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文化廳公布了第八批河南省文化先進縣名單,鄭州管城區等14個縣(市、區)被確定為文化先進縣,夏邑縣名列其中。
在河南,夏邑縣是個存在感不咋樣的縣城,可能因為地處河南邊緣、四省交界,不怎么受待見,但更深層原因恐怕是夏邑一把文化牌沒有出好,守著金飯碗卻無計可施。
無論怎樣,曾經是“華夏之邑”的夏邑縣,最不能放棄的,恐怕就是她的文化了。
曉鵬|撰文
01/???
夏邑到底多有文化?
我們都見過學校樹孔子雕塑,孔子是先師圣賢,考試前拜拜還能拿個高分,不過在一座縣城樹立孔子像的不多見,夏邑算一個。
在夏邑,這是個地標,不少城鄉公交在此設了站點,打車時師傅問去哪,只要說一個“孔子”,保準拉到地方,2016年,因為交通等原因,她被整體“請”至一所學校。
曲阜是孔子故里已經是板上釘釘的事兒,豫東小城夏邑,要湊孔子什么熱鬧?這值得好好說道說道。
原來城區的孔子像不是標準像,是“孔子還鄉像”,離塑像幾公里外的城郊,還有一座祠堂,叫孔子還鄉祠。
2016年前還在舊址的孔子像
聽這名字也知道咋回事,原來往上捯飭,孔子祖先是宋國人(今商丘),其祖居地在夏邑縣城北七公里王公樓村,孔子先祖多人葬夏邑,祖墳在這。
宋國戰亂,孔子曾祖父跑到魯國避難,孔子長大后知道自己祖籍在夏邑,經?;貋硎∮H祭祖,還把此地叫“還鄉里”,后人感念老爺子,建了祠堂,清代還新建了崇圣祠。
孔子還鄉祠
然而,就是這樣的圣賢故里,很多人卻不知道,更不知道夏邑還有另外的大名頭—上古古都、“華夏之邑”。
這名頭不是“顧名思義”瞎起的,2012年,中國·夏邑上古古都研討會在商丘召開,來自北京大學、北京師范大學、中國科學院等單位的20多位大咖參加研討會,研討會形成了夏邑為中國上古古都、華夏祖地的宣言。
宣言稱:栗陸氏為中國上古帝王之一,經專家論證,夏邑即為栗陸氏建都所在地,距今約8200年到8700年。
那么,栗陸氏是誰?
神話時期夏邑位于古文明中心
栗陸氏無實物可考,但《莊子》、《漢書·古人表》及《帝王世紀》、《通鑒外記》等古籍中均有記載,他是一個氏族部落首領,曾在伏羲時代掌管全國水利農業,史書記載“栗陸居北”,建都夏邑。
夏邑古稱“栗”也和他不無關系,早在殷商時期,甲骨辭里就明確記載“栗”地,這在全國那么多縣里,不說獨一份,也是佼佼者。
夏邑栗城遺址
這沒完,著名的“少康中興”也在這兒。
少康的大爺爺太康是夏朝國君,驕縱無度,把國給丟了,后來又經少康的爺爺中康、他老爸相,在有虞氏的幫助下才重掌夏朝大權。
史書稱“少康復國”,“還乎舊都”,實際上就是遷都夏邑,46年不曾再遷,夏邑是史料記載夏定都最久的地方。
少康是夏最有賢能的君主之一
這樣來看,“夏邑”得名,名正言順。
不過,啥都得講證據,最早能考證“夏邑”的還是商甲骨辭“栗”,最遲北魏,夏邑才稱“下邑”。為啥叫下邑呢?
說法很多,最象形的一個恐怕是因為地勢比較低……
“下邑”到“夏邑”也有很多說法,不過人們更偏向于這個:金朝皇帝章宗,是個漢化程度極高的外來戶,下令改全國地名,因為“下邑”不祥不雅,取華夏之邑,改稱“夏邑”。
雖然不知道“下邑”為啥“不祥不雅”,但得到官方認證的 “華夏之邑”,古都風范盡顯,無疑更加高大上了。
02/???
文化光環下的古都
產業搞得風生水起
2012年召開那場會議之后,曾有短暫的古都文化研究熱,不少目光匯聚在夏邑。人們發現,“上古古都”足以讓夏邑聞名,但其他文化光環更讓這個小城錦上添花。
除龍山文化、夏都、孔子之外,夏邑還有項世界級的文化遺產。
2014年6月,中國大運河獲準列入《世界遺產名錄》,成為中國第46個世界遺產項目,之后“通濟渠商丘夏邑段”成為“立即列入項目”。
大運河通濟渠段流經夏邑
通濟渠商丘夏邑段考古發掘現場
彼時大運河夏邑一帶繁華興盛,地名帶“鋪”的,至今還有四個村落,會亭驛更是重要驛站,這既印證大運河“十里置一鋪”的說法,也說明夏邑在古代擁有無以倫比的地理優勢。
遠的不說,夏邑是紅色文化重鎮,冉氏三兄弟、蘇剛、彭雪楓等一批抗日將士先后長眠在夏邑大地上,他們前赴后繼,視死如歸,譜就一曲曲家國之歌…
彭雪楓和彭雪楓將軍紀念館
但又為啥說“短暫的文化研究熱”呢?
因為相對于這些文化開發,夏邑產業的發展更加風生水起,馬不停蹄。
光近幾年,夏邑就摘得中國食用菌之鄉、中國鑄件出口基地、中國棉紡織名城、河南省知名紡織產業集聚區、河南省服裝產業基地、中國長壽之鄉等多個稱號。
夏邑縣先后獲得“全國新型職業農民培育工程示范縣” “全國群眾體育工作先進縣”“國家義務教育質量監測樣本縣”“全省電子商務進農村綜合示范縣”等國字頭榮譽稱號。中國西瓜之鄉、國家級園林縣城。
紡紗成了夏邑龍頭產業,年織布能力達到了12萬噸,服裝加工能力1.3億件,紡紗總量位居全河南省第一。
招商引資方面,夏邑縣也頗有信心。去年洽談了256個項目,簽約21個重點項目,投資總額達到了228.6億元,開工了18個,還完成了省外資金82億元。
看數字可能沒啥感覺,不過到南區轉轉,寬敞馬路兩邊,都是不斷建設的樓盤、企業,整齊劃一,漂漂亮亮的。
這對于亟需摘掉貧困帽子的夏邑來說,無疑最是應景。
當然,這也跟上了大趨勢,夏邑地處豫、魯、蘇、皖四省交界,有一定區位優勢,加上自身工業底子薄、勞動人口多,需要承接東部、北部的產業轉移。
夏邑縣電子商務產業園
甚至有份報告稱,夏邑是中原地區承接“長三角”、“珠三角”和“環渤海灣”三大經濟圈產業轉移的最佳投資城市。
種種名號加持,夏邑的產業發展,似乎打了一個漂亮的翻身仗。
那么問題來了,產業發展了,回過頭來看,文化呢?
03/???
產業牌當然要打
文化牌更不能忽視
和漂亮的成績相映襯,有“文化先進縣”的美譽當然好啊,但仔細想想……
好像哪里不對。
即便坐擁孔子、龍山文化、古都栗城、大運河、紅色記憶等龐大文化資源,夏邑目前重心卻不在文化。
2012年的研討會召開后,夏邑吃了顆定心丸,穩坐上古古都稱號,便開始熱火朝天、撒歡地發展經濟了。
夏邑新區
同樣沒有提到遺產保護、文化旅游,文化產業的字眼已經連續數年未被提及了…
這似乎正與時代大趨勢開倒車,我們常說:經濟是一座城市的骨干,而文化是一座城市的靈魂。夏邑的骨骼搭建地已經較為完備了,下一步,是不是把夏邑文化給撈一撈,“文化+區域經濟”的組合拳打一打?
否則,經濟與文化兩條腿的步子差距太大,遲早要摔跟頭。
夏邑天龍湖
單舉一個栗子,夏邑古城是春秋楚王所筑,已經有2300多年的歷史,不光歷史悠久,而且設計神秘,被稱為“八陣圖”城,全城80%以上都是汪洋,只有內陸0.25 km2才是城區所在,是世間罕見的水城。
在以往,可是古堤云林、碧水連天,加上蜿蜓似龍的城墻城樓,街道阡陌、商賈云集,城區的各種廟堂、戲樓琳瑯滿目,美不勝收!
十年前,這片汪洋還叫城湖,是老夏邑人休閑拉呱的好去處,經??梢月牭搅鱾鞯拿耖g故事,不過近年規劃倉倉促促,不明所以,生生一張好牌被打地毫無文化底蘊,當時盛景的百分之一恐怕都找不見了……
夏邑古城圖
說實話,河南文化資源得天獨厚。以前常說文化只是軟實力,工業等實體經濟才是硬實力、真正肌肉,如今來看,這樣的觀念恐怕需要扭轉。
講好本地文化故事,自然就有人買單。
門票錢是小錢,住宿、衍生品、餐飲等產業鏈發展是文化帶來的附加值,文化溢價養活一團城市都不在話下,何況一小小縣城。
此時,老守著GDP本位考量已經沒啥意義了,軟實力、硬實力的界限也十分模糊,或許明白這個理兒,曲阜啥也不干,今年就要拿出35億重點發展文化產業,何其大手筆!
“小城市”都有這樣的魄力,那么河南呢?
如果僅僅靠上馬項目、搭架子、賣土地的話,短期當然會帶來不少收益,但一直忽視文化存在的事實,總有一天,也會面臨東北老工業區的發展困境。
夏邑兩河口濕地公園
在經濟政績和文化發展考量下,夏邑和河南多數縣城一樣,陷入“破與立”的怪圈,或許她們需要思考的是:人口紅利、自然資源總有消耗殆盡的那天,那時候,要怎么辦?
好在夏邑未來20年的城鄉規劃中,延展了一條向東的旅游產業發展軸,秉承對老家文化的熱愛,由專業人才規劃加持,這個突破口是不是可以撬動夏邑未來新通路呢?
人們,等待著答案。
(圖片來源于網絡)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