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養兒防老”這句話,是中國的傳統。但每每提起,總讓人覺得不是滋味。
很多父母一生努力奮斗,只為給子女創造一個舒適的成長環境,而子女也要理所當然地保證父母晚年生活的舒適。在傳統文化的浸潤下,無數人認為這就是孝順,這就是中華美德。
但在電視劇《天道》中,丁元英卻不這么認為,他說:如果養兒是為了防老,那就別說母愛有多偉大,充其量不過是一場交易。
本期文章將深度探討“孝順”的真實內涵,以及傳統孝道對人性的忽視。如果你也對上述丁元英的話有所質疑,不妨看看下面這3點質疑,你是否能解釋的通。
一、養兒是為了下一代,還是為了自己?
很多人認為,養兒是為了防老,所謂防老,就是晚年能從子女那,無條件地索取到體面生活所需的錢或物。哪個子女能讓老人晚年衣食無憂,那么大家都會公認這個孩子是孝順的。甚至在古代,“孝”還是衙門選拔的考核指標。
但實際上,一旦美德的背后是利益在作祟,美德就不再是美德了,而是虛偽的道德。
如果把天性,量化成了規定。給的多的,就是好子女,給的少的,就不該受待見。那么,有能力做得更好的,也只會做到及格線;沒能力做到及格線的,迫于道德壓力,也只能犧牲自己家庭,去“孝敬”老人。
在這樣的道德體系下,老子,子女,沒有一方心理能夠平衡,這樣的養兒防老,又是多少人想要的呢?于是,家庭破裂,各過各的。而這些的罪魁禍首,就是打得“孝順”旗號的傳統“孝道”!
二、沒能力為父母盡孝,就算不得孝順么?
相信很多人都聽過這樣一句話:父母在,不遠行,常回家看看。這句話在很多人聽來,是孝順,是道德,是義務。
但丁元英卻認為,這句話充滿交換的痕跡。
如果你養兒,就是為了防老。那么從你養孩子的一開始,就在他的身上壓上了債權。今天換尿布,晚年你要還給我;今天帶你吃冰淇淋,晚年你要還給我;今天帶你去旅游,晚年你要還給我。
孩子養到了20歲出頭大學畢業,那么,他的債累計多少了呢?這個債一生能不能還完呢?
三、誰讓現代社會的子女,沒法盡孝?
行文到這里,請各位記住,筆者不是反對父母與子女的愛,而是希望不要在上面加上數字,加上條件。別因為晚年不給父母端茶洗腳,沒有能力為父母提供體面的生活,就不再有資格成為父母的子女。
事實上,只有福利制度較差的社會,才會將父母的養老問題交給孩子,也只有這樣的社會,才會將激化父母和子女之間的矛盾,而將制度問題躲在后面,讓人看不見。
這才是“養兒防老”問題的根源!
四、結語。
養兒防老,對父母而言,是永遠做不成賺錢的買賣;對子女而言,是天生的債權,而且這種債權,比天高,比海深,一輩子還不完。請別讓這樣的文化,讓原本相信相愛的一家人,成了帶著假面的生意人。
好了,先說到這,歡迎在后臺聯系我。下期我們繼續介紹其他頂級思維,快速幫助你實現人生逆襲。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