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尼亞的全名叫伊斯梅爾·哈尼亞,從2004年開始實際掌管哈馬斯,在一把手的位置上整整忙碌了20年,期間鼓動巴勒斯坦人民做了很多流血犧牲的大事,在此過程中他本人也積累了社會威望、國際地位和巨額財富,過上了極為優越的生活,最后倒在工作崗位上,出師未捷身先死,讓它的粉絲們很是遺憾。人走了錢沒花掉,按照某二人轉演員的觀點:這就是人生最痛苦的事啊。
2018年的美國是特朗普當政,他把家族信仰與個人喜好帶入了與以色列的外交關系中,推動美以關系向前走了一大截,至于方向對不對那就說不太清楚了。那年美國政府公開認定哈尼亞是恐怖分子,哈尼亞也識趣地滯留卡塔爾,不再回生他養他的加沙城,從此他就以哈馬斯國際外交代言人的身份四處活動,其外交活動最后停留在伊朗首都德黑蘭的一家賓館,以色列的導彈穿過烏云穿過賓館的防彈玻璃把他給帶走了,除了這個最主流的說法,還有人說以色列人遠程引爆了兩個月前就安置好的炸彈,甚至有人說用冷兵器完成任務后引爆炸彈破壞現場。
2023年10月7日的“阿克薩洪水”恐怖襲擊爆發后,以色列總理內塔尼亞胡在新聞發布會上咬牙切齒地說:所有的哈馬斯領導人都將成為死人。從那之后的10個月里,哈尼亞東躲西藏,實在推不掉的公開活動,也是讓保鏢把自己團團圍在中間。他每天晚上或許會思考自己的結局,就像很多領導武裝沖突的政治人物,夜里躺下時也會預測自己的結局一樣,他們的結局不外乎5種:被刺殺,流亡他國,下臺被反對派折磨,下臺被審判后處決,平安落地。不知道哈尼亞有沒有猜到自己的結局,雖然誰都不愿意被刺殺,但是相比而言這種離開方式比較體面,命是沒了,但榮譽、地位、人設、頭銜全部保留,如同運動員在巔峰時刻退役,并且刺殺手段干脆利落的話,本人毫無痛苦,也沒有一句干擾組織后續運轉的遺言。
(哈尼亞遇襲的賓館)
哈尼亞1963年出生在加沙的難民營里,當時局面混亂大家只顧保命無所謂一個嬰兒的出生,以至于哈尼亞自己都說不清楚他生日是哪天,甚至1963年的出生年份都有爭議。18歲那年哈尼亞進入加沙伊斯蘭大學,專業是阿拉伯文。讀本科的4年間,他熱衷于反以色列的政治運動,還沒畢業就偷偷加入穆斯林兄弟會。穆兄會這個組織的故事遍布中東,在每個中東國家的近代史里都留下了重要章節,對于該組織的評價,局勢君可以濃縮成一句話:中東所有的伊斯蘭極端組織都源自穆兄會。哈馬斯雖然是加沙這個彈丸之地的地方組織,但是梳理組織關系從根上給它定性的話,該組織是穆兄會在巴勒斯坦的分支。
1984年哈尼亞大學畢業,那一年哈馬斯的創始人亞辛被以色列判了14年剛關進去,罪名大致是他涉嫌策劃大量沖擊以色列的暴力活動。亞辛是個四肢癱瘓知識淵博半人半仙的學者,1984年他已經加入穆兄會有20年。最危險的人卻是個生活不能自理的殘疾人,事情就是這么荒誕,就是如此具有文學性。1985年殘疾人亞辛通過戰俘交換給換回了加沙,14年有期徒刑他只堅持了一年,但這一年也讓他無法釋懷,從此變本加厲地反對以色列,并在1987年成立了“伊斯蘭抵抗運動”,簡稱:哈馬斯,24歲的年輕人哈尼亞是創始人之一。
說到這里,局勢君忍不住說幾句題外話。亞辛被以色列判了刑,放出去后創立了哈馬斯;哈尼亞被以色列抓進去3次,放出去后做了哈馬斯領袖;辛瓦爾涉嫌殺人被以色列判了20年,期間還幫他治了癌癥,放出去后也成了哈馬斯領袖。有些國家的政治犯直接處決,有些國家的政治犯要被關一輩子,原因就是以絕后患。以色列做事的邏輯有時候不好理解,抓進去的人可以放,放了給自己造成巨大損失和傷害,再用更大的成本將他們一個個干掉,過程中可能傷及無辜,引來更大的爭議和批評,這到底是它們體制的優點還是缺點呢?
話說建立了哈馬斯后,這些反以色列的人就有了組織,這樣很多事就可以放開手去做。在之后的5年里,血氣方剛的哈尼亞沖在一線,鼓動巴勒斯坦人走上街頭,抗議、示威、罷工、丟石頭、襲擊以色列車輛,為此5年內哈尼亞被以色列抓了3次累計關押時長3年半。1992年他被放出來了,但是放的方式很特殊,以色列把他和其他400多哈馬斯成員打包送到黎巴嫩一個無人區,在那里體會開荒種地自謀生路的日子,學名叫做勞教。直到1993年《奧斯陸協議》簽署后,這批人才被允許返回加沙。
(哈尼亞與亞辛)
進監獄睡大通鋪踩縫紉機,這放普通人身上那是恥辱,好多年都抬不起頭來,但是對于鬧革命搞政治運動的人,那是莫大的光榮,那是金光閃閃的政治資本,只要活著回來,等待他的是鮮花掌聲、高官厚祿、榮華富貴。1993年回到加沙后,30歲的哈尼亞聲名顯赫,直接成了母校伊斯蘭大學的校長,4年后成了精神領袖亞辛的辦公室主任,具體職位是亞辛的助手兼貼身秘書,所有找亞辛的人都得過他這一關。2004年亞辛外出講課,剛出清真寺就被懸停著等待多時的以色列直升機發射導彈炸死了,41歲的哈尼亞接過權杖成為哈馬斯的實際領袖。
整頓了兩年后的2006年,哈尼亞迎來了大豐收。他帶著哈馬斯參加巴勒斯坦國的議會選舉,拿下了最多席位所以當選巴勒斯坦總理,上臺后他也確實以總理身份四處訪問拉投資拉贊助,實現了從業余選手向職業運動員的華麗轉變。然而1年后巴勒斯坦總統阿巴斯撤了哈尼亞的總理職位,原因是哈馬斯和法塔赫之間經常持械斗毆,具體情況是哈馬斯想用武力把法塔赫趕走自己獨占加沙,當然這個目標哈尼亞也實現了。
(哈尼亞的公開活動)
盡管哈尼亞一直是哈馬斯的實際控制者,但是直到2017年他才當選哈馬斯政治局的主席,這意味著他在理論和實際上都成了哈馬斯的最高領導者,實現了軍事和黨政一把抓。爬上權力巔峰后,為了個人安危和政治前途考慮,哈尼亞毅然離開加沙,把哈馬斯的具體業務留給另一個人:葉海亞·辛瓦爾,也就是2023年10月7日“阿克薩洪水”行動的實際策劃者。跟辛瓦爾相比,哈尼亞顯得溫和,所以他的支持者們給他立了“溫和派”人設。但是這種溫和是相對的,比起辛瓦爾他確實溫和,但要跟普通人相比,那哈尼亞跟溫和毫無關系,殺人不眨眼并且殺人不見血。50歲以后的哈尼亞穿西服打領帶,不再持槍到一線廝殺,但他懂得如何三言兩語就讓巴勒斯坦人沖上前線,拋頭顱灑熱血成為烈士。
離開加沙后的哈尼亞去哪兒了呢?我們前文提到過,他去了卡塔爾,在自己的豪宅里接見來賓遙控指揮加沙的團隊??ㄋ柾跏彝ㄟ^賣油攢了很多錢,通過半島電視臺掌握了輿論話語權,憑借這兩項優質資源,卡塔爾王室想在伊斯蘭世界有所作為,于是四處砸錢贊助極端穆斯林組織,包括哈馬斯。哈馬斯的高層領導幾乎都在卡塔爾買了豪宅,多年來攢下的工資在卡塔爾投資增值,還能得到卡塔爾的特殊保護,事業、家業、產業樣樣都有,一個個全是成功人士。
按照哈尼亞的言論,他無時無刻不把哈馬斯和巴勒斯坦人民放在心里,但他心里顯然還給物質財富騰了一塊地方,因為他離世前的總資產多達40億美元。哈尼亞賺錢的方法是什么呢?在這個經濟不景氣的年份,想必每個人都很好奇,這是此文值得劃線的重點。哈尼亞賺錢的路子很多,最顯著的是3個,第一是把聯合國的援助資金部分轉移到哈馬斯賬戶下,第二是給埃及到加沙的上千條走私地道收20%的管理費。第三是他們父子壟斷了加沙的房地產業務和部分日用品供應。
(哈尼亞與哈梅內伊)
在普通人眼里,哈馬斯是個極端宗教政治組織,以反對以色列追求巴勒斯坦獨立建國為目標。但是在哈馬斯高層眼里,該組織可是個現金流充沛的優質企業,值得為之長期奮斗。埃及愛資哈爾大學教授艾哈邁德·卡里瑪說過:哈馬斯這個組織里至少有1200名百萬富翁。這些富翁的錢除了在加沙購買別墅過優越生活外,其他的投資在埃及、敘利亞和卡塔爾等友好國家。如果沒有以色列對加沙這次拆遷式的進攻,這些高層的人生規劃是非常完美的,是可進可退的,在位時光榮地鬧革命,退休后回到有產業的國家低調安度晚年,他們的畫像會一直掛在加沙貧民窟的房間里,當地人教導自己的子女,要學習他們勇敢的革命精神,以及無私的奉獻精神。
在持續10個月的以哈戰爭中,哈尼亞的子女和孫子被以軍炸死了60多人,這一定不是哈尼亞想看到的,但是當噩耗傳到他面前時,他既不悲傷也不激動,跟聽到一名哈馬斯士兵陣亡時的反應沒什么區別,表現出一個久經沙場的革命家特有的淡定。哈尼亞這輩子真是沒白活,他娶過9個老婆,兒子女兒加起來好幾十人,繁衍出上百個孫子,這些年他東躲西藏為巴勒斯坦的革命事業奉獻了所有時間,所以跟子女的關系淡薄,這是他不傷心的原因,簡單說來他們之間根本就不熟也沒啥感情,悲從何來呢?他這些子女為何沒在戰前就逃出加沙,是事發突然沒時間處理,還是哈尼亞根本就沒考慮過他們?這恐怕已成世界未解之謎。
局勢君的政治課
有意思、有深度、有視野!一起學習,今天的你比昨天更優秀!
《局勢君的政治課-國際篇》
《局勢君的政治課-國內篇》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