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猿大嘴(尾生常談) 編輯:猿東東
“他起高樓,他宴賓客,他樓塌了”,在新能源車領域是再正常不過的事,尤其是在被稱為行業最卷的2024年,任何悲觀情緒的籠罩和BE結局都不足為奇。
而在造成這種結局的所有因素中,企業主的個人風評的殺傷力尤其之大,后果極為不可控,稱它為懸在車企頭上的達摩克利斯之劍,毫不為過。
近期,理想的掌舵者李想,就大有被個人風評拖累的態勢,這已是新能源行業最近的熱搜之一。
事件起源于理想首款純電動mpv車型理想mega在3月初的上市事件。新車上市,網紅體質的李想本人積極安利,這本身并不是一件壞事,加上mega延續了李想“為一家人造車”的理念,理想mega本來有望成為繼理想one之后的又一個上市即爆款的產品。
圖片來源 |理想官網
但,這輛車卻遭遇了前所未有的滑鐵盧。根據相關數據資料,理想mega發布至今僅收到4000臺左右的訂單,同時,在這20多天中,理想汽車股價大跌、mega掀起退訂潮,“承載一家人的幸福”的mega也被人p圖變成“靈車”。
一個好端端的新車發布、上市事件發展至今天的模樣,顯然完全出乎理想汽車和李想本人的意料,但從另一個層面來說,這事顯然又早有端倪。
最大的爭議來自理想mega的外觀造型——這款在理想汽車和李想本人看來頗有未來科技感、酷炫的外觀設計,不少網友卻覺得它的車尾整體輪廓像是“棺材”造型,還有的網友稱它為“公路高鐵”。客觀而言,一輛車外觀造型怎樣,因為人的審美的主觀性,其實見仁見智,但理想mega的造型太容易讓主流審美者聯想,且在消費者心中“標簽的關聯性”難以扭轉,這也導致了它的訂單量少和退訂者特別多的客觀事實。
按理說,因為技術的不成熟,許多新能源汽車或多或少會有各種產品和品牌問題,這并非不值得原諒,比如特斯拉的剎車失靈、小鵬g9的營銷失敗等,這些危機公關事件也并沒有影響到他們產品的后續發展,只有理想mega,好像陷入了這看上去難以翻身的泥淖。
事情發展至今,大概兩個致命因素值得理想汽車和李想本人深思。一是理想mega的產品力問題:售價高達55.98萬元的mega,放棄了自身優勢的增程式路線,走純電mpv模式,而它在自身產品的設計上也存在諸多“偷懶”嫌疑——首先不被人理解的就是,身長約5.35米的mega放棄了大尺寸mpv車的剛需配置“后輪轉向功能”,這在消費者的駕駛感受上無疑是減分項;其次,mega內部設計的第三排采用放不平設計,車內的空間靈活性和利用率相較于第三排可放平的mpv大打折扣;再次是一些看過實車的人反饋,mega的內飾細節處理不夠細膩,比如座椅縫隙、空調出風口、座椅平整度等。
這種情況下,落地價近60萬元的預算,即便是理想汽車忠實粉也很難做到盲目購。
更為致命的是第二個因素——李想本人在此次mega事件中的個人風評突變。
其實,早在針對理想mega外觀“靈車”差評事件出來后,李想曾稱“經過深思熟慮后,我們決定開始反擊,用光明反擊黑暗”——他所謂的“黑暗”主觀指向應該是那些惡意把理想mega p圖成“靈車”的黑粉,但到底可能誤傷了其他的客觀發言者和本來對mega還抱有期待的人,難免給人狂妄、難以共情消費者的情緒價值的印象。這也是李想本人在此次事件中個人風評突變的主要原因。
雖然3月下旬李想拿出了一封全員信,承認“這是我們對于純電動戰略節奏的誤判”,但沒有落實在細節的道歉行為似乎并沒有得到市場的寬恕,反饋到市場上的表現就是理想汽車股價大跌、理想mega掀起退訂潮。
圖片來源 |網絡資料
在個人風評導致的一系列多米諾骨牌效應的事件上,最近值得說道的是同為“蔚小理”陣營的蔚來汽車掌門李斌——李斌在某公域平臺與妻子王屹芝一起進行了數場直播。
直播中,李斌對于自己之前說的“完全不理解怎么現在還有人買油車?油車除了能聞點汽油味,別的還有什么好”的“油車梗”頻頻致歉,王屹芝也在直播中對之前對俞敏洪和章澤天的不當稱呼道歉,承認“有失分寸”。
不管李斌夫婦是基于何種動機有此行為,但從超過1000萬次人數的累計觀看、粉絲大漲18萬,以及超過3萬多塊的直播打賞的結果來看,都得到了市場的正向反饋。有網友直言:7日收入超過3.3萬元,相當于年收入接近160萬元,李斌直播比賣車還掙錢。
圖片來源 |網絡資料
這當然是調侃,但卻客觀反應了一個事實:李斌賣車不掙錢——2023年全年蔚來汽車凈虧損至207.2億元,相比于2022年的145.59億元,足足增加了43.52%。
連年虧損當然跟蔚來汽車的產品定位和產品力有關。業內人士指出,蔚來高端定位帶來的高成本、對生產制造環節把控能力不足、市場競爭加劇等,都是導致蔚來虧損的重要原因。而其產品定價高端,對標奔馳、寶馬、奧迪等豪車品牌,但在產品力有著的明顯差距也是其虧損的重要因素。
另外一個不容忽視的因素是,李斌近年來的個人風評——網絡上曾經有句廣為流傳的評價,“因為一個人而討厭一個品牌”,說的就是李斌和蔚來。而李斌之所以在互聯網上口碑不佳,也并非是真做了什么罪大惡極的事情,大多都是因為其個人曾經的一些出圈言論,比如讓李斌反復道歉的“油車梗”,還有那句經典的“保時捷的工廠,肯定比不上江淮的工廠”——雖然沒有具體數據支撐“因為一個人而討厭一個品牌”這句話而得出李斌的個人風評對蔚來連年虧損的損傷程度,但其傷害力絕對不容忽視。
不過,通過李斌最近的幾場直播下來,網絡上對于李斌的風評也確實在發生轉變,個人的真實一面也得以被網友們看到,從直播時的彈幕以及視頻留言來看,網友對于李斌的看法正在有所改觀,一聲聲的“斌哥”就是最好的證明。
或許,李斌本人也知道,他在公共平臺上的直播,除了個人風評轉向帶來的品牌效益外,實際上也是在公域上打開了一扇溝通之門,尤其是對于那些可能成為蔚來用戶的人來說,這扇門的存在就顯得尤為重要,而即便是通過直播這種形式不能夠直接為蔚來創造銷量,但是也不失為一種行之有效的宣傳渠道。
李斌好像越來越明白網紅體質的李想當初的做法,他走的路線好像也是:質疑李想,成為李想。
另外,同為“蔚小理”陣營的另一個個人風評頗好的是小鵬的當家主事何小鵬,他和李斌一起曾被認為一個儒雅、一個低調謙虛。加上李想,2022年底時,三人還是一個戰壕里虧損的三兄弟,但時至今日,理想已經爬出了虧損的“泥淖”,成為繼特斯拉、比亞迪之后,全球第三家全年盈利的新能源車企,而蔚來和小鵬還在虧損的泥淖里苦苦掙扎,但未來三者的際遇怎樣誰都不敢言之鑿鑿。
畢竟,在已經沒有國家補貼、全靠肉搏的2024年,“卷”已經是新能源車領域不爭的事實,除了卷價格,更卷產品和口碑,目前來看,造車新勢力企業主的個人風評也被納入了“卷”的范疇。
風云際會的2024年,企業主的個人風評對造車企業的影響究竟有多大?時間會給出答案。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