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不久,審計署發布了2023年度審計工作報告,其中明確指出:稅務、海關等部門,因征管不嚴、制度存在漏洞等原因,造成超500億元的稅款流失。
同時,直白且明確的提出建議:稅務部門要加大稅費征管力度,完善部門數據共享,堵塞制度漏洞,做到應收盡收、顆粒歸倉。
隨后,7月5日召開的國務院會議,聽取了2023年度中央預算執行和其他財政收支審計查出主要問題及初步整改情況的匯報,并進一步指出:
對2023年度中央預算執行和其他財政收支審計查出的問題,要強化整改責任,全面整改到位,該追回資金的及時追回,該問責的嚴肅問責,該完善制度的盡快完善。
這種定調,意味著:“應收盡收”將是未來很長一段時間里,稅收征管的主基調。也同時意味著,稅務部門會采取一系列的措施,來實現“應收盡收”。這些措施包括:
1、激發市場活力,推動實體經濟,培育壯大并拓寬稅源。
需要大家注意的是,拓寬稅源方面,定然會堵塞一些原有的稅源漏洞,通過各種漏洞實現少繳、不繳、漏交稅款的情形,會大幅減少。
2、加大稅費征管力度,強化稅收監管,嚴厲查處涉稅違法行為。
稅務監管,會進一步趨嚴。尤其是稅務部門重點關注的行業、領域和行為,將面臨更嚴格的稅務監管。
具體而言,結合稅務部門公開信息以及典型稽查案例,接下來稅務部門重點稽查的行為,包括但不限于:
同時,加油站偷逃稅、違規利用稅費優惠政策的行為、騙取出口退稅的行為、不按規定辦理個稅綜合所得匯算清繳的行為,也是稅務部門關注的重點。
對此,相關企業、個人應積極關注相關涉稅風險,通過稅務自查等手段,做好稅務風險的管控事宜。
3、進一步完善數據共享。
除了堵塞漏洞、加強征管之外,在稅收大數據的加持下,數據共享機制發揮的作用也越來越大。
多部門的數據共享,對企業而言,意味著傳統的逃避稅手段,生存空間將會被進一步大幅擠壓,涉稅違規行為的“爆雷”風險大幅增加。
比如,最近一段時間內,有多家企業被稅務稽查的源頭是:人民法院的判決書。
4、依法依規對欠稅進行追繳。
在依法依規的前提下,無論因何原因產生的欠稅,都會也都應有一個結果。
當然,需要提醒大家注意的是,稅務監管趨嚴不假,但也不應對其“妖魔化”。稅務部門已經在多個場合明確:
1、堅決不會征收“過頭稅”。
審計署的工作報告中,也體現了存在征收“過頭稅”的情況。對于這種情況,一定會嚴厲打擊,并整改到位。
2、不會有全國性、行業性、集中性的稅務檢查。
3、沒有倒查20年、30年的安排。
綜合來看,依法治稅、精準治稅和公平治稅,將成為稅收征管主旋律。而對于企業而言,主旋律則是,盡快合規。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