有懲罰才能帶來改造的效果。
法律是神圣的,是公平公正的。觸犯法律,不管是否成年,都不能遷就。法律可以對過失犯罪給予寬恕,但對故意犯罪、有預謀的犯罪決不能姑息。
年齡,不能成為惡魔的免死金牌!
(文中圖片來源于網絡,侵權必刪,原創作品,謝絕抄襲)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