叔本華在其著作《人生的智慧》中,向我們揭示了人類快樂的三種源泉:
一是由機體新陳代謝帶來的快樂,包括進食、消化、休息和睡眠等;
二是運用肌肉力量帶來的快樂,如散步、擊劍、跳舞和各類體育游戲;
三是發揮感覺能力帶來的快樂,如閱讀、冥想、寫作等。
機體代謝的快樂
能夠帶來快樂的機體內在運動,一定出于一個健康的身體。
叔本華認為:
人的健康相比其他一切外在好處具有壓倒性的優勢,健康的乞丐甚至要比生病的國王更加幸運。
曾經在網上看到一句話:一個健康的人可能有100個夢想,而一個失去健康的人卻只有1個夢想——那就是健康。
可以說,身體的健康是一切的根基。良好的機體新陳代謝運動所需要的日常活動雖然簡單,卻為我們提供了最基本的滿足感和舒適。
在托爾斯泰的著作《安娜·卡列尼娜》中,安娜的哥哥奧布隆斯基有著極其溫和的脾氣和愉悅的性格。
他的這種性格特質,部分可以歸因于他那得益于良好消化功能。這種生理上的舒適感轉化為心理上的愉悅,使他在生活中總能保持一種積極樂觀的態度。
原文中有這么一段描述:
(奧布隆斯基)看過了報,喝完了第二杯咖啡,吃完了抹上黃油的面包,他立起身來,拂去落在背心上的面包屑,然后,挺起寬闊的胸膛,他快樂地微笑著,并不是因為他心里有什么特別愉快的事——快樂的微笑是由良好的消化引起的。
盡管在家庭責任上不及格,妻子對他非常不滿,但奧布隆斯基的和藹可親使他在社交場合中廣受歡迎。他總是心情愉快,與人相處時散發出如沐春風般的溫暖。
他那出色的消化能力,這不僅幫助他處理食物,還能幫他迅速地消化掉生活中的不愉快。即使面對困難,他也能迅速調整情緒,恢復到樂觀的狀態。
在現實生活中,極少會見到一個胃口好、睡眠好的人不快樂。反之,一旦情緒上有什么問題,首先影響到的就是吃飯和睡眠。
叔本華強調:
一個健康、良好的身體以及因此而得到的寧靜而愉悅的心性,活躍、清晰,能夠正確而深入地把握事物的理解力,平和、有節制的意欲以及由此帶來的清清白白的良心——所有這一切,都是地位、財富所無法取代的優勢。
反之,大量的不快樂情緒,實際上源于身體的微妙變化。
亞特蘭大疾病控制中心研究發現,90%的疾病都和情緒有關,這是一個不容忽視的比例。
當心情不佳時,不妨先從身體健康著手,可能是不充分的睡眠、不均衡的飲食,或是缺乏適量的運動,這些因素都可能在不知不覺中影響我們的情緒狀態。
因此,不要忽視身體發出的任何信號,及時調整生活方式,關注身體健康,讓身心和諧,從而擁抱更加積極和快樂的生活。
身體運動的快樂
《柳葉刀-公共衛生》雜志的一項研究顯示:
每天僅持續5-10分鐘的中度至劇烈間歇性運動,就可急劇降低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和全因死亡風險。
除了能增加身體健康、延年益壽,身體運動的好處就太多了:
- 改善情緒。運動會分泌多巴胺、釋放內啡肽,讓我們覺得愉悅。
- 省錢省時間。堅持運動一段時間就會發現,之前的感冒發燒、頭疼、頸椎痛之類的小病都不見了。這讓我們在省去看病買藥支出的同時,也省去了被疾病耽誤的時間。
- 提升個人形象。運動雖然不能說可以美容養顏,但起碼能讓人精力充沛、神采奕奕。不管是見客戶,還是去相親,一個充滿活力、眼睛明亮的形象總比蔫頭耷腦的成功率要高一些。
此外,運動還能幫助我們增加自信、培養良好的生活習慣,減少不必要的精神和身體上的消耗。
有位網友的總結很有趣,他說:“跑步的多巴胺僅次于談戀愛,三公里專治各種不爽,五公里專治各種內傷,十公里跑完,內心全是坦蕩和善良。”
極少見哪個熱愛運動的人經常愁眉不展的。
因為運動不僅能帶來身體上的活力,還能讓人在揮灑汗水的同時,洗滌內心的疲憊和煩惱,讓心靈得到休息。
托馬斯·杰斐遜說過:
運動是心智的休息,是靈魂的滋養。
可能不少人會發現,我們有時候覺得疲憊不堪,也說不清楚是身體累,還是心累。不想動,就想著躺床上,或者看看電視、刷刷手機。
但持續了一段時間,感覺更累了。
這就說明我們并沒有得到真正的休息。
那就去運動吧!
剛開始可能不適應,感到身體很累。堅持一段時間,就會覺得心清氣爽,像是換了一個人似的。
精神運動的快樂
叔本華認為:
一個人能夠領悟到高級快樂的能力,是由他的精神能力所決定和限制的。
由此可見,我們的幸福很大程度上是由精神運動的快樂帶來的。
精神運動的快樂在于情感和思維的自由流動,它是一種內在的活力,一種不斷更新和成長的狀態。
它如同生命之水,需要不斷地向前流動,為我們帶來新的觀點、新的感受和新的可能性。
當情感和思維停滯不前,我們便失去了生活的活力和創造力。
魯迅筆下的祥林嫂,是一個情感和思維停滯的典型。
祥林嫂把自己埋在過去的不幸中,她沒有新的情感可以釋放,也無法更新自己的思維。
這種停滯狀態讓她的生活變得單調乏味,失去了所有變化和發展的可能性。
她的不幸在自己一遍又一遍的復述中,變成了一種單調的循環播放狀態。以至于人們一看到她,便知道她會說什么,紛紛逃避,這無疑加深了她的孤獨和痛苦。
在現代社會,我們不難發現,有些人的情感和思維似乎被固定在某個狀態,無法隨著時間和環境的變化而更新,可以說是新時代的“祥林嫂”。
這種現象不僅限制了他們自身的成長,也影響了與他人的交往。
我們每個人可能或多或少都有過這樣的經歷:一想到某個人,馬上就能想到這個人會說什么、做什么。只要一想到要見這樣的人,瞬間就有想要逃的感覺。
因為這些人,三兩天沒見一個樣,三兩年沒見一個樣,十年八年沒見還是一個樣。永遠說著同樣的話,做著同樣的事兒。
與其說我們是在逃避這種人,不如說我們是在避免乏味可陳的交流。
因此,對我們來說,為了避免僵化,必須讓精神運動起來。
在精神運動中,情感的流動是一種內在的力量釋放,而思維的活躍則是我們創新和解決問題的關鍵。
情感的流動要求我們認識到并接受自己的情感,無論是喜悅、悲傷還是憤怒。情感的自然表達可以帶來心靈的凈化和釋放。
正如著名心理學家卡爾·羅杰斯所說:
“成為你自己。”
坦誠地面對自己的每一個感覺,通過與他人的深入交流或冥想、繪畫、寫作等,促進情感的自然表達和釋放,讓我們逐步認識自己。
再說祥林嫂。在當時陰暗的社會環境下,加之自身性格特點,很明顯,她靠自己是沒有能力走出悲傷的。雖然逢人就不停地述說,但她的情緒并沒有真正得到釋放。
即便最慈悲的老太太,大概率也只是把她的不幸當成一個悲慘的故事來聽,就像聽一幕悲劇,并沒有、也不可能與她進行深層次的交流。
但凡任何一個人能有一次深入到她的內心,觸摸到她真實的痛苦,撫慰一下她那顆流血的心,她的悲痛也不至于一直得不到釋放。
思維的活躍要求我們保持好奇心,不斷學習新知識,思考新觀點,以及進行創造性活動。歷史上,許多偉大的思想家和發明家,都以其活躍的思維和對知識的渴望而聞名。
愛因斯坦曾說:
“想象力比知識更重要。”
他的相對論改變了我們對時間和空間的理解,這正是思維運動的創造性體現。
叔本華的這個總結,讓我們認識到,快樂并非單一維度的體驗,而是一個由生理、身體和精神三個層面共同構成的復合體。
通過滿足身體的基本代謝需求,我們獲得了生存的基礎;
通過身體活動,我們體驗到了活力與激情;
而通過精神活動,我們達到了心靈的豐富和成長。
這三個層面相互交織,共同塑造了人類對快樂的追求和體驗。最終,我們發現,真正的快樂是一種內在的和諧,它源自于對生活的深刻理解和對自我的全面關懷。
古斯塔夫·卡耶博特《伊埃爾勒河 雨之印象》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