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神話:悟空》的熱度,還在持續。
山西古建,陜北說書,甚至里面的漢字書法,都被帶火了。
從歐陽詢的碑帖到趙孟頫的手筆,從雪山徑到花間橋,在這些地方,很多人第一次直觀地看到了漢語之美。
這是外國游戲里感受不到的——
畢竟,花間橋翻譯成英文,可能就是Flowers Bridge,頓時美感全無。
所以,很多時候很慶幸母語是漢語,因為只有中文才有“書法”的概念,因為漢字有種特別的美感。
作為一個喜歡漢字的人,今天想用一個特別的方式,講講漢字到底特別在哪。
之前有個段子,是說讀“喉、舌、齒、唇”這四個字,感受一下你是用哪個部位發出的聲音。接著讀“繩、線、絲”時,又感受一下語氣的粗細。
漢字和聲音之間,關系很奇妙。
所以,如果你細聽,很多漢字都自帶聲音。
比如“窸窸窣窣”,你即便不懂意思,但你會感覺到這兩個字背后的細微感。
比方說下雨,不同字有不同的音效。
看到淅、瀝,就仿佛聽到了雨水滴打在屋檐的輕響。
看到漣,就聯想到雨水掉進池塘,泛起陣陣波瀾。
潺潺,淙淙,汩汩,當你看到這些字,如同來到山澗旁河溪邊,腦海里自動播放一些背景音。
甚至,我們一看到“喂”,耳邊立馬傳來那句“我不叫喂,我叫楚雨蕁”。
漢字,也可以是一幅畫面。
以前看到過個說法,書畫同源,但其實一直不理解。直到看到美這個字,覺得確實很有美感。
“美”現在說是上下都“¥”,這當然很美。
但再看甲骨文里的美,發現它最早說的是戴著頭飾的人,頭戴簪花,神采奕奕,這不美嗎?美這個字,不就是一張很美的圖嗎?
同樣的,還有妤、姝 、嫣、婉、婧等等,幾筆之間,就描繪出女孩們的千姿百態,看著就很有美感。
這種美是英語感受不到的。
比如復旦的“旦”,日月光華,旦復旦兮,想想就是一幅天地浩渺,日出東方的大寫意畫。
所以這個字,總讓人感覺朝氣蓬勃。
但是你說sunrise,我大概就只能想到早上八點要上班。
漢字最特別的,是它有意境。
之前聽說過一個事,日本人很喜歡中文里的“開水”“披風”,你看,水像花一樣盛開了,風能披在身上,這簡直太有詩意了。
但仔細想想,這其實就是因為風、水這樣的字,本身就自帶意境。
看到水,我們很容易想到山高水遠,很容易想到靜水流深,很容易想到小石潭記,從溪流到江湖,從清澈到澎湃,總有一些連綿不絕的感情在里面。
看到風,我們也很容易想到蔚然成風,想到明月清風,想到大風起兮,總有一些風起云涌的情緒在。
幾千年來,無數的詩詞,無數的情緒都在給這些文字添磚加瓦,讓這些字有了超越字本身的情境。
所以說。
因為漢字有聲音、有畫面、有意境,當它們組合起來,就是一個小宇宙,能讓我們瞬間穿越到另一個世界。
一個很妙的例子,是我很喜歡的一句詩,蘇軾的“遠山長,云山亂,曉山青”。
單看每個字都很日常,但這一句連起來就很絕。
尤其是曉山青三個字。
在這個“小世界”里面,曉,是拂曉,東方日出。
山,是高山流水,連綿不絕。
而青,是色彩,遠山如黛嘛,也是一種心緒,一種意境。
蘇軾大家都知道,官場失意,反而讓他留意到生活的詩意。
這種縹緲的詩意是啥呢?
蘇軾寫出來了,他說,功名虛無,但江山長在,曉山常青。
很多時候,當我們到了這種天大地大、山高水遠的地方,就真會感受到這種情緒:看到天空,就感覺到人被放空。
來到大自然,自然有了答案。
天地何大,人生何小。
就是這樣,蘇軾用三個字,就造就了一方小世界。讓此后失意者、抑郁者,可以在瞬間穿越至此,感受到這些山水背后的、幾千年來的情緒共鳴。
所以我們常說,中國人到了一定年紀,骨子里的血脈覺醒了。
其實,這種血脈就是文字。
這些浩渺,這些曠遠,這些開闊,就藏在無數的漢字里。
有了一定的閱歷,這些文字血脈就覺醒了,我們自然而然,就向往田園山水,向往桃花源,向往中式的生活方式,向往文字里的種種小宇宙。
而現在,全季·曉山青,真正打造了這么一個小宇宙。
他們把蘇軾這首詞,搬進了酒店。
就像這個名字一樣,在很多細節上,能感受到“曉山青”。
曉,是清晨破曉,是睡醒后的神清氣爽。
所以在曉山青的客房里,他們就用了一種窗明幾凈的極簡空間設計,讓人住得很舒適。沒有一絲冗余的裝飾,所有的陳設,井然有序,一覽無余。一面墻就集合了換衣置物區、水吧臺、迷你吧、電視等功能,不擁擠,也不雜亂。
山,是高山流水,是大隱隱于市小隱隱于野。
雖然全季酒店大多位于繁華街區和商務中心,但他們的大堂,卻營造出一種遠離喧囂的禪意氛圍。
朦朧留白的視覺感受、人文意趣的藝術作品、好聞的禪茶香氛、自然的音樂,有時走進去,真能感受到高山流水。
青,是滿目綠意,是松弛和放空 ,更是一杯好茶。
在“曉山青”茶空間,全季甄選不同茶產地的源頭好茶,有鮮甜溫潤、口口回甘的不同年份白茶,也有花香、蜜香、果香、藥香等風味突出的金桂烏龍、小種紅茶等茶品。
在全季,茶茶各不相同,無論是休閑自娛還是商務洽談,無論是談生意還是聊詩意。有一盞清茗相伴,都很放松。
所有這些細節,都讓我有種感覺:全季·曉山青不像一個酒店。
它很人文,很不商業。
它很蘇軾,但更重要的是,舒適。
全季的設計與布置,其實是在打造一種中國人的生活方式——全季風。
他們就是在提供一處心安的居所,讓奔波的你,讓從千山萬水而來的你,體驗到這一處獨特的“山水”。
種種刪繁就簡的細節,素雅但禪意的氛圍,無非就是在返璞歸真,就是在打造一個住得舒服的地方。
有時候想想,生活,不該就是這樣嗎?
物有所用,才舒適。
空曠開闊,才豁達。
何必要萬水千山,有時候“曉山青”就足夠。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