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三國時期一直都是一個值得后人懷念的一個時代其原因就是此時所涌現出的驚才絕艷的人物,他們每一個人身上都有值得我們學習的東西。
尤其是在《三國演義》出世后,人們從中認識到了亂世中所涌現的英雄豪杰們。但是這畢竟是文學作品,其中還有不貼合史實的地方。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在正史中所記載的三國四位名將都是誰吧!
一、關羽
首先要說的就是關羽了,相信提到關羽第一想到的就是他與張飛、劉備在桃園的結義。眾所周知這就是《三國演義》中的第一段。
在后世的眼中只要是提到關羽想到的都是他手中的那偃月刀和坐騎赤兔馬??梢哉f關羽在后世一直都是飽受推崇的,尤其是在滿清時期更是將對關羽的推崇又上升了一個新的高度。
不過與《三國演義》不同的是,在《三國志》中第一次出現關羽,則是在關羽因戰敗被曹操所俘。眾所周知曹操一直都是很賞識關羽的,在關羽被俘后一直都是對他尊重有加,就是希望關羽能夠為自己所用。
第一次出場就讓眾人為他的高超武藝所驚嘆,千軍萬馬中取敵將首級。為解白馬之圍曹操派遣出關羽與張遼兩員大將作為前鋒攻打袁紹麾下的顏良。遠遠地看見顏良,關羽上前直接一刀直中顏良,顏良當即殞命,隨后關羽又斬下顏良的首級,隨后返回。
這一次的戰役不僅讓眾人認識到了關羽的能力更讓曹操對其更加的賞識??梢哉f曹操一直都想要將關羽收復的,不過關羽向來都是忠與義的象征,即使是曹操對他再好他也不會背叛劉備。
對于一名武將來說,不僅要擁有高超的武藝,在仁義方面更是要如此。可以說為什么后人在看過三國后對于呂布都極其不齒,正是因為在他的身上只能看到唯利是圖。
關羽在這場戰役中的舉動,向來是只能在小說中才能看到的,這更能彰顯出關羽的能力。縱觀整個三國武將若是論單挑也沒幾人能夠比得上關羽,若是單挑與統將兩者集于一身,那就只有關羽了。
二、典韋
第二要說的就是曹操手下的大將典韋了,可以說典韋的一生短暫而又絢爛。對于曹操的冷酷與多疑也是人盡皆知的,但是當曹操聽聞典韋戰死的消息后,竟為其痛哭不止。
即使是張繡已經將典韋的首級斬下,但曹操依舊通過關系將典韋的尸首帶回將其厚葬。雖然后世總是將典韋的逝世歸咎于曹操,不過典韋無論是在生前還是身死,曹魏都給予了他無上的榮耀。
典韋手持雙戟,值得一說的是,雙戟加起來一共一百六十斤,可以說典韋一手就要拿八十斤的武器。
折合成今天的克重,那典韋一手也要拿著七十斤的武器。可以說對于一般人來說即使是拿著如此重的武器都成問題了,更不要說像典韋一樣還用他們殺敵。
也正是因為他的早逝,以至于他所留下的痕跡就更加地深刻。別的不說就單單看當年讓典韋永遠地留在了戰場上的那一仗。
當時因為曹操的好色,導致張繡懷恨在心,于是就趁著曹操沒有防備的時候對曹操的大營發起了偷襲。當然典韋的存在對于張繡來說也是一個威脅,所以在張繡準備偷襲之前竟然將典韋的武器給藏起來了。
不過即使是沒有了武器也并沒有影響典韋太多,他將敵軍的尸體當成是自己的武器。或許手撕敵軍這件事也未必是不可能的,因為根據其他野史的記載。在此次戰役中典韋就曾經出現徒手將敵軍給撕成兩半的狀況。
對于這一位猛將張繡也是很恐懼的,在典韋戰死后,張繡還讓軍中的戰士來觀看典韋的尸首。不愧為三國第一猛將。
三、馬超
第三位要說的就是馬超了,馬超身為漢朝大將的后代,可以說他的血液中就流著武將的鮮血。不僅如此,與關羽相似的是馬超也是一直都被曹操所看重的一員大將。
馬超年少成名之際,曹操就已經動了想要將馬超收到麾下的想法。曹操多次派遣人去找馬超希望他可以入朝為官,但都被馬超拒絕了。
大家不知道的是,馬超的母親是少數民族就是著名的游牧民族羌族。眾所周知羌族向來都是驍勇善戰的,而馬超的父親也是身材高大。馬超作為一個混血,也正是因為有著羌族的血統,馬超在戰場上英勇非凡。
與關羽一樣,在第一次戰役中馬超就彰顯出了超凡的軍事才能。郭援反叛,馬超得到消息后當即就率領大軍前往鎮壓。馬超一馬當先直接將郭援攔截在了半道上。不過郭援既然下定決心反叛他也不會一點準備都沒有,當即就命令部下發起進攻。
此時的馬超不幸被流箭擊中,血流不止,看著自己受傷的腳,馬超僅是簡單地用布將流血的傷口給裹起來。隨后又立刻投入到戰場中,直接將郭援的叛軍殲滅,郭援也在此戰中戰死。自此馬超的名字開始響徹整個三國。
四、張遼
最后一位要說的就是張遼了,張遼也是曹操麾下的一員名將,不過張遼此人在歷史上名字可能沒有上面三位響亮,但張遼的戰績也是不容置疑的。
張遼歷經兩朝,先后輔佐了曹操、曹丕兩人,為整個曹魏的江山立下了不朽的戰功。張遼的前半生也是幾經坎坷的,他先后跟隨了多位主君,遺憾的是這些主君無一都是不能成大事之人。
要是論張遼投靠過的主子可以說比呂布還要多,為什么他依舊被人所推崇,正是因為他的驍勇善戰與忠心。
他之所以先后從丁原、董卓再到呂布、曹操無一都是因為時局的變化,但他本人無論是跟隨哪一位主君都是竭盡全力為其效力的,也正是他的這一份忠心,讓即使是猜忌心強的曹操對他也信賴有加。
之前在呂布麾下的時候,他也是頗受信任,還不到而立之年的張遼已經坐上了太守的位置。并且張遼此人有勇有謀,無論是在帶兵打仗上還是在政治方面他都有自己獨特的見解。
在呂布戰敗后,作為呂布麾下的大將,張遼來到了曹操的陣營。真正讓張遼在此次的陣營中站穩腳跟的應該就是“合肥之戰”了當時張遼的手中只有不到一千將士,反觀孫權有整整十萬大軍。但曹操依舊下令讓他們主動出擊。
此時的將領除了張遼都不愿意出兵,十倍的差距,這不就是以卵擊石嗎?只有張遼一直堅持要執行曹操的命令,當然最后張遼也取得了勝利。這樣一位優秀并且聽話的將領,即使是曹操也不由對其看重起來。
結語
亂世出英雄,可以說在三國這百年的歷史中,所涌現出的英雄豪杰甚至比得上一個盛世王朝了。
他們雖然性格迥異但每一個身上都有值得后世所學習的東西有忠與義還有誠信等等,這也是他們一直備受推崇的原因。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