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云曾說過,能取得今天的成就,最感謝 4 個人——孫正義、楊致遠、金庸、蔡崇信。
如果非得選一個最感謝的,那就是蔡崇信。
在蔡崇信加入擔任財務官前,馬云經歷過37次的融資失敗,因為沒有投資機構會相信一家創始人過去從未創業成功過的公司。
然而蔡崇信加入后,他幫助阿里搭建起完善的財務體系、確立股權分配,并做了4次重要的增資,一步步帶領它登上中國電商龍頭的地位。
不只是阿里,再看看華為孟晚舟,京東許冉等企業的當家人,他們都是經營管理的頂級高手,都和財務有關。
財務是商業的語言,是關于賺錢的“秘密”,是企業所有決策數據的支撐者,數據對了,決策才會對。
作為企業管理者或經營者,不能只懂業務、懂管理,更要具備財務思維,才能脫離單一維度,從公司角度、老板角度、經營角度系統看問題,助推個人和組織的成長。
1
不懂財務思維,管理只有60分
我們常說管理經營者認知要升級,思維要改變,但“屁股決定腦袋”效應使他們無法脫離某個部門的立場,站在公司全局看問題。
不具備財務思維的管理者,管理是不及格的,他們無法借助財務數字為業務賦能。
比如一些管理者抱著“我又不是老板,公司利潤大事我管不了”的心態,其實正是他們忽視了個人目標與企業目標之間的聯系。
沒有將個人績效與公司的財務健康掛鉤,可能導致短視的決策,損害公司的長期利益。
有的管理者只會埋頭干活,不會抬頭算賬,不懂投入產出比,就可能造成資源的浪費。
往小的說,可能是花了100萬收不回成本,產出不符合預期;往大的說,可能導致公司資源錯配,錯過關鍵市場的培育和發展時機。
再一個是產品策略與利潤貢獻脫鉤,不懂財務數字目標,管理者很難判斷哪些產品是利潤的主力軍,哪些是虧損的源頭。
這種脫節可能導致企業資源分配不合理,影響整體盈利能力。
凡此種種,都是因為企業管理者缺乏財務思維,不懂如何用財務為業務賦能,只能憑感覺、憑經驗決策。
2
財務思維可以幫助我們做什么?
財務是商業的語言,透過財務數字結果,管理者能發現很多經營管理上的問題。
- 當新產品推出市場,反響熱烈,利潤卻不如預期時
通過深入分析成本結構和市場定價,管理者會發現,原材料成本過高,壓縮了利潤空間。這時需要及時調整采購策略,或是調整產品售價組合,轉虧為盈。
- 當部門間資源爭奪激烈,但效率不見提升時
通過審視各部門的財務報告,管理者發現,某些部門的投入產出比遠低于其他部門。據此我們可以調整資源分配,優化整體運營效率。
- 當員工努力工作,業績提升仍不明顯時
可能是你的財務指標沒和激勵機制掛鉤,可以引入與財務指標掛鉤的激勵機制,如銷售額、利潤率等,使員工目標與企業財務目標一致,激發工作熱情,提升業績。
- 當管理者憑直覺做出決策,導致資金鏈緊張時
我們要重新審視、建立基于數據的決策流程,每次決策前進行成本效益分析。這樣,管理者能夠避免沖動決策,確保企業穩健發展。
掌握財務思維,就如同擁有了一副強大的望遠鏡,讓您洞察先機,把握未來。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