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 是 自 駕 地 理 的 第 504 篇 原 創 主 文-
在各種旅游文章中,我們常能見到諸如“人間仙境”、“世外桃源”這樣的推薦詞,用以描繪某地風光絕美。
但有這么一座城市生來就自帶仙氣,連秦始皇、漢武帝都幾次親臨,尋求長生不老之術。
八仙過海,各顯神通~圖源@清·佚名《蟠桃八仙會圖冊》
那便是山東煙臺,在中國眾多沿海城市中似乎唯有煙臺與神仙有著不解之緣,這是為什么?
壹、海上有仙山
在上古奇書《山海經》中蓬萊、方丈、瀛洲,被描述為三座位于大海深處的仙山,其中最有名的蓬萊便位于煙臺。
正如白居易所寫“忽聞海上有仙山,山在虛無縹緲間”,云霧繚繞的海面,加上若隱若現的山峰,遠遠望去正如神秘朦朧的仙境。
蓬萊三仙山,攝影@宗剛(請橫屏觀看)
不過若是拋開一切神話色彩,用現代科學解釋的話,那古人們估計是看到海市蜃樓了。
而煙臺獨特的地理位置與自然氣候,就恰好為海市蜃樓的出現提供了有利條件。
煙臺山川地理圖,制圖@《中國自駕地理》
讓我們翻開地圖,將目光投向那一角膠東半島、煙臺西臨青島、東接威海,北隔渤海與大連相望,是我國少數北面臨海的城市之一。
海域面積開闊,擁有公認的深水良港,海水溫度等物理性質相對穩定,暖溫帶季風氣候使這里四季分明,大氣水汽含量適中。
煙臺擁有1071公里的綿長海岸線,攝影@宗剛
而位于煙臺最北端的蓬萊,正面狹窄的渤海海峽,在望(滿月)、朔(新月)前后會出現大潮汐。
每當春夏之交,海面氣溫顯著升高,潮水將冰冷的下層海水卷到海面,形成上冷下熱的溫度梯度,進而引起密度差異。
丹崖山上的蓬萊閣,圖源@Veer圖庫
光線經過不同密度介質時,傳播方向會發生改變,便會將遠處的山脈等折射到海面上,這也就是海市蜃樓了。
這些現象對古人而言,難以用常識解釋,大概如同現代人看見UFO一般,自然被賦予神秘色彩,成為一個個傳說。
(蓬萊古稱登州,不少古代文學作品中都有關于此地海市的記載,而最有名的當屬蘇軾的《登州海市》。圖為蓬萊海市公園里的海市詩石碑。圖源@CCTV-4紀錄片《記住鄉愁》)
當年秦始皇一統六國后,開始了聲勢浩大的東巡,曾三次登臨芝罘山眺望滄海,“立石頌秦德焉而去”。
期間方士徐福上書稱,海上有蓬萊等仙山,上有仙人居住,并有長生之藥,于是就有了徐福率三千童男童女入海求藥的傳奇故事。
(蓬萊還是民族英雄戚繼光的故里,戚繼光從這里從軍抗倭,開始了他戎馬四十余載的一生。攝影@讀者·大漠孤煙)
而芝罘便是如今煙臺的中心城區,在民間傳說中“芝”字取靈芝之意,“罘”字取秦始皇四次東巡,未能到達此地之意,同音“?!弊?,念作fú。
倘若從空中俯瞰,芝罘島還真就儼然一株生長于大海之上的靈芝草,并在數千年的時光流轉中,成為中國最大的陸連島。
(芝罘東炮臺公園,1891年李鴻章在此修筑海防工事,攝影@讀者·沿著國道去旅行)
在晚清時期煙臺開埠之后,芝罘也一直作為這座城市的別名而存在,其音譯“Chefoo”,也一度被西方國家廣泛使用。
貳、走投無路闖崴子
煙臺優越的地理位置不僅“吸引”神仙,也“吸引”虎視眈眈的西方列強。
膠東半島與遼東半島遙相接應,將渤海灣緊緊環繞,而作為連接南北兩岸的關鍵節點,煙臺無疑具有極高的戰略價值與經濟潛力。
(往來煙臺與大連兩地的客輪“渤海鉆珠”號,攝影@讀者·珠江Aaron超現實)
李鴻章曾言:“渤海大勢,京師以天津為門戶,天津以旅順、煙臺為鎖鑰?!?/p>
1858年,英國通過《天津條約》將登州(今蓬萊)設為通商口岸,1861年又令煙臺取代登州,并設立了東海關,自此煙臺正式開埠,成為當時山東唯一的對外通商口岸。
在明清長期戰亂及中原天災連年不絕的逼迫下,大批農民為求生計,踏上了“闖關東”的征途,經山海關到東北尋找“插根筷子就能發芽”的肥沃黑土。
人們或沿渤海灣走陸路,經濟南、天津去往沈陽或從煙臺港乘船,乘風破浪向北到達大連、營口。
“闖關東”遷移路線示意圖,圖源@《中國國家地理》2008年10期
但還有一批膠東人選擇了更加遙遠、充滿未知的“闖崴子”路線,“崴子”便是今天俄羅斯遠東城市——符拉迪沃斯托克,在中國,它的名字叫做“海參崴”。
盡管1860年《中俄北京條約》已將該地割讓給了俄羅斯,仍有千萬膠東人從煙臺港口出發,背井離鄉“闖崴子”。
(去年5月,我國海關總署發布了一則公告:增加俄羅斯符拉迪沃斯托克港(海參崴)作為內貿貨物跨境運輸中轉口岸。163年恍若隔世,海參崴以另一種方式“歸來”。)
當時膠東半島還流傳著這么一句俗語:“死逼梁山闖關東,走投無路闖崴子”,生動反映了當時人們的無奈。
時至今日海參崴依然居住著數以萬計的中國人,其中大部分就是當年“闖崴子”的膠東后人。
(中東鐵路示意圖。中東、京奉等鐵路的通車,使更加便捷的鐵路移民成為“闖關東”的主流。制圖@《中國自駕地理》)
煙臺開埠,雖是屈辱下被迫接受的現實,卻也促進了山東的開放與進步,成為近代民族工業的搖籃。
而那段“闖崴子”往事雖不如“闖關東”廣為人知,卻也同樣是一代膠東人在逆境中敢闖敢拼、勇于探索的精神寫照。
(煙臺港,攝影@讀者·珠江Aaron超現實)
多年后歷經風雨的煙臺人重新踏上故土,這股精神也隨之回流,為這片富饒的土地注入了新的活力與希望。
建國后的幾十年間,煙臺工業、科技等產業突飛猛進,經濟快速崛起,今年更是晉級成為繼青島、濟南后的山東第三個萬億城市。
(從數據表格可知,煙臺近十年GDP都在穩定有序地增長,制圖@《中國自駕地理》)
在2018年以前,GDP甚至長時期超越省會濟南,這樣的煙臺無疑是實力強韌的北方第一地級市,這背后離不開煙臺,率先興起的民族工業與開拓進取的人文精神,相信在未來,煙臺也必將取得更佳的成就。
(煙臺海灣,攝影@讀者·珠江Aaron超現實)
叁、煙臺有仙景
或許相比起另外倆兄弟威海與青島,煙臺在旅游圈子里更加低調,大部分人對它的印象不是蘋果就是櫻桃。
但炎炎夏日里,三面環海的煙臺,卻是一個極佳的避暑勝地,從南邊吹來的風,將海洋的潮氣推向北面,使煙臺的夏季更加涼爽不潮濕。
煙臺,圖源@Veer圖庫(請橫屏觀看)
它坐落于黃金緯度北緯37°,不僅產出了我國第一瓶葡萄酒,還占有全國八分之一的國家級海洋牧場,海鮮產量是隔壁青島的近3倍。
海鮮吃法五花八門,海腸撈飯、鲅魚餃子、海鮮燜子等都是一頂一的美味。
海腸撈飯,圖源@煙臺文旅
在煙臺你可以登蓬萊閣祈福、覽八仙過海,體會蘇東坡筆下的空靈意境,說不定還能遇見海市奇景,打卡《西虹市首富》里那座面朝大海的巴洛克古堡文成城堡,還有全國首座以愛情為主題的棧橋天馬棧橋。
建于黃海之濱的葫蘆形人工島八仙過海,攝影@宗剛(請橫屏觀看)
接著到“北方第一海灘”金沙灘,欣賞一場絕美日落,與三五好友在老郵局故事街,吃著燒烤聊著天。
再到煙臺山欣賞清新秀雅的自然風光,登上瞭望塔眺望芝罘島,將煙臺獨有的山、海、城、港美景盡收眼底。
(煙臺山風光,攝影@讀者·大漠孤煙)
漫步百年朝陽街與“煙臺之根”所城里,觸摸煙臺歷史脈搏,感受古樸典雅的人間煙火。
游覽海上東山棧橋與超治愈的童話小鎮漁人碼頭,經跨海大橋前往養馬島,邂逅陽光下的果凍海。
(朝陽街,攝影@讀者·大漠孤煙)
最后迎著海風前往里蹦島,駛上中國首條海上音樂公路,眼前是無垠的碧藍大海,耳邊是悅耳的《歡樂頌》。
要是你不想花太多時間研究攻略,那就去坐17路雙層公交,讓它帶著你沿海而行,哪里好看就在哪里下車。
(沿途自駕風光,攝影@讀者·沿著國道去旅行)
假如煙臺的海還不能滿足你,那干脆從煙臺出發,駛上228國道沿著海岸線,把整個膠東半島都走一遍。
在這條中國最長的海岸線國道上,有驚濤裂岸的壯闊,也有漁舟唱晚的安寧,它在膠東半島蜿蜒數百公里,串起了一個個令人心動的海濱城市。
(228國第一段自駕線路示意圖,制圖@《中國自駕地理》)
從“蓬萊仙境”煙臺到“海濱山城”威海,從“朝舞之地”榮成到“浪漫琴島”青島,相信總有一處是你心中的詩與遠方,畢竟夏天就是要看海啊~
煙臺,勇立時代潮頭,闖出璀璨新天地。
參考資料:
1.《海錯筆記圖·叁》張辰亮
2.《到關外去!到關外去!》 中國國家地理
3.《芝罘島,那是秦皇漢武的夢想。》 煙臺廣播
4.《煙臺開埠與往返海參崴航線的繁榮》 劉鳳鳴 《芝罘歷史文化》第25期
來源:中國自駕地理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