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位將軍,他不是河南人,卻被河南人民親切地稱為“中原戰(zhàn)神”。抗日戰(zhàn)爭中,他臨危受命,在被日軍侵占的中原地區(qū)中出生入死,面對敵人的槍林彈雨毫不退縮,帶領(lǐng)八路軍立下了赫赫戰(zhàn)功。他,就是值得我們河南人永遠銘記的豫西抗日先遣支隊的總司令,皮定均將軍。
麗鹿|撰文
01/???
河南有句順口溜,
“皮有功,少晉中”
小時候常聽老一輩講皮司令抗日的故事,皮司令的稱呼,在我老家汝州幾乎是家喻戶曉。
記得有一年跟著爸爸去城北大峪大紅寨,看豫西抗日根據(jù)地舊址,他說當年皮司令的軍隊,就在這里駐扎,當?shù)厮追Q“皮旅”。
老百姓口中的“皮司令”,大名皮定均,1914年生于安徽省金寨縣。
他是新中國開國將軍,抗日戰(zhàn)爭和解放戰(zhàn)爭時,因長期在河南指揮作戰(zhàn),立下卓越功勛,在中原民間享有極高知名度和聲譽,被譽為“中原戰(zhàn)神”和“一代傳奇”。
皮定均出身貧苦,13歲即投身革命。
在其后的軍旅生涯中,參加過鄂豫皖蘇區(qū)反“圍剿”、川陜蘇區(qū)反“圍攻”、紅軍長征、中原突圍、孟良崮戰(zhàn)役等一系列戰(zhàn)役。新中國成立后,更是擔任過許多軍隊要職。
1955年授銜,主席在他名下批示“定均有功,由少晉中”,皮定均由擬少將提為中將,由此看出領(lǐng)袖對他的欣賞。
1976年7月,62歲的皮定均,乘飛機去福建前線指揮海防軍事演習時,遭遇空難殉職。
主席特意安排在皮定均追悼會上送花圈,這也是以領(lǐng)袖名義送出的最后一個花圈。
02/???
中原戰(zhàn)役屢建神功
抗日戰(zhàn)爭時期,以皮定均司令員、徐子榮政委為首的1700多名豫西抗日先遣支隊,臨危受命,沖破敵人重重封鎖,成立登封抗日縣政府。
他們摧毀了日本在登封修建的飛機場,解放兩萬多的苦役民工;炸毀黑石關(guān)大橋(隴海鐵路),使日軍侵略者的西進計劃被迫放緩;挖斷由偃師、鞏義通往洛陽、陜西唯一的一條公路,破壞了日本侵略者的軍事行動。
這支遠離黨中央、孤懸敵后的隊伍逐步成為豫西抗日戰(zhàn)場上的重要力量。
皮司令的赫赫戰(zhàn)功中,還有他一生中最精彩的一次指揮——“中原突圍”。
1946年6月,蔣介石撕毀《停戰(zhàn)協(xié)定》,投入約30余萬兵力,首先對中原軍區(qū)部隊發(fā)起大規(guī)模進攻,全面內(nèi)戰(zhàn)爆發(fā)。
中原軍區(qū)為保存力量,開始突圍。“皮旅”接受了最危險、繁重和關(guān)鍵的任務(wù)——堅持阻擊三天,掩護主力轉(zhuǎn)移。
皮定均憑著赤膽忠誠和雄才大略,率領(lǐng)部隊開始了抗擊敵人的阻擊戰(zhàn)。
英勇頑強的“皮旅”官兵,在陣地堅守3天3夜,成功牽制了敵人5萬人兵力。
掩護主力任務(wù)完成后,皮定均又帶著“皮旅”成功突圍。皮定均要求全旅輕裝上陣,以每晝夜80公里的行軍速度,在皖中平原上飛兵急進,終于沖破封鎖線,進入蘇皖解放區(qū)。
兩千多里的行程,他們擊退敵軍二十多次圍追堵截。
最不可思議的是,在中原突圍的眾多部隊中,只有“皮旅”被成建制帶了出來,突圍前7000子弟,突圍后還是7000子弟。
不能不說,是一個軍事奇跡。
03/???
外號最多的將軍,
外號背后都是傳奇
從豫北到豫西,從豫中到豫中、再到豫南,皮司令幾乎踏遍了河南的山山水水。
中原大地上,到處留下他英勇作戰(zhàn)的傳奇故事。
這些,或許從他的幾個外號中,能窺探一二。
猛將“皮老虎”。
據(jù)說皮司令在豫西根據(jù)地時,每次睡覺前都在枕頭下放一把大刀,而且從來都是和衣而臥。一有敵情,馬上起身拎起大刀殺出去。
有一回,幾個漢奸特務(wù)混進村中,一聽皮定均枕下放刀的事,就被嚇跑再也不敢來了。
老首長劉伯承曾評價他:“風險里出英雄,風浪里出好漢,皮定均就是這樣一員猛將。”
生活儉樸、平易近人的皮司令也被老兵私下諧稱為“皮老驢”。
一位機槍班長在私下里抱怨皮定均是“皮老驢”、“犟驢”,但是皮定均聽了卻微微一笑,沒有在意,還說打完仗要為這群機槍班的戰(zhàn)士慶功,其心胸之寬廣可見一斑。
“皮猴子”的外號,則是日本鬼子送給他的。
百團大戰(zhàn)前夕,皮定均受劉伯承之命,要他把武安城里的日偽軍兵力、火力部署摸清楚。
任務(wù)下達后,他化裝成老百姓,在鬼子和漢奸眼皮底下游刃有余地完成了任務(wù)。當鬼子明白過來不對勁,沖出城東門去追皮定均時,他早已經(jīng)走遠了。
于是日本鬼子氣急敗壞地叫喊:“皮猴子,大大的鬼!”
這話是鬼子的翻譯官傳出來的,又為皮定均增添了一層傳奇色彩。
04/???
將軍愛人民,
人民亦愛將軍
皮定均去世后,因他在豫西抗日作出的巨大貢獻,中原百姓希望將軍遺骨能葬在嵩岳大地。
1991年,征得皮定均夫人同意,將軍遺骨遷出八寶山公墓,一部分安葬在登封烈士陵園,一部分葬在遇難地福建漳浦。
登封當年是皮徐豫西抗日先遣支隊活動的核心地帶,皮定均將軍也曾寫過《回到我的“故鄉(xiāng)”白栗坪》。
青山有幸埋忠骨。皮司令去世15年后,也終于回到了中原“故鄉(xiāng)”。
中原是他長期戰(zhàn)斗的地方,也是他最為刻骨銘心的牽系之地。
皮司令的長子取名皮豫北,長女取名皮桐柏,都和河南有關(guān)系,可惜在動蕩艱險的戰(zhàn)斗歲月中,雙雙早夭。
更令人感動的是,2016年5月,皮定均之子皮效農(nóng)和徐子榮之子徐清漳,帶著60余人的皮徐豫西抗日先遣支隊后代尋訪團,來到革命老區(qū)登封白坪,重走父輩當年戰(zhàn)斗過的足跡。
那天一大早,老鄉(xiāng)們集聚在司令部前,當尋訪團走進白坪抗日司令部舊址時,等待的群眾沸騰歡呼起來,皮旅后代和白坪鄉(xiāng)親緊緊擁抱在一起。
除了登封,河南還有很多山村,都是皮司令紀念地。
鞏義涉村鎮(zhèn),曾是八路軍豫西抗日獨立支隊司令部、鞏縣抗日民主政府所在地;皮定鈞工作舊址,位于新密西北尖山風景區(qū)田種灣村;新密伏羲山深處,有中原豫西抗日紀念館……
皮將軍深愛著這片土地上的人民,而中原人民也記得皮司令,是皮司令解放和造福了他們。
將軍和人民,因此而緊密聯(lián)系在了一起,永不分離。
(圖片來源于網(wǎng)絡(luò))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wù)。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