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視劇《東北抗日聯軍》 中的楊靖宇
崇尚英雄才能出現英雄,爭做英雄才能英雄輩出。
在河南從來不缺英雄。因為這里的土地有一群愿意揮灑血淚保護家國的人。
每個省份都應當有他們特有的“英雄風骨”,河北的“燕趙多慷慨悲歌之士”、東北的“抗聯從此過,子孫不斷頭”、江蘇的“力拔山兮氣蓋世”……
這種“英雄風骨”在岳飛身上,在楊靖宇身上,在兩位烈士身上,更在千千萬萬河南人的血脈中,那就是——精忠報國。
星芒 |撰文
01/???
河南,自古以來便不缺少“英雄風骨”
什么是英雄風骨?
風骨,是一個人的氣節,英雄風骨就是一個人在危難關頭所展現出來的氣節。
一個在國家、在民族最危難時刻站出來,撐起一片天的人,就是英雄,而他身上這種氣節,就是英雄風骨,也就是岳飛所說的“精忠報國”。
電視劇《楚漢傳奇》中的張良
而在河南,這種英雄可謂是層出不窮。
不論是智謀超群,助劉邦平定天下的張良;
為了守住唐朝東南地區不被安史之亂的叛軍侵犯,誓死守衛睢陽,即便在糧草缺失沒有外援的情況下,依然堅持和叛軍交戰了四百余次的名臣張巡;
清軍入關,圍攻揚州城的時候,拒絕投降,不久之后便遇害了的抗清名將史可法……
他們都是出自河南的英雄,也擁有這種英雄風骨。
而在其中最具代表性的,當屬抗金名將岳飛。
湯陰岳飛廟塑像
岳飛,現今河南省安陽市湯陰縣人,南宋“中興四將”之首。
靖康后,北宋滅亡。屈居南方的南宋王朝,山河破碎,風雨交加。中原大地在經此一難后滿目瘡痍,曾經繁華富庶的汴京,在金人的鐵蹄下,已是風光不再,黍離之悲不過如此。
而收復中原,就成了南宋這個朝代所有人的“夢”。
岳飛,就是在這個積貧積弱的朝代,撐起了河南的“英雄風骨”。
自古以來中國的戰爭便是南下易,北上難,但是岳飛的北伐之路可謂是勢如破竹。
岳飛北伐路線圖
1134年(紹興四年)春,岳飛上書朝廷請求北伐,收復失地。
五月,岳家軍從鄂州(今湖北武漢)渡江開始北伐。首戰便攻克了郢州(今湖北鐘祥),接著兵分兩路,岳飛命部下張憲攻打隨州,自己則率主力逼向襄陽府(今湖北襄陽)。
七月,金朝為阻攔岳家軍繼續北上,陳兵數萬于鄧州西北方向,排列三十余營寨,企圖阻擋宋軍北進之路。岳家軍奮勇沖殺,一舉擊敗金與偽齊聯軍,并乘勝攻占鄧州,又相繼收復唐州(今河南唐河)及信陽。
1136年(紹興六年),岳飛再次北伐,占領了伊陽、洛陽,后又因孤軍作戰而被迫撤回鄂州。也就是在這段時間,他寫下了那首千古傳唱的名篇——《滿江紅》。
湯陰岳飛廟《滿江紅》手書詞碑
1140年(紹興十年),金兀術南侵,岳飛出兵大破金兵,收復鄭州、洛陽,進至朱仙鎮,最近的時候,離開封只有四十五里。
這或許也是南宋離收復中原的“夢”最近的一刻。然而宋高宗趙構和宰相秦檜卻一意求和,以十二道“金字牌”催令班師。1142年,北風凜冽,大雪紛飛,岳飛以“莫須有”之罪名被害,他再也不能“待從頭,收拾舊山河,朝天闕”了。
“靖康恥,猶未雪。臣子恨,何時滅?”字字泣血,它的主人卻未能等到回答。
02/???
近代,是他們接過了“英雄風骨”的傳承
1840年,堅船利炮驚醒了還在做著“天朝上國”的春秋大夢的清王朝。神州陸沉,中國被帝國主義列強一巴掌打落谷底,無約不損,無戰不敗。
康有為,戊戌變法的先驅,曾在《三月十七日保國會上演講辭》中痛心疾首:“吾中國四萬萬人,無貴無賤,當今日在覆屋之下、漏舟之中、薪火之上,如籠中之鳥、釜底之魚、牢中之囚,為奴隸,為牛馬,為犬羊,聽人驅使,聽人宰割,此四千年中二十朝未有之奇變。”
最近《覺醒年代》的張永新導演談及的一件往事,就是當時中國人的處境。堂堂中國外交官,辮子被人像拴狗繩一樣栓在木樁之上,毆打、辱罵……
電影《辛亥革命》中的林覺民
《辛亥革命》電影中,由胡歌飾演的林覺民這樣說道:“孫文先生說過,中國積弱,在今天已經到了不可收拾的地步。王室宗親,貴族官吏,因循守舊,粉飾虛張。而老百姓呢?個個都是茍且偷生,蒙昧無知,堂堂華夏,不齒于列邦,被輕于異族。”
“中國豈能不思革命?”
所以,這群河南人又再一次在民族危難之時站了出來,去革命,去為了我們風雨飄搖的國家拋頭顱灑熱血,雖九死其猶未悔。
吉鴻昌,河南省周口市扶溝人。
圖為吉鴻昌
1913年秋天,還不滿18歲的吉鴻昌投筆從戎,在馮玉祥手下兵。但是顯然,在舊軍閥手下當兵,并不能讓吉鴻昌真正實現他的抗日之志。
1932年,吉鴻昌加入了中國共產黨。
1934年5月,吉鴻昌參與組織了“中國人民反法西斯大同盟”,并擔任“大同盟”內的中共黨團領導成員。
他領導的抗日同盟軍,在半月之內就收復了康保、寶昌、沽源,并與日偽軍激戰七天七夜,一舉收復塞北重鎮多倫。
這是“九一八”事變以來中國軍隊首次從日軍手中收復的第一片國土,舉國為之振奮。
但是上天卻沒有眷顧這位一心抗日的英雄,1934年11月24日,經蔣介石下令,吉鴻昌被殺害于北平陸軍監獄。
臨死之前,這位英雄對打死他的特務說:
“我為抗日死,可不能跪下挨槍,我死也不能倒下。你在我眼前開槍。我要親眼看到敵人的子彈是怎樣打死我的!”
圖為吉鴻昌
這位從十八歲就離開中原熱土,一心從軍的抗日英雄,就這樣在死前,睜大著眼睛,看著子彈穿過自己的胸膛。
而另一位屬于河南的英雄——楊靖宇將軍,和岳飛一樣,死在了風雪之中。
圖為楊靖宇
出生在河南省駐馬店市確山縣的楊靖宇,組建河南省第一支革命武裝——確山縣農民革命軍(后編為豫南工農革命軍),拉開了河南土地革命戰爭的序幕。
楊靖宇不僅建立了確山縣農民革命軍,還在確山縣父老鄉親的幫助下,和北伐軍一起消滅了河南的奉系軍閥,和當年揮師北伐的岳飛一樣收回了中原大地。
當時的楊靖宇,只有22歲,他意氣風發,躊躇滿志。
“慶今日克復鄭汴澄清黃河水;祝他年直搗幽燕掃盡長城灰。”
這是他在收復鄭州時寫下的對聯,但是在那之后,他終其一生也沒能再次回到生他養他的故土。
楊靖宇將軍此后在東北組建了名震天下的“東北抗聯”。
“九一八”日本侵占中國東北以后,部分原東北軍、中共抗日游擊隊、農民暴動武裝、義勇軍等組成了東北抗日聯軍。
他們在東北,同日本侵略者進行了長達十四年的艱苦斗爭,牽制七十六萬日軍,消滅十八萬日偽軍。
但是,因為叛徒的出賣,這位英勇的河南將軍遭到了日軍的大肆追捕。
在冰天雪地、彈盡糧絕的情況下,他孤身一人與大量日寇周旋,戰斗幾晝夜后,在濛江縣(今吉林省靖宇縣)壯烈犧牲。
楊靖宇年少時和朋友數次登上開封點將臺,那里曾是岳飛抗擊金人,調兵遣將的地方。
或許就是在那一刻,冥冥之中英魂招來,楊靖宇將軍接過了岳公的旗幟,撐起了河南的“英雄風骨”。
03/???
昔日英魂已離去
“英雄風骨”仍長存
河南,不僅僅撐起的是中國的糧袋子,這里有岳飛、有吉鴻昌、有楊靖宇,還有千千萬萬將“精忠報國”刻在血脈之中的河南人,他們撐起的是河南的“英雄風骨”。
圖為彭雪楓
彭雪楓將軍,河南省南陽市鎮平縣人。
中國工農紅軍和新四軍杰出指揮員、軍事家,參加過第三、四、五次反圍剿,二萬五千里長征,組織過土成嶺戰役,兩次率軍攻占婁山關,直取遵義城,橫渡金沙江,飛越大渡河,進軍天全城,通過大草原,是抗日戰爭中新四軍犧牲的最高將領之一。
圖為許世友
許世友上將,河南省信陽市新縣人。他一生參與過抗日戰爭、解放戰爭、抗美援朝戰爭,是當之無愧的開國功臣,戎馬一生,戰功赫赫。
除此之外,還有近百名開國功臣將領都來自我們河南。
到了新中國建立之后,河南的“英雄”便更多了。
任長霞,河南省商丘市睢縣人。
被稱為“警界女神警”的她,始終把人民群眾的疾苦和安危放在心上,解決了十多年積累的控申積案。
2004年4月14日晚8時40分,時任登封市公安局長的任長霞在偵破“1·30”案件途中遭遇車禍不幸因公殉職,年僅40歲。
圖為任長霞
除了任長霞,感動中國中亦有數十位河南英雄,張榮鎖、魏青剛、洪戰輝、王百姓、謝延信、李劍英、李隆、武文斌、李靈、胡佩蘭、劉洋、隴海大院、王寬、王鋒、張玉滾……
而在2020年6月的邊境沖突中,四名英勇犧牲的烈士里,有兩名都是我們河南的好男兒。
烈士肖思遠,1996年出生,河南新鄉延津縣人。突圍后義無反顧返回營救戰友,戰斗至生命最后一刻。
烈士王焯冉,1996年出生,河南省漯河市人。在渡河前出支援途中,拼力救助被沖散的戰友脫險,自己卻淹沒在冰河之中。
英魂已去,風骨猶在。
河南,是個總是被“黑”的省份,但是我們的心,是拳拳愛國之心,我們的血脈里,流淌著的是熱忱鮮紅的“精忠報國”之血。
我們會記得,這些河南人,是我們的驕傲,我們所有人,也會接過他們的旗幟,繼續向前。
這,就是我們河南人的“英雄風骨”!
(圖片來源于網絡)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