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們常說:“百無一用是書生”,但為何如王陽明一樣羸弱不堪,天天研究哲學的“書生”,卻能修身治國平天下呢?
今天分享的天涯隱學絕版神貼,我們將聚焦王陽明人生成功的“3個字”,希望能幫助你重塑人生。
留下一句“醒世菩提”,祝你未來的人生大吉大利。
一、王陽明除匪患,手段很不“君子”。
正德年間,南贛地區盜賊蜂起,結營扎寨,嚴重威脅到地方治安與國家穩定。歷任巡撫雖多次圍剿,卻屢戰屢敗,匪患非但未能根除,反而愈演愈烈。
正德十一年(1516年),兵部尚書王瓊慧眼識珠,舉薦了時年44歲的王陽明出任南贛巡撫,負責平息這一久患之疾。別人都做不到,憑什么同樣是書生的王陽明能做到呢?來看看他與眾不同的做法。
到任后,王陽明并沒有急于用兵,而是深入調查,細致分析。
他發現,以往剿匪之所以失敗,除了山賊狡猾善戰外,更重要的是官府內部,居然存在奸細,與山賊里應外合,導致情報泄露,行動屢屢受挫。于是,他迅速明確了平匪患的首要任務:先把內應揪出來,斷了土匪的情報來源!
把內應解決后,王陽明發現,土匪們還是能夠獲得一些官府的動向,這又是為什么呢?一番調查研究后,他意識到,很多匪徒,都是百姓出身,他們和當地民眾,天然有著互通消息的優勢。
為了徹底打斷土匪的情報鏈,王陽明創造性地推出了“十家牌法”,將百姓以十家為單位編為一牌,公開家庭信息,實行連坐制度,一家有匪,十家受罰!極大地降低了贛民與山賊互通消息的可能性,壓縮了山賊的活動空間。
有人說,好家伙又是砍同事又是搞連坐,這王陽明,如此兇悍么?別急哦,更狠的還在后面。
二、王陽明:頂級忽悠,成就頂級功德。
在軍事行動方面,王陽明曾多次向一些擁護匪徒的刁民們,故意散播假軍情。讓土匪和僅存的鐵桿擁護者們,迅速陷入了內訌當中。
隨后,他又發布告諭,在告示中曉之以情動之以理,號稱給予山賊改過自新的機會,尤其是重點招降那些曾反復叛亂的土匪團伙。等到這些匪徒,接受招降后,王陽明則是毫不客氣,把匪徒頭目,全部開刀問斬!
剛說完繳槍不殺,轉頭就當典型做掉了,現場就有文化人質問王陽明:你的仁義禮智信去哪啦?
對這種疑問,王陽明則是嗤之以鼻,他一指匪首的遺體:這些反復作亂、為害一方的孽障,也算人么?
最終,在王陽明的鐵腕手段下,僅一年時間,曾肆虐了數十年的贛南匪患迅速平定,當地百姓再次回到了安居樂業的狀態當中。
現在回顧這場精心策劃與艱苦卓絕的戰斗,你是否知道,其中的心學智慧是什么呢?3個字:“靜、穩、忍”。
三、唯“靜、穩、忍”,能成大業。
1、靜中藏了一個爭字,越想爭,越要靜下來。
在平定匪患的過程中,王陽明始終保持著一種超乎常人的冷靜與沉穩。面對復雜的局勢和艱巨的任務,他沒有急于求成,而是深入調查,細心分析,做到了“靜中藏爭”。
正是這份靜謐與深邃,讓他在揪出內應、推行十家牌法、選拔訓練民兵等一系列關鍵舉措中,都能夠做到準確無誤,事半功倍。
2、穩中藏了一個急字,事越急,越要穩下來。
王陽明的穩,體現在他對于全局的掌控與對細節的把握上。他深知,平定匪患不是一朝一夕之功,需要穩步推進,步步為營。在軍事行動中,他始終堅持穩扎穩打,不盲目冒進。
比如在對詹師富、謝志山等山賊團伙的圍剿中,他并未急于求勝,而是采用了“剿匪類重漁,即揚無益”的策略,在反復的拉鋸戰中,持續消磨匪徒的斗志,最終實現了勝利。
3、忍中藏了一個刀字,要成事,必須挨得住世態刀割。
王陽明的忍,集中表現在他對于復雜局面,特別是世態法則的容忍上。在平定匪患的過程中,他不僅要面對狡猾善戰的山賊團伙,還要處理官府內部的腐敗與內訌。
面對這些困難與挑戰,他選擇了忍辱負重,以柔克剛。他通過發布告諭、招撫山賊等方式,給予山賊改過自新的機會;同時,他也在忍受著來自各方面的壓力與質疑中,堅定不移地推行自己的改革措施。
靜、穩、忍,這就是王陽明一介書生成就大業的全部秘籍了,看懂它們,知行合一才能從嘴巴中,落實到手腳上。
好了,先說到這里,關注我,了解完整版的天涯隱學。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