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 是 自 駕 地 理 的第493篇 原 創 主 文-
最近,“赴華韓國游客數量暴增900%”的新聞登上了熱搜,小編點進去一看,發現這些游客幾乎都是直奔同個地方——湖南張家界。
張家界景區內的韓國游客,圖源@《中國新聞周刊》
這旅游火爆是件好事,但人多也是真的擠到懷疑人生,其實除了“人間仙境”張家界、“下刀子”也要去的長沙、古樸繁華的鳳凰古城等熱門地點。
在湖南省的最南邊,還藏有一座寶藏小城,它不僅擁有自己的專屬漢字,還是珠三角高鐵一個半小時直抵的“粵港澳后花園”——郴(chēn)州。
壹、船到郴州止
如果說張家界的山上“長滿”了韓國人,那郴州就是“長滿”了廣東人,只因它離廣東實在太近,幾乎是“翻個山就到了”。
郴州山川地理圖,制圖@《中國自駕地理》
地處湘粵贛交界的郴州,南依騎田嶺與廣東韶關接壤,東隔羅霄山與江西贛州接壤,更坐擁著中國南部最大山脈和重要自然地理界線——南嶺(五嶺)山脈。
境內水網密集,雖距離湘江干流有數百里之遠,但發源于騎田嶺的郴江河,一路滋潤、向北流去,扎入自萬洋山發源的耒(lěi)水懷抱后,最終匯入了湘江。
南嶺地形位置示意圖,制圖@《中國自駕地理》
也就是說郴州以北有江河連通,以南扼守著三面大山,自然就成為了中原通往百越必經的咽喉重鎮(百越:古代對南方沿海一帶部族的泛稱)。
從北面沿湘江南下的客貨船都要在郴州歇腳,改為騾馬運輸、走陸路翻越南嶺,所以才有了那句順口溜“船到郴州止,馬到郴州死,人到郴州打擺子?!?/p>
云霧繚繞的郴州,攝影@梟狼
關于“打擺子”有兩個說法,一是說南嶺瘴氣叢生,人們在郴州容易患上被叫做“打擺子”的瘧疾。
二是說碼頭上眾多船工與挑夫一年辛苦掙不到幾個錢,用“打擺子”調侃自己無所事事。雖不知究竟哪個才是正確的,但短短17個字卻是過往郴州百姓的真實生活寫照。
秦征嶺南示意圖,制圖@《中國自駕地理》(請橫屏觀看)
當年秦派遣15萬雄獅遠征南越,硬生生踩出了一條湘粵古道,而挑夫們則牽著運貨的騾、馬,長年累月踩踏在郴州裕后街至宜章南關街這九十里青石板大道上。
延綿不絕的蹄印至今仍清晰可見,被稱為“騾馬古道”,也為“湘粵古道(郴宜段)”,一代代郴州人行走之上,辛勤勞作、繁衍生息。
先前老邁狼曾兩次勘路湘粵古道-西京古道,制圖@《中國自駕地理》
當行走于九十里大道上,你能看到被古道串聯起的一座座古村落與明清老宅。
望著那被生生踩出來的騾馬蹄印,可以想象當年是如何的商貿鼎盛,挑夫們是如何在古道上披星戴月、風餐露宿的。
(1949年,國民黨軍隊潰敗時對粵漢鐵路進行了瘋狂破壞,其中郴州境內漳河、小溪等橋梁損毀極其嚴重。郴州廖家灣村主動捐獻出村子后龍山上3000棵珍貴的古松樹,用作搶修橋梁的原材料。為感謝村民,衡陽鐵路管理局特別贈予了這塊珍貴的牌匾。)
如今的古道,雖早已失去往日的繁華,但隨著京廣高鐵、京港澳高速公路,107國道等現代交通干線的建設,郴州以前是、現在是、將來也會是一座發揮重要溝通作用的橋頭堡。
這座絕美的仙境之城也正在被越來越多人所發現了解,終于不再是偏安一隅的小透明了。
貳、郴州有口福
不瞞大家說,小編第一次知道郴州這個地方是在路上看到了一家店叫做“郴一碗殺豬粉”,好奇第一個字讀什么就搜了下,才發現它代表“郴州”。
“殺豬粉”這個名字更是狂野得引起了小編的注意(愛豬人士表示強烈譴責?。?。
殺豬粉“粉如其名”,以使用當天宰殺的新鮮豬肉而聞名,提前腌制入味、現點現煮,米粉則是用米漿蒸熟制成的切粉,加上豬肉豬雜與標配“跌水蛋”,再澆上豬骨湯底,那叫一個鮮!
殺豬粉
而關于郴州人為何愛嗦粉,大概又和老祖宗秦始皇有關,當年嬴政為一統六國派兵遠征,將士們從中原來到了南方。
南方產稻,北方產麥,吃慣了面食的北方秦軍都不習慣吃米飯,水土不服的將士們戰斗力大打折扣。
(南嶺的綿延、與中原迥異的氣候都令秦軍吃了不少苦,于是秦始皇決定以南嶺多條交流通道為基礎進行擴建,并修建了世界上最早的人工運河——靈渠,才得以讓大軍順利進入嶺南地區征討百越。圖為靈渠上的水利工程。攝影@梟狼)
隨軍廚師便想方設法做改良,決定仿照面條做法,將大米磨粉加工成“米面”,再配以湯汁鹵水食用,到后來大量北方移民,不斷涌入缺少面食的南方,米制品就成了必然的替代品。
吃的人越來越多,米粉的地位便也固定了下來,直到如今江西、湖南、廣西一帶都是出了名的“嗦粉之城”。
廣西柳州螺螄粉
又由于南嶺山脈,以東北—西南走勢橫亙郴州境內,阻擋了來自北方的冷空氣,留住了西南的暖濕氣流,氣候溫暖濕潤、四季分明。
這樣的氣候和地理環境讓這座林中之城的物產非常豐富,臨武的鴨,東江的魚、大沖的辣椒……
最原生態的食材美味,統統都能在這里能找到。
但要論起郴州美食“c”位,殺豬粉還要往后稍稍,棲鳳渡魚粉才是獨特的郴州味道,一說起棲鳳渡魚粉,相信只要是郴州人都會下意識咽咽口水咂下嘴巴。
關于魚粉的來源,小鎮上有這么一個說法,在三國時期,不受劉備重用的龐統在發配路上,夜宿棲河小鎮,心事重重、食欲不振的鳳雛先生想在鎮上找點吃的,但店家早已賣完吃食。
恰巧一位漁翁路過,店家急中生智買下了一條魚,將魚熬成魚湯,加入當地的五爪朝天椒等佐料,拿出家里過節備用的干切粉,做成了一碗魚粉。
影視劇中的龐統,圖源@新《三國》劇照
鳳雛吃完酣暢淋漓(也有可能是被辣的……),抖擻精神、重新振作,終得劉備重用,成為與諸葛亮并駕齊驅的蜀國重臣。
此說法的真實性已不可考,但吃過棲鳳渡魚粉的人卻是真的“走千里路、萬里路,舍不得棲鳳渡!”
(正宗的棲鳳渡魚粉要用早晨打撈的鮮活鰱魚,處理后用文火熬制5個小時左右,讓魚肉的精華全部融于湯底。圖源@《非遺里的中國》)
棲河里鮮活的鰱魚,爽脆的本地椒,辣得直沖天靈蓋的紅湯,看一眼就讓人垂涎三尺。
從這個層面上說郴州怎么不算是“有福之地”呢,至少,也是有口福的!
叁、郴州有福地
當人們的視線被郴州一碗或鮮香或火辣的粉所吸引時,會發現大自然對此地,竟是如此的無限偏愛。
郴州的“郴”在篆書中由林、邑二字組成,也就是“林中之城”,全市森林覆蓋率近70%,可謂“無寸土不麗,無一山不奇”。
碧水蕩漾的高椅嶺,攝影@讀者·龐泳(請橫屏觀看)
它有著“世之所有,此盡有之”的高椅嶺丹霞地貌,被稱為“上帝遺落在人間的畫卷”,是中國面積最大的丹霞地貌集中分布區之一。
行走在高椅嶺龍脊背上的百步天梯,即便是被紫外線曬得發蒙,你也會加倍震驚于大自然的鬼斧神工,紅巖綠水、險寨奇澗,而且據說走過這里,未來會一帆風順好運連連喔!
高椅嶺龍脊背,攝影@VIP讀者·Tiger Lu
莽山的風景也毫不遜色,因山中林海莽莽、蟒蛇出沒,而名為“莽”,擁有6000公頃的原始森林,登上主峰可北望衡陽、南見韶關。
莽山五指峰,圖源@Veer圖庫
有意思的是莽山最高峰、“天南第一峰”猛坑石,在廣東境內叫做石崆坑,系廣東第一峰(海拔1902米),屬于南嶺國家森林公園的管理范疇。
一峰二名,所以當你站在猛坑石主峰上,將群山盡收眼底時,也就一腳踏著兩省了。
雪后的廣東第一峰,攝影@讀者·輝輝輝機
(行駛在廣東第一峰盤山路上(PS:在廣東境內由于管控,目前不能登頂石坑崆,最高只能到達海拔1800米處。無人機飛太高也有可能被抓)。攝影@梟狼)
(航拍東江湖。1986年,被譽為“亞洲第一壩”的東江大壩建成,鎖住了滾滾東江水,成就了碧波萬頃的東江湖。攝影@讀者·霞客王松)
而江面上頭戴斗笠、身著紅衫的江中撒網人正搖著漁舟,在煙霧朦朧的江面上來往穿梭,看著看著就醉了。
正如一千多年前秦少游被貶郴州,離開前寫下的那首《踏莎行·郴州旅舍》。
“霧失樓臺,月迷津渡,桃源望斷無尋處??煽肮吗^閉春寒,杜鵑聲里斜陽暮。郴江幸自繞郴山,為誰流下瀟湘去?”
撒網二十載,不捕一條魚,圖源@圖蟲創意
而這首詞如今也被轉刻在郴州蘇仙嶺半山腰的“三絕碑”上,因此也有不少朋友是被秦觀“騙”去蘇仙嶺的。
但其實蘇仙嶺自古便享有“天下第十八福地”、“湘南勝地”的美稱,光是名字都仙氣十足。
霧鎖山頭山鎖霧,攝影@讀者·霞客王松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那首流傳盛廣的《鵲橋仙·纖云弄巧》也是秦少游在郴州所寫的,在一個七夕佳節,秦觀在街頭看到情侶成雙成對,想起了日夜思念的戀人。
才有了那句流傳千古的動人詩句:“兩情若是久長時,又豈在朝朝暮暮。”
“天下第十八福地”蘇仙嶺,圖源@新湖南郴州)
山水之外是云海壯闊、綠意蔓延的仰天湖大草原,大草原位于南嶺北麓,騎田嶺山系之巔的中樞地段,草原腹地的仰天湖則是來自第四紀冰川期的一個死火山口,有著海拔1314米的浪漫。
去不了新西蘭沒關系,仰天湖草原上也有霍比特人小屋,攝影@讀者·
你可以在無邊的綠色汪洋肆意奔跑,和柔和的山峰相擁,和羊駝馬群驚喜偶遇,和可愛的梅花鹿交個朋友,或者來一次刺激好玩的滑草體驗,一切都格外自在。
(湖南衛視綜藝《中餐廳》第六季,曾在仰天湖大草原實景錄制)
除此之外,你還可以到沙洲感受革命故事“半條被子”的溫暖,到板梁古村漫步青石板街,或者去汝城泡一汪熱水溫泉……
其實早在幾年前,郴州就已經成為了最受廣東人喜愛的全域旅游目的地,在全國旅游城市中卻一直不慍不火、低調得很。
(郴州宜章白石渡鎮,紅軍長征突破第三道封鎖線,指揮部舊址就在這里,至今仍保持原汁原味)
但這一次小編偏要把賭注壓在郴州身上,如此好山好水又好吃的地方,絕對夠格成為湖南的下一個網紅城市!
所以這個夏天,郴州會成為你的心儀目的地嗎?
郴州,一個紅得耀眼、美得心痛,玩得開心、活得幸福的林中之城。
你還知道哪些擁有專屬漢字的城市呢?
歡迎在評論區留言分享!
來源:中國自駕地理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