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 是 自 駕 地 理 的第498篇 原 創 主 文-
中國的大陸海岸線,北起遼寧丹東、南達廣西防城港,縱跨渤海、黃海、東海、南海四大海域。
面向渤海的遼寧,是東北三省唯一的沿海省份,吉林與黑龍江都是“望洋興嘆”的內陸省份。
但倘若你翻開地圖,深入吉林延邊的琿春市,順著圖們江南流的江水,會發現琿春與日本海近在咫尺,只缺最后的15公里。
這短短的15公里,曾經屬于中國內河的一部分,如今卻成為鎖死中國通往日本海出海口的巨鑰,發生了什么?
壹、被遺忘的邊疆傷痛
發源于長白山,主峰白云峰東麓的圖們江,在15世紀之前主要由中國的少數民族女真所占領。
明朝成立后,為了更好地牽制與抗衡北方的蒙古勢力,明廷不斷招撫收編女真人,在圖們江兩岸廣泛設置衛所。
明太祖坐像(正像),為南薰殿舊藏的兩張明太祖正像之一,現藏臺北故宮博物院。(PS:地包天的“鞋拔子”異像其實是朱元璋兒子朱棣搞出的鬼,真正的明太祖長得還是非常眉清目秀滴。)
后來朱元璋與高麗因領土問題產生了爭議,他給高麗王發了道詔書說“鐵嶺北、東、西之地舊屬開元者,遼東統之。鐵嶺之南舊屬高麗者,本國統之。各正疆境,毋侵越。”
明朝此舉是試圖以在鴨綠江一帶設置的鐵嶺衛為界,劃分與高麗的疆域,但高麗君臣稱鐵嶺以北的部分州鎮歷來都是高麗的領土,咋就劃給你們了!
PS:也有多數文獻認為,鐵嶺衛最初的設置地點是在奉集縣(今遼寧沈陽東南奉集堡),而后才遷移至銀州(今遼寧鐵嶺)。
明代遼東都司中的鐵嶺衛所在位置,圖源@譚其驤《中國歷史地圖集》
于是在主戰派的強烈反應下,高麗王帶兵進攻遼東半島、征討明軍,但這時候高麗大將李成桂跳出來表示反對,這一路上又是江水泛濫行軍困難,又是糧餉不濟餓得發昏,這哪打得過明軍啊,趕緊回吧。
不過高麗王沒搭理他,這李成桂也是個狠人,果斷決定在威化島回軍,帶領軍隊殺回了首都,推翻高麗王朝的統治,建立了“李氏王朝”,并請求朱元璋賜了新的國號:朝鮮。
李成桂畫象
而為了安撫新生的李氏政權,明朝也主動后退一步,將先前設置的鐵嶺衛從鴨綠江以南撤回到以北。
但李成桂只是表面上對明朝俯首稱臣,卻暗地里剿殺、驅趕女真部落,不斷向北擴張領土。
高麗向著鴨綠江的北擴
明朝當時忙著對付蒙古人,對周邊小國都是能忍則忍,于是李朝不斷兼并圖們江一帶的女真各部,沿圖們江南岸設置了六個鎮。
當時的皇帝覺得無所謂,反正整個朝鮮都是我的,這些地你們要就拿走吧,從此圖們江便成為了中朝兩國的界河。
圖們江及圖們市,圖源@維基百科
歷史的車輪不斷轉動,第二次鴉片戰爭戰敗后,《璦琿條約》《北京條約》讓中國失去了黑龍江以北、外興安嶺以南及烏蘇里江以東的領土。
并規定俄朝邊界以圖們江口,溯流而上15公里處為界,由此中國失去了日本海海岸線,吉林也萎縮成為一個內陸省份。
更荒謬的是當時派去負責勘定邊界的大臣,偷懶將埋設界碑的工作全權交給了俄方人員,俄方便借機將界碑上移,把琿春的敬信鎮也圈過去了。
要不是后來勘界大臣吳大徵與俄方據理力爭,于1885年重新簽訂了《中俄琿春東界約》,才將“土”字界碑往外推了回去。
并且商定“中國船只可以自由出入圖們江口,俄國不得對此進行阻攔。”,琿春才得以在清末民初獲得一絲喘息的機會。
吳大徽畫像
1938年,蘇軍與日本在琿春張鼓峰打了一仗前者勝利后將其控制區,推到了圖們江邊,僅給琿春留下一條通往防川的狹窄通道。
1950年朝鮮戰爭爆發,蘇軍又以向朝鮮運送軍事物資的名義,在圖們江上修建了一座俄朝鐵路大橋。
張鼓峰戰役紀念館
一直到1992年簽訂《關于中蘇國界東段的協定》,中國才重新恢復了圖們江的出海權,但仍然“無濟于事”。
一是俄朝鐵路大橋,至平均水位的高度不到10米,二是圖們江河泥沙淤積嚴重,導致水位變淺,只有體積較小、吃水深度較淺的船只能夠勉強通過,大型貨運船只更是無法通行。
圖們江上的俄朝鐵路大橋,攝影@讀者·珠江Aaron超現實
其實我們也曾提出由中方全部出資重新修一座新橋,不過因為種種原因,俄朝兩方一直無動于衷,這事兒也就一拖再拖了。
貳、從海棠葉到東方雄雞
好在今年五月份,一個好消息傳到了琿春!中俄在兩國建交75周年的聯合聲明中提出:“雙方將同朝鮮就中國船只經圖們江下游出海航行事宜,開展建設性對話”
一旦對話成功,不僅意味著吉林,重新擁有了一個出海口,更將帶動整個東北地區的經濟發展。
(除了圖們江出海口,中俄萬字聯合聲明中還有重量級內容,圖源@觀察者網)
不過也有不少朋友對圖們江出海口的作用表示擔憂,圖們江真的能成為東北振興的“救命稻草”嗎?是否將圖們江口的作用神話了呢?
如果從地理條件上說圖們江江道航線短、運力小,還有大半年時間結冰,加上遠離人口、城市、物資、密集的核心區域東北平原,恐怕很難影響到東北全局。
咱也不去評判正確與否,但我覺得吧有總比沒有好,開放了總比一直被鎖著強,更別說那本來就是中國的領土。
回顧1840年到1949年的關于屈辱與抗爭的中國近代史,便會發現這一百多年來,我們逐漸從一朵艷麗的“中華海棠葉”,變成一只傲立的“東方雄雞”,其中埋藏的傷痛實在是太多太多。
嘉慶二十五年(1820年)的中國版圖似一葉美麗的秋海棠
2023年官方發布的中國版圖
但1949年之后,我國再沒有在任何一場戰役中丟失過任何一寸國土,如:1962年的中印邊境自衛反擊戰,1969年的珍寶島戰役,1979年的對越自衛反擊戰等。
同時還廢除了一系列不平等條約陸陸續續收復了領土,如:1955年,收回旅順島、大連灣,1963年,收回喀喇昆侖走廊,2004年,收回銀龍島與黑瞎子島。
這無不表明了我國捍衛領土主權的堅定決心與實力。
黑瞎子島,圖源@veer圖庫
或許你很少聽見這些名字,但有兩處回歸之地必定是所有國人感觸最深的地方,1997年回歸的香港與1999年回歸的澳門。
自回歸以來,來自內地的訪港訪澳人數直線上升,而粵港澳大灣區的成立及港珠澳大橋通車等一系列舉措,無疑能夠使粵港澳三地實現互利共贏、共同發展。
港珠澳大橋線路示意圖 制圖@《中國自駕地理》 (請橫屏觀看)
而同樣的圖們江出海口作為刺在國人心中一根隱隱作痛的針,如今也終于有機會重新開放。
不僅能讓中國多擁有一個出海通道,更有望與大連港一起成為東三省璀璨的“雙子星”,共同助力書寫中國經濟發展的新篇章。
另外,再偷偷開個玩笑,我們平時常說中國“三山五岳、五湖四海”,以后是不是可以說“五湖五海”了。
叁、我們的征途是星辰大海
當我們將目光從歷史回到當下,回到琿春這座小城,你會發現它竟是如此地與眾不同,噢對了忘了說,琿春的“琿”字大家可別讀錯啦,念“hún”喔,不是“huī”。
老袁2021年環中國途經琿春,打卡圖們江第一碼頭
一走出琿春高鐵站,轉身抬頭你就會看到用中朝俄英四種文字寫成的“琿春站”,如果你嗅覺敏感的話,接著還可能會聞到空氣中飄來的陣陣海腥味兒。
畢竟琿春作為東北亞重要的海產品加工集散地之一,可是一個名副其實的“海鮮城”,來自俄朝的魚、蝦、蟹、貝等水產品經口岸運輸到琿春加工,再銷往國內外市場。
琿春口岸,攝影@讀者·珠江Aaron超現實
值得一提的是每年從琿春口岸入境的帝王蟹超過150萬只,可能你現在嘴里正在吃的帝王蟹就來自琿春。
所以要是你來到琿春,必不可錯過的就是海鮮,而且并不需要復雜的做法,只需要簡單的清蒸,就能夠保留食材本身的咸鮮味,美味無比。
PS:琿春有不少海鮮批發店都是可以提供加工服務的,挑一家進去吃就行。
“樸實無華”的帝王蟹
當然了解琿春這座小城的最好方式還是在琿春街頭漫步,作為吉林省唯一的對俄口岸城市,自從去年中俄免簽雙向重啟后,琿春街頭幾乎隨處可見金發碧眼的俄羅斯游客,非旺季時俄羅斯游客甚至多于國內游客。
你可能還會發現這里的店名隨意得有些搞笑,什么“嗨噼(Happy)超市”、“李大蛤蟆”、“犟老頭烤鵝”,總是能在不經意間讓你莫名其妙笑出聲。
(琿春“東方第一村”,攝影@袁健雄)
逐漸靠近海岸線,防川村那座“一眼望三國”的龍虎閣是旅行者絕對不會錯過的打卡點,南望是俄朝鐵路大橋,西邊是朝鮮、東邊則是俄羅斯,遠眺便是煙波浩渺的日本海。
如今琿春市在防川修建了一條環形木棧道,在一眼望三國的同時,還能獲得更舒適的觀景體驗。
龍虎閣,攝影@讀者·珠江Aaron超現實
一眼望三國,攝影@讀者·珠江Aaron超現實
你還可以在最高峰老爺嶺上迎接東方的第一縷曙光,再在這曙光照耀下,駛上“北疆邊境大通道”G331,感受中國邊境線上的更多精彩與神秘。
沿著邊境線蜿蜒曲折的G331,從遼寧丹東出發,在吉林省走過了絕美的1438公里,串起了鴨綠江、圖們江等,一路上都有凜凜長白相伴。
途經琿春的G331丹東-撫遠段示意圖,制圖@《中國自駕地理》
從琿春出發,你可以在圖們口岸看國旗飄揚,在長白十五道溝欣賞因火山噴發而形成的玄武巖柱狀節理或者探尋高句麗王城遺址,打卡“東北第一國門”。
倘若你繼續向西,更能遇見邊境線上的濕地、草原、雪山、冰川、戈壁、荒漠等自然景觀,最終到達新疆阿勒泰。
阿勒泰禾木村,圖源@Veer圖庫
現在的琿春,總被說是一個很憋屈的城市,但相信當圖們江入海口真正開放后,中國船只將再次從圖們江揚帆起航。
屆時琿春將不僅能“一眼望三國”,更能“一船通多國”,說不定我們還能沿著海岸線,一路自駕前往海參崴、庫頁島。
中國曾經的第一大島嶼,制圖@《中國自駕地理》
“我們的征途是星辰大海,我們的腳下是行者無疆。”當中國國力越發強盛,期待我們能夠到達更遠的遠方,看見更遼闊的大海。
琿春,雁鳴聞三國,虎嘯驚三疆,這座異國風情碰撞的邊境小城,正攜著東方第一縷曙光,靜候人們的到來。
來源:中國自駕地理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