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 是 自 駕 地 理 的 第 500 篇 原 創 主 文-
貴陽花果園,一個占地面積1830萬平方米,居住人口超40萬的亞洲最大小區,江湖人稱“宇宙第一神盤”。
這樣規模龐大的社區,出現在“地無三尺平”的貴陽,多少有點魔幻現實的感覺,更別說貴陽背后還是曾經的全國最窮省份貴州。
(密密麻麻的“水泥森林”)
從“天下第一貧瘠之地”到如今GDP增速跑贏全國,這匹山中“黑馬”究竟是如何實現逆風翻盤的?
壹、“地表破碎”的開局
前陣子東方甄選主播在直播中形容貴州地貌時,用了“山河破碎”一詞,導致貴州文旅刪除東方甄選所有相關視頻,該話題還沖上了熱搜第一。
這樣一個表達國土淪陷之悲痛的嚴肅詞匯,被“順口”用在此處,估計不少貴州朋友看了都窩火。
不過若從地理上分析,貴州乃至整個云貴高原的地貌,“破碎”二字還真的說對了。
因主體在云、貴兩省而得名的云貴高原,系中國四大高原之一,地處板塊邊界、地殼運動劇烈,大概沒有哪個高原比它更加崎嶇。
(8月3日至8月10日,我們將花8天時間圍繞烏蒙山區轉一圈,開啟一趟悠閑且體感舒適的旅程!感興趣的朋友可留言私信哦~)
(圖制作@中國自駕地理)
以烏蒙山為界,云南高原地勢更高,貴州高原山地與丘陵面積占了90%以上,更像是個“山地型高原”。
而如果說大自然是一位出色的書法家,那可能它在書寫貴州的時候,心情“不太美妙”,只因這里的山脈實在是橫七扭八。
(貴州山川地理圖,制圖@《中國自駕地理》)
西邊的烏蒙山像筆畫“丨”,南邊的苗嶺像長長的“—”,大婁山與武陵山是兩筆隨意的“丿”,中部則矗立著佛頂山、雷公山等不計其數的大山小嶺。
“地無三尺平”還不夠,屬亞熱帶濕潤氣候的貴州還“天無三日晴”,喀斯特地貌面積占比超過70%,這就導致貴州土壤蓄水保水能力差,水資源時空分布不均。
(2022年我們發起發現貴州·穿越雷公山自駕沙龍的首發啟動儀式)
在這樣的“先天劣勢”下,想種田,沒地沒水,在漫長的農業時代,這幾乎是一種“詛咒”,老百姓能不窮么?
甚至在貴州方言中,有個詞叫做“干人”,指的是窮得一干二凈的人,真的非常形象。
(貴州畢節市赫章縣河鎮彝族苗族鄉海雀村,當時被稱為“苦甲天下村”,記者報道中村民衣不蔽體、食不果腹,“4個人只有3個碗,已經斷糧5天”。圖為上世紀80年代海雀村石漠化嚴重的山坡。)
因土地貧瘠與中央王朝在當地長期實施土司管理制度,相比起周圍省份,貴州建省要晚得多得多。
一直到明初朱元璋為征伐云南,出于軍事戰略的需要,才積極開發地處湖廣、四川、云南四行省間的貴州,并且大力整治周圍官方驛道,通過貴陽將內部連通。
(赤水河畔的茅臺鎮,當赤水河成為清代川鹽入黔的重要通道,茅臺也逐漸發展為四通八達的水路轉運中心,攝影@袁健雄)
貴州一躍成為西南軍事重鎮及“南來北往,東出西進”的交通要地,終于在1413年,貴州省誕生了。
但地理上的先天劣勢難以突破,群山(據統計有125.8萬座)擋住了經濟流動的要素,也阻斷了外界對這片土地的了解。
(在一個個山頭中彎彎繞繞的公路,攝影@梟狼)
被省包圍的貴州,只能活在魚米之鄉、天府之國的大四川(指川渝地區)影子下,存在感弱得離譜,“窮”仍然是外界對這片土地最大的刻板印象。
但偏偏就是這樣一個省份,在進入21世紀后,取得了無比驚人的成就,更有錢也更有人氣,貴州是如何實現這一華麗轉身的?
(2024年一季度貴州GDP總量為5179億元,GDP增速為105.5%,跑贏全國,制圖@《中國自駕地理》)
貳、“反敗為勝”的機遇
在上世紀80年代,一批院士學者到貴州考察后,感慨道“為什么中國工業化搞了45年,改革開放也搞了十多年,卻跟這里一點關系都沒有?”
其實并非如此,1964年至1980年間進行的國防工程三線建設,是時代賦予貴州的第一次發展機遇。
(1966年3月18日,大批職工從東北來到貴州參加三線建設)
出于保密與安全需要,三線建設刻意選址在了“靠山、分散、隱蔽”的地方,貴州山地的劣勢瞬間轉化為了國防工業的優勢。
沿海及東北企業相繼遷入貴州,并通過以省會貴陽為中心的四條鐵路干線(黔貴、川黔、貴昆、湘黔)聯絡貴州其他城市,形成了不同產業的工業集群。
(貴州六盤水因三線建設而生,其名字源自六枝、盤縣、水城這三個整合的農業縣。圖為六盤水野雞坪。攝影@KK DENG)
十余年間,對貴州的累計投資以百億元計,規模僅次于川陜兩省,這無疑是一手工業化發展的好牌。
所以假如你在貴州街頭,遇見有些不會說方言、只會說普通話的本地人,那他們多半就是三線建設時期從中國各地來支援貴州的工作者及其后代。
(在貴州大方縣羊場壩有一個著名的“烏鴉洞”,中國第一個航空發動機制造廠就曾建在這里)
但當三線建設結束,貴州的劣勢又再一次凸顯,糟糕的交通仍舊是一個大問題,“要致富先修路”,但在貴州修路實在不是件容易事兒。
新中國成立前,貴州勉強能夠通車的公路里程只有1950公里,而在2015年卻成為西部第一個“縣縣通高速”的省份。
(橫跨在尼珠河大峽谷之上的世界第一高橋——北盤江大橋,橋面距谷底高達565米,相當于200多層樓高。攝影@KK DENG)
后又“村村通公路”、“組組通硬化路”,并預計將于2025年實現“市市通高鐵”,這一個個奇跡的背后正是中央大力扶貧的決心。
在2020年前全面消滅貧困人口的目標面前,把路開進深山老林,把最窮的貴州扶起來,就是極關鍵的頭等大事。
(在貴州,掛壁公路并不罕見,其中以畢節市赫章縣石板河村的掛壁公路最為出名,攝影@讀者·霞客王松)
于是貴州逢山開路、遇水架橋,從一個千山萬壑的山地省變成高速公路的平原省,拉起2.8萬座公路橋梁,通出21萬公里公路。
被譽為“世界橋梁博物館”,更有著“世界路橋看中國,中國路橋看貴州”的美稱。
(正在修建中的六安高速公路控制性工程——花江峽谷大橋,兩層主塔隔峽相望。大橋全長2890米,建成后將取代北盤江大橋成為新的世界第一高橋。圖源@貴州橋梁)
接著互聯網的春天來了,曾經的“詛咒”成為大力發展數字經濟的最佳條件。
貴州氣候溫涼,全年平均氣溫只有15℃左右,又是西電東送的起點,用電成本低,極其適宜建造耗電量大、需要散熱的機房。
于是華為、騰訊、蘋果等多家公司的數據中心紛紛落戶省會貴陽。
(為了最大成程度利用有限的土地,人們在平緩的山頭上開拓出世代耕耘的土地。圖為黔東南月亮山上的加榜梯田。攝影@KK DENG)
從全國貧困程度最深,到923萬貧困人口全部脫貧,GDP增速連續10年位居全國前列(2012-2021)。
從遠遠落后的“瘸子”蛻變為超前的“中國大腦”,今非昔比的貴州正在以更加積極的姿態迎接下一波時代浪潮。
叁、“多彩貴州”的召喚
貴州,韜光養晦、甘于蟄伏,終于在近幾年為世人所知所愛,一次次入選各大旅游榜單,熱門到被網友調侃“感覺半個中國的人都來貴州了!”
所以什么是貴州?是綿延無際、重巖疊嶂構筑起貴州高原的山連山,是“千山”之間烏江、南盤江、清水江等或壯美或婉約的“萬水”。
(自駕盤山路,攝影@KK DENG)
是歷經種種考驗,熔鑄了長征精神的紅色土地,遵義會議、四渡赤水,一條赤水河孕育了享譽中外的美酒茅臺。
(赤水河谷,圖源@圖蟲創意)
是將短板轉化為優勢,安置在喀斯特洼坑中的超級工程“中國天眼”,自2016年建成以來成果頻出,不斷拓展人類觀測宇宙的視野極限。
是被譽為“梵天凈土”的武陵山脈主峰梵凈山,全球同緯度上原始植被保存最完好的一顆綠色明珠,金頂紅云,禪意無限。
(梵凈山,圖源@梵凈山景區)
(云海索道)
是綠草如茵的高山草甸,烏蒙大草原湖光山色靜謐動人、山巒疊翠、牛羊成群。
(烏蒙大草原,自駕、露營的好地方,攝影@KK DENG)
是被譽為“東方普羅旺斯”的阿西里西韭菜坪,每年7-9月萬畝野生韭菜花,競相綻放,婀娜多姿,整個山坪瞬間化身一片淺紫色海洋。
晚霞時分的韭菜坪,圖源@圖蟲創意
是亞洲第一大、世界第三大的黃果樹瀑布,也是貴州最早出圈的代表性景點,河水從斷崖頂端飛流而下,震天巨響如萬馬奔騰。
是媲美“九寨溝”的荔波小七孔,它將喀斯特地貌與森林、水流完美結合,因無比碧藍澄澈的湖水,而被稱為“地球腰帶上的綠寶石”。
(小七孔,攝影@VIP讀者·魯由明)
是全國最早迎接春天(之一)的興義萬峰林,錯落有致的田地,配上金光四溢的萬畝油菜花與兩萬多座大大小小的峰巒,說是大自然的藝術品也不為過。
萬峰林,圖源@圖蟲創意(請橫屏觀看)
是“地球上最美的傷疤”——馬嶺河峽谷,在這條蜿蜒70多公里長的大裂縫中行走,滿山森林灌木、蒼松翠竹,幾步路就偶遇一個瀑布,涼意撲面。
(馬嶺河峽谷瀑布,圖源@興義旅游)
是黔東南獨特的民族風情、中國最大的苗族聚落千戶苗寨、“時光邊緣的村落”肇興侗寨、舞陽河穿城而過的鎮遠古城都值得你放慢腳步。
(肇興侗寨,侗寨三大特色:鼓樓、風雨橋和大歌,攝影@KK DENG)
(鎮遠古城與麥積山石窟、懸空寺齊名為“中國古代三大懸空建筑”的青龍洞,攝影@梟狼)
還有那季節限定的平壩萬畝櫻花、畢節百里杜鵑,長順粉黛花海,“抗戰生命線”二十四道拐等等。
美景之外更有美食,酸湯魚、腸旺面、羊肉粉、涼粉烙鍋、糍粑洋芋……這樣的貴州叫人怎能不愛?
(二十四道拐,攝影@KK DENG)
如果你正在考慮一處足夠涼爽、足夠好玩好吃的旅游目的地,別猶豫,就選貴州吧!
(黔西南自駕線路示意圖,制圖@《中國自駕地理》)
(黔東南雷公山自駕環線,制圖@《中國自駕地理》)
貴州2024旅游優惠政策:
2024年3月19日至12月31日,以下人群可享受貴州全省國有A級景區門票免費優惠:
①全國大、中、小學生(含港澳臺);
②全國6歲以下兒童、60歲以上老年人;
③部分行業人群(人民警察、教師、醫護工作者等);
④廣東省居民、港澳臺地區居民。
為滿足自駕需求,入黔旅游的外省籍私家車使用ETC電子支付方式,每周五(00:00后)、周六、周日(24:00前)在貴州境內高速公路收費站出站的,享受通行費減半優惠。
貴州,千山之巔的魄力之城,回頭看,輕舟已過萬重山。
來源:中國自駕地理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