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思考敘穆兄會的對手問題時,局勢君想起了我們自身,在一個人成長的過程中,他的同學、同事、朋友、親戚、同行等所有身邊的過客,都可能在某個時間段成為他的對手,甚至某一天頓悟到自己才是最主要的對手。從廣義角度來說,敘穆兄會面臨的情況是類似的,要找它的對手能找出一大堆來,比如敘利亞各地的宗教組織,各級政府機構,其他反對派團體,它自己在各地的基層組織,各分支機構的內部成員等等,如果要從這四面楚歌的境遇中評選出改變其命運的對手,那必須是“阿拉伯社會主義復興黨”,簡稱復興黨。
復興黨發源于敘利亞,但成名于伊拉克。2003年以前的幾十年里,薩達姆因為反美而在我國有很高的知名度,他當時的身份是伊拉克復興黨的大老板,但凡出現薩達姆的新聞,不可避免地提到他的職務和頭銜,“復興黨”作為定語反復刷屏,薩達姆的高調帶火了復興黨。2003年3月伊拉克戰爭爆發,同年12月薩達姆從老家地窖里被揪出來,那年是他為提升復興黨的知名度做的最后一次貢獻。關了3年后薩達姆被吊死,復興黨連同伊拉克也就逐漸從我們的媒體上消失了,“復興黨”重回陌生狀態。
現在的敘利亞總統阿薩德,是敘利亞復興黨的大老板,因為薩達姆和阿薩德這些代言人本身的特征,導致復興黨這個組織一直被負面形容詞籠罩,而且總是帶有強烈的軍事色彩,但是1947年宣布成立該黨的那幫人,卻是如假包換毫無水分的高級知識分子,他們的理想遠大,聲稱要抵制一切殖民主義和封建主義,要反對西方文化入侵,追求整個阿拉伯民族的獨立,概括下來就是要復興阿拉伯民族,故而取名“阿拉伯復興黨”。
(撲克牌通緝令上的薩達姆)
復興黨認為:“宗教的盡頭是上帝,人民的盡頭是國家”,但敘穆兄會提出了異議,它認為“伊斯蘭教既是宗教又是國家”。兩者的理念一比較就知道,復興黨是世俗的,是政教分離的,是代表著先進的,讓它執政會建立一個“正常”國家;而敘穆兄會是神權的,是政教合一的,是相對落后的,讓它執政會建立一個宗教國家。這種幾乎對立的理念,就決定了敘穆兄會和復興黨的勢不兩立,就像兩個三觀不合的人,一旦在權力或利益上有了交集,爆發沖突是必然的事。只是在復興黨成立的早期,雙方尚且沒有權力和利益的交集,并且復興黨體量太小,還不足以引起敘穆兄會的重視。
剛剛掛牌成立的復興黨,看外表就是一幫高級知識分子組建的社團,既無法跟掌握政治權力與社會資源的基督教群體抗衡,也無法跟成員眾多的遜尼派穆斯林團體抗衡,對所有的政治對手毫無威脅。但是復興黨畢竟有統一阿拉伯世界的遠大理想,光靠嘴說筆寫那理想終成泡影,于是該組織就盯上了軍隊,這幫聰明人發現了軍人身上的一個痛點,自己可以解決。
話說在統治敘利亞的27年間,法國人使用了當時殖民屆慣用的伎倆:扶持宗教少數派打壓多數派,尤其是隸屬于什葉派的阿拉維派,大量進入軍隊。1946年敘利亞獨立后,當年充當“打手”的少數派們心里很慌,于是復興黨及時出現安慰他們惶恐的心,給他們畫大餅講阿拉伯大一統的時代,這些軍人像迎親人一樣擁抱了復興黨,批量宣誓入伙。于是復興黨用軍人武裝了自己的手腳,軍人用理論武裝了他們的頭腦,雙方各取所需攜手實現了理論與武力的結合。
這幫人善于鉆營就罷了,還趕上了創業的好時候。1948年以色列建國,整個阿拉伯世界想趁著以色列剛出爐聯手把它滅掉,這就是所謂的第一次中東戰爭,也是巴以沖突的源頭。如今以色列還在打哈馬斯,掐指一算雙方的沖突已經持續了一代人,你說這人生的意義是啥?當時復興黨趕上了這個風口,沒翅膀都要起飛啊,于是該組織大肆炒作阿拉伯民族統一、維護阿拉伯民族利益的理念,它這個概念炒得成功啊,復興黨作為一個敘利亞本土政治組織,迅速在周邊國家擴張成立分公司,到了1950年,約旦、黎巴嫩和伊拉克都出現了復興黨。
(敘利亞首都大馬士革)
1953年復興黨兼并了阿拉伯社會黨,吸收了社會主義思想中消滅階級、公平分配的理念,組織最終更名為“阿拉伯社會主義復興黨”。既然吸收了社會主義思想,那就必須要關心中下層,復興黨也確實這么做了。組織派出骨干分子下到農村地區,積極開展政治宣傳工作,號召消滅剝削和貧困,倡導土地改革,每到一處立刻吸收新成員并建立基層黨組織,通過發起群眾運動,極大地調動了農民的政治熱情。在城市復興黨也很重視工人和個體戶,還積極滲透到各種工會,組織領導了一系列罷工和示威活動。
其實寫到這兒已經能看出差別了。敘穆兄會是個宗教政治組織,其成員一定是穆斯林,而且脫離不了傳統家族勢力、宗族關系,以及部落特征等舊的文化枷鎖,并且局限在敘利亞國內。但是復興黨不一樣,其成員有學生、有農民、有軍人、有知識分子、有官員,跨越了階級和背景,非常具有現代性。1954年復興黨召開“二大”會議時,參會代表有來自黎巴嫩、伊拉克、約旦的國際代表。如果說彼時的復興黨朝著一個跨國企業的方向發展,那么敘穆兄會依然是個本土企業,而且還是個加工廠的形式。
復興黨的優勢很快在政治舞臺上有了碩果。1954年敘利亞議會大選,復興黨拿下22個席位,這是敘穆兄會望塵莫及的數字;在1956年的敘利亞新政府中,復興黨拿下了外交部長和經濟部長兩個職位,而敘穆兄會一輩子也沒碰過這些職位的邊。復興黨在政治上的成功,讓敘穆兄會感到眼紅和嫉妒,但是畢竟復興黨不是執政黨,雙方還不至于撕破臉。
(尼邁里、納賽爾和卡扎菲)
1957年敘利亞與埃及合并,復興黨是重要的推手。復興黨那年之所以做這么荒誕的事,一方面是它為阿拉伯世界扛大旗扛久了,多少有點飄,腦子里的宏圖大概是先和埃及合并,然后是約旦、伊拉克、黎巴嫩、沙特、也門...最后來個阿拉伯世界大一統;另一方面復興黨也有私心,它自己感覺那年的議會大選自己壓倒性取勝的概率不大,干脆另辟蹊徑和埃及合并,合并后自己一定是新政府的成員;第三方面是當年埃及總統納賽爾太火了,屬于紅得發紫的政治明星,抱他的大腿預計有很多好處。
結果納賽爾這人控制欲極強,而且毫無安全感,對待復興黨嚴格到變態,像某些男人一樣恨不得把老婆用鏈子鎖起來。當敘利亞和埃及合并為“阿拉伯聯合共和國”后,納賽爾就把敘利亞的所有政黨解散了,敘穆兄會被解散,復興黨也被解散。復興黨解散后其成員加入了納賽爾建立的“民族聯盟”,但敘穆兄會就啥也沒了,你說它能不恨復興黨嗎。然而復興黨也沒有平步青云,生性多疑的納賽爾處處排擠和打壓身邊的復興黨成員,唯恐它對自己捅刀子。從1958年開始,黎巴嫩、伊拉克的復興黨也遭到所在國打壓,這樣原本前途光明的明星組織復興黨就出問題了,像很多高速擴張的創業公司一樣,困境和危機下前路昏暗。
好在合并期間,盡管敘利亞復興黨被納賽爾取締了,但其他國家的還在,它們繼續承辦黨大會。1958年召開三大、1960年召開四大,會上各國代表吵成一團,一方面是納賽爾的鐵粉和黑粉之間爭吵,另一方面是有關如何整頓復興黨的爭吵。爭吵期間一個名為“軍事委員會”的秘密組織成立了,該組織反對納賽爾,也反對與埃及合并,堅持敘利亞獨立自主,其成員基本是年輕軍官因而被稱作“少壯派”,其中就有現任總統阿薩德的父親老阿薩德,當年他正好30歲,飛行員出身的他擔任阿聯空軍某中隊隊長。
(敘利亞前總統哈菲茲·阿薩德)
納賽爾的統治太讓人窒息,以至于敘利亞民眾和軍人全部粉轉路,普通人自然沒能力抗爭,但是軍人有。1961年9月,反埃及反納賽爾的敘利亞軍人發動政變,宣布與埃及的合并中止,原來被納賽爾取締的政黨紛紛站出來點贊轉發刷嘉年華,包括忍耐很久的敘穆兄會。但復興黨內部態度卻不統一,有人支持有人反對以至于出現了至少兩個“復興黨”,原因不是政治理念,而是擺脫不了的人性,合并后有一部分人身居要職,如果取消合并他們要失去一切甚至被追責,所以他們要為自己的前途和命運抗爭。
在此期間,那個少壯派“軍事委員會”的影響力越來越大,并在1963年參與了一場奪權的軍事政變。政變成功后復興黨逐步清理了所有支持納賽爾的人,33歲的哈菲茲·阿薩德也押中寶升任首都大馬士革的衛戍司令。這一年的后半年,復興黨正式成了敘利亞的執政黨,理念不合三觀不一致的后來者居然爬到了自己頭上,敘穆兄會那個恨啊。從這個時候開始,作為反對派和“在野黨”的敘穆兄會,才真正意識到自己的唯一對手是復興黨,其他的都可以忽略不計了。
局勢君的政治課
有意思、有深度、有視野!一起學習,今天的你比昨天更優秀!
【轉載隨意,但請保留出處】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