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世友,新縣人,開國上將。
他一生經歷過無數大戰,多次參加敢死隊,先后與國民黨軍、日軍、日偽軍、美軍和越南軍隊進行過比拼,立下了赫赫戰功。
在57位開國上將中,他的經歷也無疑是最具有傳奇色彩的。
許世友將軍究竟傳奇在哪?
許世友上將
田鋪鄉河鋪村許家洼,有一處破舊房屋組成的許世友故居,50米外,一個水泥包裹的墳頭下,埋葬著這位充滿傳奇的共和國將軍。
許世友墓
許世友嗜酒是軍中出了名的,傳說長征時期,其他干部的扁擔兩頭是干糧和報紙,而許的扁擔兩頭只有酒。他后來向新華社記者解釋說,他只是在少林寺做雜役,順便學了功夫,并沒有受戒,也就算不上和尚。
關于喝酒,許世友有“酒神虎將”之稱,他生平只服過兩個人,第一個是周恩來,周總理曾用3瓶茅臺把許喝趴下,讓許服服帖帖;第二個是葉劍英的兒媳婦錢鈴戈。
許世友后來成為毛澤東主席的“心腹悍將”,是因為他的直爽和勇氣,許也成了唯一可以帶槍晉見毛主席的軍人。文化大革命期間,很多老干部受到沖擊,許也大喊“我是毛主席的人”,此后無論政治運動多兇,再也沒人敢動他。
許世友和毛澤東
1956年,一份火化《倡議書》在中南海的中央會議上傳閱,毛澤東、康生、周恩來等都簽了字,唯獨許世友堅決不簽。
他還找毛澤東抗議,堅決要求自己死后要土葬,要回到母親跟前盡孝。
許世友母親于1959年去世,身任國防部副部長兼南京軍區司令員的他將父母在家鄉合葬后,也在這里為自己選好了未來長眠之地。1979年10月22日,他給長子許光寫信要求在老家新縣準備一口棺材。
1985年元旦剛過,自感時日如多的許世友讓秘書給中共中央寫報告,正式提出了土葬的要求。同年10月22日,許世友逝世,享年80歲。他在報告中說,因自幼就離家參軍,為革命奉獻了大半輩子,而對生母報效不夠。希望自己活著盡忠,死了給母親守墳盡孝。
許世友母親李氏
直到許世友去世后幾天,南京收到鄧小平在許世友申請土葬報告上的親筆批示:照此辦理,下不為例。鄧小平還提出“6個不準”,有不準開追悼會,只準搞遺體告別儀式;不準登報宣傳;不準立碑等內容。
時任中顧委副主任的王震在轉述鄧小平意見時說,“許世友在60年的戎馬生涯中,戰功赫赫,百死一生,是一位具有特殊性格、特殊經歷、特殊貢獻的特殊人物。鄧小平同志簽的特殊通行證,這是特殊的特殊。”
就是這“7個特殊”、“6個不準”,使許世友得以在老家信陽新縣安葬。
將軍的楠木棺槨內,除了他的遺體,還有一瓶茅臺、一把手槍、一張百元人民幣。當地風水先生牽強附會說,酒能壯膽,槍能打鬼,錢能買路。風水先生還說,許世友將軍墓地正前方是五虎山,象征五只老虎守墓,周圍五棵松樹從不同的方向彎向墳頭,意指“五鳳朝陽”。
至于墓碑,是許世友辭世一年后,由楊尚昆、徐向前等以私人名義所立,碑文由書法家范曾題寫,背面銘刻著他戎馬一生的赫赫戰功。
許世友父母合葬墳
許世友生前戰友尤太忠特意從廣西采伐楠木為許世友制造了棺木。
許世友選定的墓址在其父母親合葬墓的下面五六米處,意在他死后葬在母親腳下,永遠陪伴著母親。
但南京來的專家考慮到許世友自選的墓址地勢較低,雨天容易積水,不利于遺體保存。在征得家人同意后,就選擇了現在的墓址。
許世友故居前的小路被叫做孝母路。許母本有8個孩子,許世友14歲那年其父病逝,八個兄弟姊妹也只有許世友一個存活了下來。
他與母親有著難以割舍的感情,這也是“活著盡忠、死后盡孝”的原動力所在。
(圖片來源于網絡)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