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發表于2024年第3期)
> 琳瑯美玉嵌銀盤
作者簡介
梅楊,助理研究員,從事地質學、水工環等研究工作。
> 紅瑪瑙環
曲阜市魯國故城58號墓出土
現藏于孔子博物館
戰國時期,有一種被稱為“赤玉”的紅縞瑪瑙,多用作珠鏈、環佩、劍柄裝飾、祭祀禮器等, 山東省曲阜市魯國故城58號墓出土的紅瑪瑙環,就是這一時期的文物。由于材料稀缺、技藝失傳,漢代之后的紅縞瑪瑙制品出土較為稀少。直到近幾年,人們才先后在遼寧朝陽北票和河北張家口宣化等地,開采到一種天然瑪瑙,這種瑪瑙在形、色、絲等方面,都與戰國時期墓葬中出土的瑪瑙飾品極其相近。相似的纏絲紋縞,一樣赤紅如血、濃烈如火,故業內稱之為戰國紅縞瑪瑙,簡稱為戰國紅。戰國紅瑪瑙因產量稀少且美觀艷麗,所以具有極高收藏價值。
戰國紅瑪瑙的典型特征主要體現在縞和色。縞即線、絲的意思,呈現平直排列帶狀條紋紋路。色即顏色,有主色和基色之分,主色為紅、黃、黑、白、綠、紫色,基色為主色以外的其他顏色。戰國紅瑪瑙最多見的就是紅色和黃色,相比紅色戰國紅瑪瑙,黃色戰國紅瑪瑙較少見,黑色、白色、綠色、紫色過渡漸變色在戰國紅瑪瑙中更為少見。
戰國紅瑪瑙等級劃分的首要標準是色彩,紅色艷麗為佳品。主色調一定要鮮艷,紅色中夾雜其他顏色,使得紅色有艷紅、紫紅和暗紅的區分。黃色也是如此,有檸檬黃、亮黃、雞油黃等鮮艷的黃色為佳品。黃色夾雜其他顏色,使得黃色或偏綠色,或呈暗黃色,則品質次之。純凈的綠色也是稀少品種,另當別論。在顏色艷麗的基礎上,追求姿態形狀天然靈動、絢麗奇幻的紋理,以細密流暢、走向優美為佳,具動絲者更屬精品。此外,在凈度上,以水線優美、無礬、無裂、無臟點者為好。
戰國紅瑪瑙主要產地在中國遼寧省北票市和河北省張家口市宣化區,除此之外,浙江浦江和山東濰坊等地亦有產出。產于浙江浦江的紅黃縞瑪瑙,質地較為通透,形狀不規則,產量較少;產于山東濰坊的紅縞瑪瑙,多為不規則的結核狀,質地較為通透,顏色變化較多,產量亦較少,難成規模。
成因復雜
> 北票戰國紅原石
> 宣化戰國紅原石
戰國紅瑪瑙礦區地處華北板塊北緣,在顯生宙大部分時期屬于穩定臺地,構造運動始于侏羅紀,表現為3次強烈的巖漿活動,在華北板塊北緣形成若干斷續相連的中生代火山盆地,如北京西山盆地、灤平盆地、承德盆地、凌源牛營子盆地、北票盆地,等等。這些盆地沉積物不整合覆蓋在華北地臺侏羅紀之前不同時期的地質體之上,形成區域性角度不整合。該不整合面即代表了燕山運動結果,其結果形成燕山板內造山帶。該帶內發育的火山活動可劃分為3個階段,形成3套重要的中生代火山巖地層及同時期的侵入體。中生代火山巖地層自下而上劃分為髫髻山組火山巖、張家口組火山巖和義縣組火山巖,北票戰國紅瑪瑙即發育于義縣組火山巖中,而宣化戰國紅瑪瑙發育于髫髻山組火山巖中。
大約在1億年前,地殼產生了復雜的地質運動,地幔高溫物質上升,巖漿因此大量噴出,一些氣體在巖漿遇冷凝結時進入形成氣泡,氣泡在巖漿凍結時被封閉,形成了很多孔洞,經過漫長時間,孔洞中滲入了含有二氧化硅的溶液,慢慢凝結成為硅膠。最后,可溶的含鐵巖石進入硅膠,二氧化硅因為一系列原因結晶,形成瑪瑙。復雜的地質運動造成滄海桑田變遷,天然去雕琢,戰國紅瑪瑙形成生動如畫的紋理。
由火山噴發形成的戰國紅瑪瑙礦石,外觀大都呈卵形,俗稱蛋瑪瑙,外表有深褐色的“厚皮”包裹,大小不一,看起來很像剛挖出的土豆。也有一部分瑪瑙由地幔巖漿通過地縫上涌而成,通常與巖石伴生,這種瑪瑙屬于礦瑪瑙,伴生的雜質較多,綹裂也多,一般很難形成完整大料,例如,大家比較熟悉的宣化戰國紅瑪瑙就是蛋瑪瑙,而北票戰國紅瑪瑙則是礦瑪瑙,所以我們見到的北票戰國紅瑪瑙綹裂多,很少出大料。戰國紅瑪瑙的主要成分為二氧化硅,是水與二氧化硅長期交互重復成層的結果,形成時間非常悠久,過程復雜。其外形常為混有蛋白石和隱晶質石英的紋帶狀塊體,摩氏硬度6.5~7,相對密度2.65左右,色彩層次分明,半透明或不透明,常呈致密塊狀而形成各種構造,如乳房狀、葡萄狀、結核狀等,最常見的是同心圓構造。戰國紅瑪瑙常見顏色為紅色和黃色,主要由赤鐵礦和針鐵礦引起,因含有其他雜質礦物,故可有褐、綠、粉、紫等多種過渡色,也有白色穿插其中,可形成各種特色圖案。按圖案和雜質可分為縞瑪瑙、纏絲瑪瑙、苔瑪瑙、城堡瑪瑙等,常用作玩賞物、觀賞物、飾物。古代陪葬品中時常可見成串的戰國紅瑪瑙球。
北票戰國紅瑪瑙
北票戰國紅瑪瑙,是指主要產于遼寧省北票市泉巨永鄉存珠營子村一帶的紅縞瑪瑙。今日的遼寧省北票市,曾是戰國時期燕國遼西郡所在地。北票戰國紅瑪瑙礦區位于丘陵地帶,海拔200米左右,屬中溫帶亞濕潤區季風型大陸性氣候,溫差大。該區域地處北票與阜新交界處,系中生代火山盆地。中生代間歇式裂隙火山噴發強烈,巖性為基性到中酸性的熔巖及火山碎屑巖,為成礦提供了容礦構造和物質來源,是瑪瑙礦成礦有利地區之一。
北票戰國紅瑪瑙是一種產于流紋巖內的隱晶質石英質玉石,具有紅黃、紅白的條帶狀結構,拋光面呈玻璃光澤,微透明—半透明,折射率與相對密度均與其他種類瑪瑙相似。在正交偏光顯微鏡下可見從圍巖到中心有4種結構:細粒結構、短纖維狀結構、長纖維狀結構和粗粒結構,這幾種結構經常有規律地重復出現,推測這種現象是由地質條件變化及后期熱液注入引起的。北票戰國紅瑪瑙主要成分為石英,并含少量斜硅石。顏色多呈條帶狀分布,也可呈團塊狀及彌散狀分布。顯微鏡下可見顏色是由紅色或黃色點狀物聚集所致,10倍放大鏡下不可見,經電子探針測試可知主要為鐵離子致色,同時有部分鋁替換鐵的位置。經顯微拉曼光譜測試紅色、黃色部分可知,戰國紅瑪瑙的顏色是由單一礦物或幾種礦物混合產生的,鮮紅色主要由赤鐵礦和針鐵礦共同致色,其中赤鐵礦越多,紅色越暗,針鐵礦的含量越多,紅色越明快;黃色主要由針鐵礦致色,針鐵礦和石英含量比例不同而產生深淺不同的黃色,石英越多,黃色越淺(王時麒主編,《中國戰國紅》,地質出版社)。
北票戰國紅瑪瑙有自身的局限性,例如,原石塊大、棱角多、裂隙較發育,且隨著開采程度加深,原石質量明顯下降,顏色趨于土黃色和深紅色,透明度下降,無油潤感;原石常成帶狀夾雜于母巖中,出成率較低。北票地區的山體屬于潛火山巖,俗稱次火山巖,是一種與火山作用有關的并與火山巖系同源的淺成和超淺成侵入巖,外形和成分與噴出巖相似。瑪瑙在火山口以下位置形成,不易瞬間冷卻凝結。溫度、壓力的變化都比火山口以上緩慢,所以有充足的時間結晶。因而北票戰國紅瑪瑙的透明度和水潤程度較足,稍加打磨就會光潤透亮,玉質感更強,透出一股靈性。其他地方出產的紅縞瑪瑙,多為玄武巖包圍,北票地區則有流紋巖、流紋質巖、安山巖、安山玢巖、玄武巖等多種巖層,地質條件復雜,巖層豐富。由此賦予了北票戰國紅瑪瑙細膩多變的結晶紋理,即纏絲或縞紋,層次豐富,千變萬化,每個角度皆有觀賞性,獨具魅力。此外,在多次地殼運動中,結晶好的瑪瑙被震裂,巖漿再次侵入,冷卻后就會變成水線。水線不像纏絲那樣有規律地層疊,而是不規則的,它將瑪瑙中的縞紋隔斷,在一個橫斷面上造成多種截然不同的花紋。因此,在一塊北票戰國紅瑪瑙上能看見多種被水線分開的花紋,生動別致;透光來看,還會看到水線之間不同光感的世界,是長達幾億年來大自然天然雕琢的美。
因為僅有北票與阜新交接處的一座山出產北票戰國紅瑪瑙,其礦產資源日漸稀少珍貴,當地政府已開始限制開采,價格連年水漲船高,所以天然的北票戰國紅瑪瑙越來越少,非多年珍藏不可得。
宣化戰國紅瑪瑙
宣化戰國紅瑪瑙,是指產于河北省張家口市宣化區塔兒村鄉滴水崖王千戶一帶的紅縞瑪瑙。今日的河北省張家口市宣化區,曾是戰國時期燕國上谷郡所在地。
宣化戰國紅瑪瑙產于中侏羅統髫髻山組四段粗面熔巖中。主要顏色為紅色和黃色,紅黃色發亮,顏色豐富,色彩絢麗,尤以紅、黃、黑三色見長,質地細膩油潤。原石多為球狀、結核狀,外形較圓;外皮較薄,完整性高,少裂,是目前發現品質上佳的戰國紅瑪瑙之一。宣化戰國紅瑪瑙主要有長纖維狀結構、短纖維狀結構和球粒狀結構,其主要成分為二氧化硅,并含有鐵,鋁、鎂、鈉、鉀、鈣等元素。宣化戰國紅瑪瑙的紅色主要由赤鐵礦致色,黃色主要由針鐵礦致色,顏色深淺與二者含量成正比。
宣化戰國紅瑪瑙的草花之美,別具一格。草花使瑪瑙更具活力動感之態,是以引發世人各種美麗遐思。所謂“草花”,是宣化戰國紅瑪瑙在地質作用下形成的自然紋理和圖案。在合適的物理化學條件及微生物的參與下,含鐵、錳的水溶液在宣化戰國紅瑪瑙的裂隙中發生水巖反應,形成軟錳礦和針鐵礦的微細結晶體,這些結晶體在宣化戰國紅瑪瑙中以一定規律排列分布,就形成了樹枝狀草花圖案。
> 北票戰國紅瑪瑙吊墜
> 宣化戰國紅草花瑪瑙
> 北票戰國紅
> 宣化戰國紅
> 雞油黃
> 赤血紅
> 同心寶韻
> 圓折動珠光
> 宣化戰國紅黃色瑪瑙
宣化戰國紅瑪瑙與北票戰國紅瑪瑙的區別體現在方方面面:
顏色是石頭的靈魂。宣化戰國紅的紅色多以橙紅、磚紅為主,極少有北票的如血赤紅。宣化料的黃普遍都是暗黃、綠黃、土黃,沒有北票料的明黃、艷黃色。
透明度和水潤度是區分北票料和宣化料更重要的依據,因為北票料顏色并非全部為鮮艷的紅黃色,也有很多較暗淡的顏色,而宣化料中也有明亮的顏色。北票料透明度和水潤度足,拋高光后表面會呈現出玻璃般的質感,看上去有靈性。宣化料大部分石性重、不透亮,看上去更深沉,當然也有極少透明度和水潤度高的宣化料,料色一般較淺淡透明。
紋理的千變萬化,給戰國紅瑪瑙披上了魔幻的外衣。北票料紋理細膩,多折角,層次清晰明顯,像規則渲染出的圖案,具有相似性。宣化料的紋理多為同心圓狀或線條狀,折角少,層次變化較少,具有獨特的、似隨意勾勒的圖案。在個別特殊紋理上,二者也存在區別。例如,動絲使戰國紅瑪瑙更具觀賞性,與宣化料相比,北票料動絲成品較多,動絲變化多樣,透光流動感更強。同樣,宣化料的草花非常多,大部分與黑色渣泥伴生,而北票料的草花多為連成一排的小簇尖頭狀,常與紅閃絲伴生,大片草花在北票料中極為少見。
戰國紅瑪瑙是世界上獨具特色且罕見珍貴的寶玉石。其價值不僅在于稀缺性和貴重性,還在于其有重要的歷史價值和文化價值。戰國紅瑪瑙什么顏色最具價值,并沒有標準答案,因為每一種顏色都有其獨特的魅力和價值。而就目前的市場情況來看,紅色和黃色的戰國紅瑪瑙價格相對較高。紅色戰國紅瑪瑙色澤艷麗、紋理分明,給人一種熱情洋溢的感覺;而黃色戰國紅瑪瑙則顯得高貴典雅,柔和的色調和細膩的質地讓人愛不釋手。這兩種顏色的戰國紅瑪瑙都十分稀有,因此價格也相對較高。古時,人們認為佩戴瑪瑙可以辟邪、吉祥、保平安。而今,戰國紅瑪瑙蘊含的歷史底蘊和神奇的美學價值,更是為它增添了特殊的意義。
作者: 梅 楊
編輯: 何陳臨秋
排版: 何陳臨秋
審核: 刁淑娟
官網: https://kpwhbjb.cgl.org.cn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