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些年,由于計算機行業的發展,郵電類高校迎來了“第二個春天”。
為什么說“第二個”呢?
因為早在上世紀90年代,由于工作包分配,那時候便有“郵電熱”,南郵與北郵的錄取分數,躋身全國前十。
后來211和985的陸續推出,北郵落選985、南郵落選211,導致兩校的吸引力有所下降。
兩所郵電大學,都是以通信起家,后來隨著信息時代的到來,計算機類和電子信息類專業,迅速發展,在行業內的就業認可度很高。
現如今,北郵的錄取分數處于中流985水平、南郵處于中上流211水平。
吉林大學,是一所學科規模很大的綜合性985大學,由多所重點大學合并而成,王牌專業有法學、醫學、車輛工程等等。
法學為什么這么強?
因為原吉林大學是五院四系之一。
醫學為什么這么強?
因為曾經合并了白求恩醫科大學。
至于車輛、通信、計算機等工科專業,畢竟前身合并了吉林工業大學,這是隸屬于機械工業部的211。
不過,作為綜合性大學,難免有一些冷門專業,例如考古,拉低了錄取分數線。
因此,吉林大學的投檔線并不是很高,與南京郵電大學差不多。
那么,放棄吉林大學,選擇南京郵電大學的那些人,后悔了嗎?
一種觀點認為“
本科南郵,在香港讀研究生,如果是準備申請工科學校,南郵很有優勢。
先介紹一下自己的情況吧,大二學生,海外教育學院通信工程專業。
高考之前沒有考慮過南郵(因為自己一開始并沒有想學工科),之后因為高考選修有一門等第為C,不想浪費一本的分數,同時不想離家太遠,所以就來了南郵海院。
雖然是海院,但自認大一的時候參加的社團也不少,也多多少少認識了一些其他院的同學,所以想說說自己對南郵就讀的觀點一,學習海院和其他院的課程安排不太一樣,因為除了中方課,我們還要上美方課,時間長,且外教說話大都是有口音,所以令人感覺課程比較困難。
感覺比起真正學到的東西,身邊大部分的同學都更看重考試的分數和最終的績點,來南郵聽到最多的詞就是套路,做題有套路,考試有套路,上課有套路,每次到期末考試的時候,梅蘭一條街上的復印店里就會開始賣各種往年的考試試卷老師方面,感覺自己遇到的中方老師學術方面都很厲害,各種名牌大學的雙博士學位,但是感覺講課方面,個人覺得課上內容需要自己課后花費較多的時間去消化。
另外,在海院是不需要報選修課的,因為學分足夠了,所以這也是我遺憾的地方,感覺與其他學院相比,沒有一個正常一般的大學學習生活。
南郵的圖書館書大部分為專業書籍,小說之類的書籍偏少,所以第一次去的時候有點遺憾,大學幾年,圖書館都用來寫作業啥的,沒有用來翻閱書籍,做課外拓展啥的。
二.吐槽一下食堂,價格偏貴,而且味道一般吧,口味太重口了,找點口味清淡一點的都很難,心塞。
三.宿舍還算寬敞,有獨立衛生間,洗澡插卡,水費太貴了。
另外一種觀點認為“
我是通信與信息工程學院,電子信息工程專業。
因為一直都在準備二戰考研,還沒能成功邁向下一個階段,所以總感覺我的本科生涯還沒有結束。
我把它當作南郵生涯的終點,也是一個全新階段的起點。
我那年東大算是蠻好考的,甚至可以說那年全國的計算機、通信、集成電路或者說整個信息類方面的都蠻好考的,再加上又都是國家大力發展的重點行業,有很大程度的擴招。
而這幾年東南大學在大力發展無錫校區,所以在無錫校區也放了很多擴招名額(以專碩為主)。
以我淺薄的認知,加上東大釋放出的信號,未來在無錫校區的各類名額會持續地很香,畢竟東大和無錫市一起建設無錫校區,小伙伴們可以關注一下。
南郵給大家提供了不少機會,比如說各個院都有大大小小的科技競賽或是跟專業有關的活動,學校也有科技節和一些子活動,這些都挺好的,但是奈何有點急功近利,總是希望大家多多參加這些活動,能拿一些獎,宣傳也都是能加自主化個性學分之類的。
報名的人多的很,絕大多數到一半就不見人影了,最后能堅持做完的都是大神了。
南郵畢竟不是985工程的,也不是211工程的高校,在資源上,可能比不過那些985、211 ,沒有那么多頂尖的項目、沒有那么好的實驗室和科研環境,開放性的實驗室不多,實驗室總是要老師刷卡才給進,其他時候都是關的,這些都是情有可原的,沒有什么值得批評的,但是既然學校喜歡拿就業率來說,就應該努力提高本科生的教學水平,而不是在自己不擅長的科研領域跟那些掌握著雄厚資源的211高校拼。
同時,我也覺得,盡管是工科高校,但是不應該把培養工匠當成自己的培養學生的目標。
大學之所以為大學,就是因為它所蘊含的學問之博大。
在大學里,最美好的狀態是這樣的:“就像能永遠活下去一樣學習,就像明天就將會死去一樣生活。
對南郵,我似乎寫了不少負面的東西,但正是因為我對于它有著很好的期望,我希望它能成為我心目中的唯一,我希望即使日后我畢業多年,但一想到母校仍有無限自豪之感,我才會愛之深情之切。
大學不在于能學到多么多有用的知識,因為學的再多,到了社會上還是要重新學。
大學給我們提供了一個平臺,給我們想清楚自己喜歡什么,是不是愿意在自己選的這個領域里繼續做下去,同時也給我們一個機會看看我們這個學科是做什么的,要是不喜歡還能再重新選擇,只不過那就要花更多的精力與時間了。
我在同學中可能是個異類,同學們在各種葉槽學校的這個那個,對這門課不滿,對那門作業很煩,但我在心里表示理解,不附和也不辯駁。
我看到了這么多負面,就是因為我覺得這些都是可以有一些改變的地方。
有了更多有益的改變,母校才能向著更好的未來前行。我希望著,我也相信著。
南郵曾經帶給我最多的溫柔,給我了無窮的勇氣,我將要以最好的姿態向她作最后的告別,我也要懷著對她的無限回憶前往下一站了。
#智啟新篇計劃#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