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我們先來了解一下光電工程的基本介紹:
光電工程主要關注光電器件和系統的設計、制造和應用,它涉及光電材料的制備與性能分析、光電器件的設計與制造、光電系統的集成與應用等。
光電工程的研究內容包括?光電轉換、?光電檢測、?光電成像等基礎理論和技術。
光電工程的畢業生可以在光電器件制造企業、光電系統集成公司、光電測試儀器研發機構等單位從事相關工作,如光電材料研究、光電器件設計、光電系統集成等。
國內光電工程學科實力強勁的高校,有華中科技大學、浙江大學等高校。
我們可以很明顯地看出,排在前面的高校,基本都是985,當然也有例外,它就是長春理工大學——國內第一所培養光電人才的院校。
而獲得b+評級的院校,有深圳大學、上海理工大學。
這兩所高校,也是小有名氣的,前者的錄取分數躋身末流985水平,后者處于中下流211水平。
那么,放棄上海理工大學,選擇長春理工大學的那些人,后悔了嗎?
一種觀點認為“
雖然說是說學校,但是,也不得不提人本身性格與個人發展的關系。
1、理工氣息較濃,男多女少,東區尤其。
我在西區讀生物工程,上了許多數學和物理及各種化學,在績點中比例為元老級,后來越來越喜歡抽象——各種問題為數學問題。
數學建模比賽的時候,跟風去的,認識了計算機系的學長,題目是優化DNA短序列拼接的算法,這個牛吹出去的時候,讓考研面試時的評委老師眼前一亮··…
2、非211的學校缺經費。
有很多人都提光機學院,雖然仍是省重點,但是和有軍部的聯系沒有以前硬了,相比211、985缺錢。
比如,游泳館不是自己家的,門票要二十。
還會體現在一些細微的但天天會體會到的瑣事(比如實驗室的細胞培養還是要用玻璃瓶)上吧。
3、出國交流有對外交流的名額,交流的院校應該是一分錢一分貨。
4關于師資,我想從兩個方面說。
第一視角:每個老師都有我值得學習的點,也有不足。
每個人的背景也都不一樣,歸納共同點蠻難的。
老師們都挺跟進前沿的(尤其是廣告學那個猴老師,也有個別老古董),應用講的偏少,吸引不出包括我在內的學子學技術的興趣(其實怪自己看的少,隨便看個視頻就有學的動力)。
第二視角:一分錢一分貨。
5、校風很好,大家每天十一點準時熄燈,女生十點之前都會回到寢室,另外大家每周三都會整理內務。
校風這個東西,主觀上覺得你是怎樣的,你周圍就是怎樣的風,看你自己要刮什么樣的風了。
我跟了學習的風,于是我就考研了。
我認識了幾個非典型東北人,跑遍了長春大大小小的購物廣場(是的,你沒有看錯,我就是去卓展那個試來試去不買的人 ),詳裝rocker的萬象音樂節觀眾。
另外一種觀點認為“
從長春理工畢業多年了,報考大學的時候我都不知道啥是985、啥是211,這些詞兒我都沒聽過,無知是無知了點。
吉大沒考上,復讀沒勇氣,又無知地認為考東北師范大學就要當老師的,不愛當老師,基于這些原因,心不甘情不愿的去了長春理工大學,還選了個不知道是干啥的專業。
然后總算開學了,不管怎么說,不用再像高中那么累了。
專業,我們從一開始的絕望到接受到最后竟然有了些專業榮譽感;
八人寢,從一開始的絕望到接受到最后不愿離開。
學習,全班其實都還算努力,雖然平時都只聽喜歡的課,但考試之前,大家幾乎都天天去自習室自習、背題,理科當文科背。
我現在和同寢室的七個同學還是最好的朋友,天天群里聊天,再說到大學生活,提的最多的是一起經歷的經典橋段,軍訓,還有有特點的幾個老師,每次聊這些都灰常happy。
當時我特反感別人跟我提985、211啥的,為什么呢,第一我從來不覺得他們比我們厲害到哪去(其實我是真不知道,畢業前都沒聽過呢),一有人提這個,我總是說有的211還不如我們呢。
現在畢業六年多了吧,在社會上也碰到很多比我們好的大學畢業的人,當然更多的是還不如長春理工大學的學生,進了社會,大家幾乎不再拿學校說事,因為大家都明白,再往后的輸贏,提學校已經無濟于事,但要有人問我哪所大學畢業的時候,我從來都是非常自豪地說出長春理工的名字 !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