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們都在期待的新一期自駕沙龍,它來了它來了!
上周一的投票結果新鮮出爐,眾望所歸,“冠軍”線是更為廣闊壯美的
陜青甘(河西走廊)線。
(陜青甘自駕線路圖,制圖@《中國自駕地理》)
這的確是一條讓人熱血沸騰的線路。
河西走廊+柴達木盆地兩大殺手锏,既有奪人眼球的大美風光,又有歷史厚重的人文氣息。
(嘉峪關與祁連山,圖源@Veer圖庫)
這條線,承載了千年的歷史文化,孕育出無數的故事傳說,見證過太多的輝煌與滄桑。
這一次就讓我們心懷敬畏,一起以自駕沙龍的方式,踏上這片神奇的土地。
自駕沙龍=游玩+交流+學習+提高。
6月26日~7月8日(13天),老邁狼將與新老好友一起出發,一邊自駕游玩,一邊交流歷史人文地理,順便進行自駕越野知識技能培訓,一舉三得!
追隨張騫與玄奘的足跡,我們的行程也從西安作為首發站,由此化作大西北的風,一路向西。
那里有滋養走廊綠洲的祁連雪山,有駝鈴回響“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的金色沙漠,有遍地“黃金”、絕美秘境地扎堆的柴達木盆地……
此外,更有草原、湖泊、彩丘、雅丹,點綴著這片蒼茫且孤傲的大地。
(大漠風光,攝影@讀者·陸邢華)
1.天水
天水,不只有一口麻辣鮮香的麻辣燙,它厚重的歷史文化,更值得“嘗鮮”。
天水,絲綢之路西出長安的第一重鎮,也是戍衛關中的最后一道防線,素有“西北咽喉”“甘肅門戶”“隴上江南”的美稱。
從伏羲故里到秦人始封之地,從三國古戰場到東西文明交匯之所……今天的天水,早已失去“龍興之地”的光環,歷經時間的洗禮,這座老城反而顯得靜謐安詳,如同崖壁上端坐千年,被譽為東方雕塑館的麥積山石窟。
(麥積山石窟,攝影@讀者·珠江Aaron超現實)
2.蘭州
蘭州,黃河唯一穿城而過的省會城市,與此同時,湍急的腳步緩了下來,可謂備受偏愛。
早在它被漢武帝命名為金城之后,就擁抱了歷朝歷代的移民,之后又匯聚了五湖四海的建設者,賦予蘭州如黃河一般開放包容的胸懷。
作為多數旅行者的起始點、中轉站,如果沒有太多時間了解蘭州,則需記住“一面、一書、一河、一橋”——一牛肉面、《讀者》、黃河以及中山鐵橋(天下黃河第一橋)。橫渡黃河的鐵橋,每個蘭州人都抹不去的記憶底片,見證蘭州百年滄桑巨變。
(蘭州中山鐵橋,圖源@Veer圖庫)
3.武威、張掖
離開蘭州,過烏鞘嶺,便正式進入河西走廊,大西北的壯闊徐徐展開。
由祁連山冰雪融水滋養出來的河西走廊,地理優勢絕無僅有,是中原與西域間的黃金通道,連通了偉大的絲綢之路,叩開了理解中國多元文化的大門。
來到河西的第一站,是古稱“涼州”的武威,一度是我國北方的佛教中心,天梯山石窟開啟了一種“涼州(佛教造像)模式”。
如果說武威的美在于人文之美,那么張掖的美則更為直白狂放。焉支山下的山丹軍馬場草原遼闊廣袤,尤見昔日金戈鐵馬的榮光;祁連山北麓的七彩“丹霞”(實為彩丘),于荒蠻中詮釋最絢爛的西北色彩……
(張掖七彩丘陵,攝影@KK)
(不同于七彩“丹霞”以色取勝,張掖的冰溝丹霞則是以形取勝,被評為“窗欞狀宮殿式丹霞地貌中國第一”,圖源@圖蟲創意)
4.酒泉、敦煌
離開張掖一路向西,就來到了“天下第一雄關”嘉峪關,一座在戈壁灘上崛起的城市,明代萬里長城的西端起點。
因處于長城文化與絲路文化的交匯點,又是西域進入中原的第一關隘,這里不僅保衛著西北邊防安全,同時也維護著明代絲路的暢通。
繼續往西,過玉門、瓜州,來到敦煌,河西走廊就進入尾聲了。西漢時,敦煌和酒泉分屬兩個郡,但現在已歸屬酒泉市管轄了。
大漠深處的敦煌,河西走廊上最耀眼的存在,它地位超然,是地理、商貿、文化的十字路口,是世界文明的大熔爐,莫高窟便是解開敦煌密碼的文化縮影。與此同時,敦煌也是中國人永遠的痛,我們所失去的寶藏,不知何時才能回來……
(從嘉峪關看祁連山,圖源@Veer圖庫)
(莫高窟,攝影@VIP讀者·強)
(鳴沙山與月牙泉,沙山與湖泊共存的奇異景觀,圖源@Veer圖庫)
5.大柴旦
翻過當金山不久,就離開了甘肅,進入青海。這也意味著從祁連山脈,過渡到了柴達木盆地。
柴達木盆地是中國最干旱的地區之一,表面上是殘酷的荒原,地下卻是豐富的礦產資源,還衍生出無數顏色各異的美麗湖泊,被自駕旅行者們奉為秘境。
大柴旦是個布滿鹽湖與礦山的小鎮,清澈碧綠、宛如大地寶石的大、小柴旦翡翠湖最不能錯過。
再往西行,則是中國面積最大的丹霞地貌群,置身在這遼遠蒼茫中,人如滄海一粟,迎接你的將會是國內最大的風蝕土林群南八仙魔鬼城,以及世上唯一的“水上軍艦”水上雅丹。再往后,則是G315的網紅打卡地U型公路。
(大柴旦翡翠湖,攝影@讀者·閑來遠去)
(南八仙魔鬼城雅丹,攝影@VIP讀者·XinYi)
(烏素特水上雅丹,“萬艦齊發”,攝影@梟狼)
6.格爾木
從G315拐進G215往格爾木方向走的時候,首先會遇見極美的察爾汗鹽湖。面積達5800多平方公里,相當于56個茶卡鹽湖,是亞洲最大的天然鹽湖,據說僅鹽湖中的食鹽,就足夠全世界人口吃上2000多年。
隨后則是萬丈鹽橋,屬于察爾汗鹽湖的一部分。這座鹽橋沒有橋墩、沒有鋼材,全部由鹽鋪就,厚達60米,每平米的承重可達60噸,足以在上面施工建造樓房。
從戈壁帳篷城到現代化大都市,格爾木因青藏公路而生,作為西藏的門戶,長期以來都是軍隊駐扎的兵站之一,也是西藏重要的物資補給儲備站。
對旅行者而言,這里只是青藏線上的中轉站和休整地,但其實不論是察爾汗鹽湖,還是茶卡鹽湖,抑或是新晉網紅打卡地東、西臺吉乃爾湖都在格爾木,是個實打實的“高原夢幻鹽湖城”。
(察爾汗鹽湖漫步,攝影@讀者·龐泳)
(西臺吉乃爾湖水上公路,攝影@閑來遠去)
離開格爾木,往東沿著昆侖山的支脈布爾汗布達山,走G109或京藏高速G6,一路過都蘭、茶卡、青海湖,就能抵達我們此次行程的終點西寧。
還未過癮的朋友,可以好好休整一番,往南入藏開啟一段新的旅程。
(位于西寧城區的塔爾寺,攝影@讀者·龐泳)
如果說自駕旅行的1.0版本是“去哪兒的打卡游”,那么升級版本應該是“怎么玩”和“跟誰玩”。
這個暑期,6月26日~7月8日,我們將全路況安全駕控訓練營的部分課件融入這條陜青甘(河西走廊)自駕線。
將由老邁狼隨行,一路風光,深度閱讀,沿途結合所見所聞,開啟自駕版的地理歷史人文“研學”!
來源:中國自駕地理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