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俠片里有一句婦孺皆知的臺詞:天下武功出少林。不管少林武功在現實中是不是這樣厲害,至少在文學領域奠定了少林武學在江湖上的老大地位。如果借用這個句式在國際反恐領域尋找一個“老大”,那就會有“天下極端宗教組織出穆斯林兄弟會”這個說法。
不過此處提到的“穆斯林兄弟會”,指的是小學老師哈桑·班納在埃及創立的穆斯林兄弟會,簡稱埃及穆兄會。由于埃及穆兄會放開了加盟條件,它的分公司遍布整個世界,有的在明處有的在暗處,有的低調有的高調。在其巨大影響下,全球叫得上名字的恐怖組織或極端組織,多多少少都跟埃及穆兄會有關系,要么其創始人是該組織成員,要么該組織引進過埃及穆兄會的指導思想。
埃及穆兄會的名氣太大,給敘穆兄會造成了嚴重困擾,不明真相的人在聽說“敘利亞穆斯林兄弟會”的時候,第一反應都認為它是埃及穆兄會在敘利亞的分公司,就像有人第一次聽說巴勒斯坦時,會本能地以為它跟巴基斯坦有某種親密關系。為此敘穆兄會也很苦惱,該組織不厭其煩地否認,既否認雙方在組織上有隸屬關系,還否認雙方在經濟上有資金往來,并在每次精疲力竭的否認最后,不忘加上那句通俗易懂的最終陳述:我們之間除了名稱中有個相同的關鍵詞外,沒有其他任何相似之處。
局勢君以嚴謹的學術態度多方考證,事實也確實如此。全世界還沒有哪位伊斯蘭宗教學者站出來反駁敘穆兄會的說法,當然也沒有人成功論證出雙方有隸屬關系。這兩個組織在結構上完全不同,埃及穆兄會等級森嚴權力集中,就像一棟結構穩定設計精密的高級大酒店,內部有一套嚴密的控制通道,確保了大廈頂端的指令可以直達最底層員工。但敘穆兄會完全不同,相比之下它就像個雜亂的小區,里面既有筒子樓也有獨棟別墅,小區的名字叫做“敘利亞穆斯林兄弟會”。
創始人穆斯塔法·西巴伊豎起“敘穆兄會”的大旗后,邀請全國各地發展了好幾十年的伊斯蘭宗教團體,以入伙的方式整體加入組織,這些社團換了門頭和招牌,搖身一變成了敘穆兄會在各地的分公司,原來的領導班子不動、作息時間不動、日常工作不動,甚至理念和觀點也不怎么動。這種做法的好處顯而易見,那就是組織規模得以迅速擴張,就像某類酒店或房產中介,全國各地收購加盟,幾個月就能開遍全國。
但是收購來的分公司各自為政,敘穆兄會總部對它們沒有嚴格的控制力和約束力,最高領導層的命令很難順利抵達基層,中間商各種加價兌水,可以說權力分散是該組織后來一切悲劇的根源。那么兩個結構完全不同的組織,說它們之間沒有關系也就相當合理了,就比如你不能因為一輛老頭樂和保時捷外形相似,就認為老頭樂是保時捷的親民版,很多事不能憑感覺和經驗下結論,尤其是看似簡單的現象。
在敘穆兄會成立的第二年,也就是1946年,敘利亞搭上二戰結束的便車,擺脫法國人取得國家獨立,這對敘穆兄會來說是趕上了好時候,值得他們歡呼雀躍。因為一個國家剛獨立時,政壇會空出大量位置等著知識精英和政治精英去填補。這就好比上個月剛注冊了公司,原本處于壟斷地位的行業外企就宣布撤離,把整個市場扔在那里,你說新公司老板能不激動嗎!
激動萬分的敘穆兄會吹響了進軍政壇的號角。在1949年召開的制憲會議上,該組織以“伊斯蘭陣營”為旗號參加大選,順利拿到了4個議員席位。成績雖然很一般,但對一個剛成立的組織而言,這是個充滿希望的開始。安慰的話說完了,咱還是得分析一下具體原因,敘穆兄會成立4年也不短了,況且成員遍布全國規模龐大,為何僅僅到手4個議會席位呢?原因我們需要解釋一下。
在法國之前敘利亞歸奧斯曼土耳其管,一戰肢解了土耳其后,敘利亞就到了法國人手里。在法國人28年的統治期間,敘利亞的穆斯林群體被有意打壓,國家的政治權力和經濟權力落在基督徒和宗教少數派的手里,以少數制衡多數,是當時全球殖民者的流行手段。因此法國人剛剛離開的選舉還帶有過去的慣性,基督徒以其掌握的優勢資源控制了議會,敘穆兄會這樣的新手屬于還沒度過適應期。后來稱霸敘利亞政壇兼敘穆兄會不共戴天的對手復興黨,當時只收獲了1個席位,這讓敘穆兄會心里非常平衡。
在創辦敘穆兄會之初,西巴伊沒想過自己國家哪年才能獨立,所以當時他給組織定了3個奮斗目標,一是振興伊斯蘭教,二是反對殖民統治,三是促進社會進步。但是萬萬沒想到,第2個目標第二年意外實現了,這多少讓他有點措手不及,在倉促參選獲得4個名額后,他開會對組織目標進行了補充,加入了參與國家治理的內容。借著新國家對黨派管理制度的不完善,敘穆兄會抓住機會迅速擴張,其成員遍布社會的各個角落,向著“國中之國”的狀態前進,以至于該組織當時的領導人放出豪言壯語:在敘利亞推動新的革命。
1950年敘利亞舉行獨立后的第1次憲法修訂會議,在會上敘穆兄會堅持把伊斯蘭教定為國教,在會場引發了一場激烈的辯論和爭吵。按理說敘利亞多數人信仰伊斯蘭教,這個提議不該有太大爭議,但問題在于伊斯蘭教的派系很多,僅在敘利亞就有德魯茲派、阿拉維派和伊斯梅爾派,更大的問題是長期掌握政治權力和經濟權力的基督徒,他們在議會擁有根深蒂固的影響力和控制力,最后玩其他宗教的人也不同意,比如猶太教。
但令人意外的是,這個充滿爭議的提案居然在1950年4月6日的表決現場,以13:10的結果被通過了,憲法委員會敲桌子宣布了批準。這個結果體現出信仰人數的優勢,也表明敘利亞穆斯林們決定為自己代言。敘穆兄會而不是其他組織提出這個議題,表明該組織骨子里的最終政治目標,是要把敘利亞建成一個伊斯蘭宗教國家,像伊朗那種政教合一的版本。
然而事情的進展就像現實生活一樣不順,基督徒和其他教派越想越氣,進而組團大吵大鬧,議會不得不再次召開會議討論,對之前的方案進行了修改,刪掉伊斯蘭教是國教的內容,改為伊斯蘭教是國家法律的重要參考來源,并規定敘利亞總統必須信仰伊斯蘭教。這個修改勉強得到各方認可,敘穆兄會畢竟是議會的少數派,對于這個結果它表示也能接受。說明敘穆兄會遇到問題時可以商量,這種退讓和妥協,有一個貼切的專業詞匯可以總結:政治實用主義。
1958年敘利亞跟現在的埃及合并了,具體來說是敘利亞主動要求加入埃及,多次申請洽談后埃及同意接收,最終兩國在1958年2月組成了名叫“阿拉伯聯合共和國”的新國家,簡稱“阿聯”,時任埃及總統納賽爾做了阿聯總統。納賽爾在同意這樁生意前提過3個條件,第一是解散所有政黨,第二是軍隊不干政,第三是得敘利亞人公投同意。那么根據第一個條件,蓬勃發展的超級組織敘穆兄會就被強制解散了,這就像一個風頭正盛的大公司被強制注銷,無論老板還是員工都非常憤怒,遍布各地的成員紛紛反抗埃及政府。
合并之后的日子過得并不盡如人意,強勢的納賽爾把自己人安排在新政府的各個角落,甚至安排到敘利亞的地方政府機關,原來的敘利亞軍官被排除在阿聯軍方決策層,敘利亞的情報機構和安全部門也被埃及一手控制。掌握了基本盤后,納賽爾把埃及的經濟、金融、貿易、土地等所有政策,原封不動搬到敘利亞強制推行,敘利亞人苦不堪言。悟性高的同學應該已經看明白了,這是敘利亞再次被吞并或被殖民。1961年在民眾遞交請愿書被拒后,一群年輕的敘利亞軍官發動政變,趕走埃及官員占領大馬士革宣布敘利亞不跟埃及玩了。再次獨立后政黨活動被放開,敘穆兄會敲鑼打鼓,又一次走上了政治舞臺。
1961年離開埃及后的國會選舉中,敘穆兄會積極報名參加,收獲了10個議會席位,在隨后組建新政府時,敘穆兄會幾位代表拿到了部長職務,當時該組織的領袖伊薩姆·阿塔爾甚至收到了做副總理的邀請函。這是敘穆兄會最好的成績,終其80年顛沛曲折的歷史,再也沒有取得過超越這一次的政治成績,原因并非它沒有這個實力,而是后來它被反復打擊摧殘并定性為非法組織,根本就沒有合法參政的資格和機會。
話說它這個最佳歷史成績,是跟它自己相比的結果,要是跟其他組織相比的話,這成績當然也不怎么樣。10個席位數就決定了它注定是敘利亞政壇的少數派,也不可避免地淪為敘利亞政壇的反對黨,而其宗教立場又決定了它與非伊斯蘭黨派的對立,尤其是后來執政的復興黨的獨立。復興黨上臺后變成敘穆兄會最大的政治對手,與復興黨的殘酷斗爭,占據了敘穆兄會后來的歷史。那么這個復興黨是個什么樣的組織呢?且聽下回分解。
局勢君的政治課
有意思、有深度、有視野!
一起學習,今天的你比昨天更優秀!
(點擊鏈接查看詳情)
【轉載隨意,但請保留出處】
下期更精彩↘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