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顧過往,威馬汽車已經被淘汰,高合汽車直播救命、艱難重組,恒馳汽車還未面世就出局,只有比亞迪、理想和埃安等少數幾家車企盈利,有的車企每年虧損百億,但留下來的都是實力雄厚的玩家。2024年,仿佛是新能源汽車時代的一個重要分水嶺,這半年來產生了很多具有里程碑式的事件和現象,在中國汽車史上留下了濃厚的一筆。
據CleanTechnica公布的數據顯示,今年一季度,在全球最暢銷的20款電動車型中,中國車型上榜數量達到了16席?;谌a業鏈深度融合和協同賦能,我國從生產第一輛新能源汽車到第1000萬輛,用了27年;從第1000萬輛到突破2000萬輛,僅用了17個月。
這半年,中國新能源汽車零售滲透率達到歷史高位50.39%,買新能源汽車的人首次超過燃油車,原定于2035年實現的新能源占比超過50%的目標,有可能在2025年提前十年實現。滲透率越高越表明市場需求越強,供給端的競爭越激烈,各大車企都希望在這個關鍵節點搶占市場鞏固江湖地位。
這半年,中國新能源汽車基本上告別高價時代,進入價格戰和瘋狂內卷的時期。原先的新能源汽車動輒40萬元起,甚至被廣大網友調侃“窮的只能買BBA了”。這一局面在今年徹底被改變,廣大車企不斷探索價格下限,“以價換量”成為中長期戰略,不僅卷價格,還卷設計、卷續航、卷智駕、卷價值,導致燃油車價格不斷走低,甚至腰斬。
這半年,小米汽車正式量產交付,仍然延續著小米手機的打法,使得小米汽車在“工業設計、性價比、智能體驗、企業家IP”等方面玩的如火純青,小米汽車就像是一條鯰魚攪動著整個汽車市場,上演著良幣驅逐劣幣,重新定義了新能源汽車的競爭。這股新力量的出現甚至讓中國造車勢力更加團結,而非前期的惡性競爭。
這半年,在雷軍、周鴻祎和余承東的積極示范和引導下,很多車企掌門人開始從幕后到臺前做起了企業家IP,為教育市場、獲取客戶做出了很多努力。很顯然,像房地產和汽車這些大宗商品的營銷策略,代表公司實力的一把手要遠比明星代言更有說服力。
這半年,燃油車的競爭力逐漸衰退,在新能源汽車領域,豪華品牌的認知被模糊淡化,僅剩下豪華車型的概念。本著“多生孩子好打架”的原則,越來越多的車企創建子品牌,覆蓋更多車型和價格。比如比亞迪的仰望系列售價百萬,海鷗只需要8萬元左右;蔚來ET9售價80萬元,子品牌樂道20萬元左右。不像燃油車時代的保時捷、路虎、BBA,品牌調性、價格定位就是往高端市場打,而國產新能源汽車在車型、價格、品牌上做出了隔離,選擇全方位滲透市場。現在人們買豪華車重點考慮仰望、理想、蔚來、極氪、華為“四界”等國產品牌。
這半年,第十八屆北京國際車展盛大開幕,來自全球十幾個國家、100多個汽車品牌參展、兩萬多名記者報道。國產新能源汽車成為全球矚目的焦點,參展嘉賓上到總理、部長、省長,下到各大車企掌門人都在為國產新能源汽車站臺搖旗吶喊,舉全國之力助力中國汽車工業的崛起,這種規格是史無前例的。
這半年,中國取代日本成為全球第一大汽車出口國,國產新能源汽車從產品出海,邁向“產能出海+產業鏈出?!?,車企們開啟全球化版圖,加速海外工廠和配套產業鏈的建設,零部件采購、整車生產、充電樁網絡可以全部一站式完成,海外產能達產的高峰時刻來臨。
這半年,吉利旗下極氪汽車登陸紐交所,從品牌發布到成功IPO僅用了37個月,創下中國造車勢力最快上市記錄。背靠大樹好乘涼,接下來會有更多車企子品牌尋求獨立融資上市,中國新能源汽車格局大定,從群雄逐鹿到諸侯爭霸,開啟做大做強的新階段。
這半年,恒大許家印基本涼涼,馬云銷聲匿跡,雷軍、余承東的工作重點從手機業務轉向了汽車業務,不會開車、搞網絡安全的周鴻祎成為了汽車頂流。從房地產到互聯網,從移動互聯網到人工智能,再到今天的新能源汽車,每個時代都有一個時代的代言人,風水輪流轉,最正確的事就是始終堅持政治正確,也驗證了人民日報的那句話:“只有時代下的馬云,沒有馬云時代”。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