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態優美之松溪,富饒華麗之九龍。九龍山下,白霧裊裊,青山綠水相依,茶香四溢,延續九龍大白茶,刻不容緩。——題記
盛夏驕陽,照耀鄭墩雙源村。此地茶企與茶人,冒著炎熱酷暑,為“九龍大白茶”母樹的傳承獻計出力:期望這片“金葉”般的母樹能在更多土地上種植,讓更多鄉村農民增產增收。他們精心呵護著九龍大白茶母樹,為繁育苗木的每一道工序細致籌劃。
松溪縣泊宏茶葉專業合作社的吳榮標總經理,乃其中之典范。為保護好家鄉的九龍大白茶母樹,2013 年,他欣然從時任松溪縣茶葉管理總站站長游彩龍手中接過“松溪縣九龍大白茶苗木基地保護”牌匾,并決意潛心學習《茶樹栽培學》與《茶葉制作學》等相關茶專業知識,著手籌備保護該品種的各項工作。
為掌握九龍大白茶的生物學特性,吳榮標在自己的茶園種植了由母樹上剪下枝條扦插繁殖的純種九龍大白茶苗,聘請省級科技特派員到場進行栽培指導,嚴格遵循有機茶的施肥標準,運用生物防控,減少園中病蟲害的發生。適時關注小區域氣候變化,強化幼樹管理,茶葉采摘、茶葉制作等。將九龍白茶品種與其他品種茶的各個環節進行探索工藝、對比試驗,從而掌握了精準的第一手資料。為此,吳榮標還四處拜師訪友,相互交流學習取經。
在踐行過程中,吳榮標對獲取的大量第一手資料深入思考,并不斷總結,提高九龍大茶適宜種植與制作中各種需求的獨特品種差異化的細節處理。
因茶葉市場上不同茶類的不斷更迭變換,九龍大白茶適制茶類的優越性更為凸顯。從上世紀的綠茶一統天下格局中,初步認識到九龍大白茶的實用價值。實踐證明,該品種是窨制花茶茶坯原料的“良材”。該茶的品質特征為:外形白毫顯露,條索緊結,手感沉重厚實,與當地種植的梅占、政大、福云系列都好拼配,窨制出的茉莉花茶保香、保水、保口感令人滿意,在市場上深受客戶喜愛。然而,花茶只是一個過渡時期,在北方雖有絕對的市場占有空間,但時間不長。
2006 年開始,紅茶激烈擠入福建市場,由“金駿眉”一路領跑,短暫搶占市場后,亦曾紅火一時。而白茶的興起,則在 2012 年之后。所有這些變化了的市場,吳榮標作為土生土長的“九龍大白茶”母樹生產地的茶人,切身感受,頗有心得體悟。
“大浪淘沙,金子總會發光。二十世紀八十年代,我還沒有自己的茶廠,專門收茶青四處賣。那時因家鄉雙源村種植的九龍大白茶樹較多,我收到的該品種茶青賣到臨近的政和縣東平鎮,恰好該鎮上的一位茶企老板非常喜歡我的這款茶青,每次收購我的茶青價格每斤都要比其他人高 0.1-0.2 元。該老板每次都是等著我的九龍大白茶送去。
據東平鎮老板說,該品種不僅好拼配其他品種茶,其制作茶坯的制率也高,相對成本還算低。”這件事觸動了吳榮標的心靈,讓他深刻體會到品種優良所能帶來的正效應!
風水輪流轉,茶類的變化從綠茶轉向紅茶,再次傾向白茶類。盡管制作的茶類隨市而變。但是,無論是哪類茶,九龍大白茶品種表現都是最優質茶的排頭軍。
而且,吳榮標也從一位四處奔波賣茶青的單一從業者,逐漸獨立門戶辦起茶廠,從小廠到如今的華麗轉身,成立茶葉專業合作社,帶動鄉村茶農共同經營管理茶園,制作出一系列具有自己知識產權注冊商標的品牌茶葉。并積極響應縣里茶業管理部門號召,多次參加各類斗茶賽,從紅茶類的銀獎、金獎,到“海峽兩岸白茶爭霸賽”的茶王得主,一路走來,他始終離不開家鄉的“九龍大白茶”這一優良品種。
如今,他不僅深深地愛上九龍大白茶,還深感肩上要擔當起擴大該品種的影響力,將該品種不斷向各地推廣種植。2023 年,吳榮標的品種園已成功繁育出三十萬株茶苗,主要銷往周邊縣市。每當外地的茶農購買他的茶苗時,吳榮標都會認真細致地教導購苗者,掌握種植該品種的相關知識,并懂得如何提高種植的成活率。
“針對拓展良種九龍大白茶,吳總今后有什么計劃?”問及此事時,吳榮標胸有成竹地回答:“目前,省上的農科院研究所,在我處設立九龍大白茶苗木繁植基地并掛上牌,還安裝了保護母樹的設備進行各項指標的記錄觀察。我愿借助科技力量繼續做好該品種的保護,守護九龍大白茶一輩子。”吳榮標樂觀表示,在豐富多樣的茶類中,九龍大白茶定會以其獨特的品質受到越來越多消費者的喜愛。(文/施成就 圖/包吃吳榮標 責任編輯/莊順榮 審核/胡德全)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