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 是 自 駕 地 理 的第494篇 原 創 主 文-
最近,改編自李娟同名散文集的迷你劇《我的阿勒泰》火了,超治愈的畫面和故事,看得小編真想現在就飛去阿勒泰!
正如娟姨筆下所寫的:“北疆之北是阿勒泰,她是狂野的夢,她是山野的風。”
阿勒泰是夢亦是風,是虛幻美好的亦是自然真實的。
《我的阿勒泰》劇照
也許是它太遙遠了,遠到總是披著一層朦朦朧的面紗,遠到讓一切秘密還沒來得及跨過高山、越過平原,就漸漸消失了蹤影。
是的,在阿勒泰最冷的地方,就曾深藏著一個在上世紀上萬人共同保守的秘密,它的名字叫可可托海三號礦坑。
壹、“金山”阿爾泰
阿勒泰,“離大海最遠的地方”,遠到往外再踏一步就是蒙古、俄羅斯或哈薩克斯坦。
而劃分四國邊疆的是一座從沙漠戈壁縱橫2000公里,延伸至俄羅斯境內西西伯利亞平原的山脈——“金山”阿爾泰。
阿勒泰山川地理圖,制圖@《中國自駕地理》
在我國境內,阿爾泰山與天山、昆侖山脈、塔里木盆地、準噶爾盆地共同構成了新疆“三山夾兩盆”的地貌格局。
當你將視線望向準噶爾盆地北部,你便看見了阿勒泰。
新疆“三山夾兩盆”,制圖@《中國自駕地理》
來自大西洋、地中海等的北半球盛行西風裹挾著暖濕氣流,從西南方向吹來,長驅直入準噶爾盆地,迎頭撞上阿爾泰山脈,被迫順著山脈的升高而抬升。
暖濕氣流,在遇見高海拔的低氣溫后,或化為豐沛的雨水落下,或化為冰雪覆蓋在高高的山頂。
于是每年夏天,阿爾泰山上的冰雪融水匯聚成流,從南麓的加勒格孜嘎峰奔涌而出,橫跨整個阿勒泰地區,最后流出中國國境,注入了更遙遠的北冰洋。
十年前冬天,老邁狼自駕阿勒泰,恰逢一場大雪
這就是阿勒泰的母親河——額爾齊斯河,也是我國唯一流入北冰洋的河流,而阿爾泰山也以同樣的方式,喂養了烏倫古河,滋潤出天山北部的烏倫古湖。
額爾齊斯河,攝影@讀者·龐泳
阿爾泰山帶來了水、也帶來了草原,讓這片廣袤荒涼的大地,即便在干旱少雨的氣候條件下,仍水草豐茂、生機勃勃。
優越的自然條件,在此后的漫長歲月里吸引了哈薩克族等游牧民族的到來,成就了阿爾泰山腳下的大片牧場。
(阿勒泰的藍天雪山、草原河流,攝影@VIP讀者·盧比肯)
牧民們常說“白云跟著風走,我們跟著羊群走。”于是在阿勒泰地區,你能看見牧羊人們年復一年,遵循著大自然永恒的約定“四季轉場,終年放牧”。
而在他們的冬季轉場路上,幾乎都會經過一個地方,那就是可可托海,這里溫暖的山地草原為牛羊熬過漫長寒冷的冬季提供了重要保障。
可可托海鎮位于富蘊縣北部,制圖@《中國自駕地理》
但阿爾泰山造就的富足遠不止此,這里還是世界罕見的超大型稀有金屬礦區。
據考證自漢朝開始,就有人在這里開鑿金礦,到清朝時淘金人曾一度多達5萬,當地也因此有了“七十二條溝,溝溝有黃金”的說法。
(在可可托海發現的額爾齊斯石,全世界只有這一塊,圖源@CCYV-1《正大綜藝》)
尤其是可可托海三號礦坑更是公認的“天然地質博物館”,但你大概不知道在1980年以前的中國地圖上并沒有三號礦坑的名字。
只有一個神秘的數字代號“111”,地質學家、礦工們來到這里,仿佛“人間消失”,即使離開也對這段工作經歷閉口不談,為什么?
貳、共和國脊梁
上世紀30年代,蘇聯地質學家在額爾齊斯河淤泥中發現了稀有金屬元素,溯河而上發現了可可托海礦區,從此三號礦坑就走向了注定消亡的結局。
可可托海,攝影@VIP讀者·張翔
1940年,大量蘇聯專家涌進可可托海這個偏僻的北疆小鎮,竭盡全力開采礦石,再用貨船經額爾齊斯河,運送到當時還是蘇聯加盟共和國的哈薩克斯坦。
1960年中蘇關系破裂,蘇聯不僅撤回了所有援華專家,還要求中國在1965年前償還共計52.9億人民幣的債務,此時,唯有以蘊藏豐富的礦石抵債。
冬日里雪落三號礦坑,圖源@CCYV-1《正大綜藝》
為了早日償還債務,可可托海人咬緊牙關,一日不停地在礦山埋頭苦干。
要知道可可托海的冬季氣溫能低至零下四五十度,被稱為“中國第二寒極”,開采施工的艱難程度可想而知。
圖源@共青團中央《可可托海的秘密》
當時還發生了震驚中外的伊(犁)塔(城)事件,1962年4月一天凌晨,六萬多中國邊民在挑唆利誘下,越境至蘇聯。
幾千公里的邊境線上人山人海,滾滾人流踐踏哨卡、毀壞邊防,給邊境地區帶來了沉重打擊。
(此事件后,新疆生產建設兵團開始進駐,承擔起代耕、代牧、代管的職責,為穩定新疆局勢、屯墾戍邊做出了重要貢獻。圖為阿勒泰哈巴河縣“西北邊境第一連”。攝影@讀者·龐泳)
但新生的中國沒有倒下,可可托海也沒有倒下,三號礦更是肩負起雙重歷史使命,同時為中國秘密研發“兩彈一星”提供原材料。
后來的“神州”系列飛船所使用的稀有金屬原料,大部分也都來自這里,是真正的“英雄礦”。
終于在1964年,我國提前一年還清了債務,其中從三號礦開采出的礦石就占了總額的三分之一,并于同年成功爆破了第一顆原子彈。
1964年10月16日,“邱小姐”在新疆羅布泊爆炸成功
但隨著開采規模不斷擴大,電力嚴重短缺,于是國家決定修建一座水電站,而出于保密需要,把地址選在了地下136米處。
兩千多人的建設大軍“像螞蟻啃骨頭一樣,靠人力一點點地把巖石挖掘出來。”,堪稱“共和國水電史上的奇跡”。
(至今,在水輪機旁的水泥墻面上還留有當年建設者們寫下的文字:“熱烈祝賀今日發電 一九六七年二月五日十七點整 普通一兵賀電”。圖源@共青團中央《可可托海的秘密》)
緊接著1967年,中國第一枚氫彈爆破成功,1970年,第一顆人造衛星發射成功,一曲《東方紅》響徹寰宇。
一次次的劇烈爆破和外擴,嚴重加速了三號礦坑的衰老,形成如今我們所看到的深約200米、直徑約250米的世界最大礦坑。
三號礦坑,攝影@VIP讀者·盧比肯
1999年11月,三號礦坑終于完成使命,“大地之眼”重歸平靜,還曾一度被額爾齊斯河淹沒,如同一面鑲嵌在大地上的鏡子。
當一波波旅行者被阿勒泰如詩如畫的自然風光所震撼、所觸動時,那段不該被忘記的歷史正深埋在地底中,隨著阿勒泰發展的脈搏有力跳動。
行走在三號礦坑一層層螺旋礦道上的牛羊群
700多位建設者的忠骨埋葬在了可可托海,他們所代表的的可可托海精神永垂不朽。
三號礦坑也成為地質人的圣地,乃至共和國最堅實的脊梁,它守住了國與家,也守住了如此美麗的阿勒泰。
叁、心動阿勒泰
前幾天晚上,在特大地磁暴的影響下,一場極光盛宴在阿勒泰如期而至。
小編守著中國國家地理的直播間,看見紅紫色的極光,交相輝映、如夢如幻,真的美到想哭!
如果說電視劇的播出是幕后人員的“有意”為之,那極光盛宴便是宇宙對阿勒泰的“無意”垂青。
卻都發生在了阿勒泰暑期旅游旺季前的5月下旬,此時的北疆冰雪慢慢消融,草原森林漸顯綠意,一切都是那么的剛好。
布爾津中哈邊界大峽谷,攝影@讀者·偶爾路過
袁健雄環中國時經過這里,攝影@VIP讀者·盧比肯
飾演張鳳俠的演員馬伊琍,在回憶拍攝過程時說“在阿勒泰的兩個月像做了一場美夢”“希望大家可以遠離喧囂,去那邊做一場夢。”
馬伊琍飾張鳳俠
夢里有“神的后花園”喀納斯,你可以坐在岸邊,任夏季濕潤的風吹過臉頰,看熠熠生輝的陽光照射在清澈碧藍的湖面上。
喀納斯,攝影師@宗剛(請橫屏觀看)
夢里有千溝萬壑的五彩灘雅丹,你可以趕在日落時分前往,當余暉灑在丘陵時,記錄下五彩灘的浪漫時刻。
布爾津五彩灘,攝影@讀者·龐泳
夢里有“童話王國”禾木村,你可以走進圖瓦人的小木屋,與熱情好客、熱愛音樂的圖瓦人學幾句民族歌曲,聽聽他們的民族故事。
(禾木村,圖源@Veer圖庫)
夢里有“西北第一村”白哈巴,山上茂密挺拔的松樹林延伸至村中,穿林而過的哈巴河蜿蜒靈秀,牧民打馬而歸、炊煙裊裊升起,聚成了最樸實的煙火氣息。
位于中國版圖雄雞尾羽的白哈巴村
夢里有駝鈴陣陣的可可托海,綠草如蓋、壯美大氣的可可蘇里濕地和伊雷木湖,與傳奇的三號礦坑一起成為可可托海最引以為傲的關鍵詞。
可可托海小鎮秋色,攝影@讀者·龐泳
夢里有劇中男主角巴太,策馬奔騰的那仁草原,這里夏季山花競相綻放,那仁河宛如玉帶般游龍其間,藍天通透、白云朵朵、陽光灑落,只消一眼就醉了。
《我的阿勒泰》劇照
在夢里你還會看見阿爾泰半山腰上由西伯利亞紅松、云杉、冷杉形成的“泰加林”景觀(寒溫帶針葉林)。
會看見額爾齊斯河賜予阿勒泰水草豐美、面積廣闊的草原,看見向西流淌的烏倫古河,是如何喚起沿途無限生機,最終注入了烏倫古湖。
烏倫古湖,攝影@VIP讀者·國門大叔
會看見阿勒泰牧民們騎著馬,趕著牛羊、馱著氈房,從春牧場向阿爾泰山北部進發,來到位于富蘊縣城以外,110公里以外的薩依恒布拉克夏牧場……
(劇中說的彩虹布拉克就是薩依恒布拉克,關于村名還有個美麗的誤會)
說實話,小編最近心里常常在想,要是阿勒泰沒有那么遠就好了啊,但寫到這里又突然覺得,不,阿勒泰就應該是遙遠的。
正是因為足夠遙遠,阿勒泰才如此純真自然、可愛美麗,沒有摻雜一絲雜質,又給足了世人想象空間。
(在阿勒泰偶遇駱駝與牛羊群(這么一對比駱駝真的好大啊...),攝影@VIP讀者·盧比肯)
你不知道何時會遇見阿勒泰,但你知道它就在那,安靜地等待朋友們的到來,它傾聽、撫慰著內耗空虛的心靈,又送走喜悅、滿足的臉龐。
劇中有句臺詞說“再顛簸的生活 也要閃亮地過呀”
所以今年夏天,我們一起閃亮地去阿勒泰吧!
G219北疆段自駕線路圖,制圖@《中國自駕地理》
可可托海,這里有深情的牧羊人,更有共和國不屈的脊梁,太多的傳奇往事,在這片土地上靜靜地等待每一個過往的人。
下一次去阿勒泰,別忘記到可可托海看三號礦坑呀!
來源:中國自駕地理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