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否有發現,佛像的眼睛都是瞇瞇的,鼻子都是大大的?
有這么一個跟著老木匠學習雕刻的小木匠,他發現老木匠雕刻的所有神像都有一個共同的特點:大鼻子、小眼睛。
對此感到好奇的小木匠,詢問老木匠為何所有神像都是這樣的面孔。老木匠的一番解釋,揭示了一個事實:
為什么他可以成為方圓數十里內,最有名的雕刻大師。
老木匠說:如果神像的鼻子雕刻得太大,將來可以縮小;如果眼睛雕刻得太小,將來可以放大。但是,如果鼻子雕刻得太小,將來想要放大就困難了;同樣,如果眼睛雕刻得太大,將來想要縮小,可就難了!
今天分享的天涯隱學絕版神貼,給你講透做人做事為何一定要留有余地,希望下面這5條思維,能夠幫到你,讓你的人生少走彎路。
留下一句“醒世菩提”,祝你未來的人生大吉大利。
一、曾國藩心法:留有余地,福澤綿延。
曾國藩強調“恕”字,體現了他的敬畏之心和深謀遠慮。他深知世事無常,百姓可成王侯,王侯可成百姓,沒有誰可以是永遠的贏家。因此,他告訴后人,勢不可使盡,福不可享盡,便宜不可占盡,聰明不可用盡。
人生在世,你要成功,別人也要成功,但不能因為我要成功,就必須讓別人失敗。這是他作為儒家最后“半個圣人”,畢生所領悟的頂級大道。
二、《紅樓夢》:留有余地,后路寬廣。
《紅樓夢》中的王熙鳳,為人圓滑,處事周到,見人說人話,見鬼說鬼話,未見其人,便聞其聲,尤其是特別會拍馬屁,把賈母哄得眉開眼笑。然而,她做事向來心狠手辣,不給自己和他人留一絲余地,最終,只落得一席草簾裹寒尸的下場,人生繁華一場卻不料潦草結場。
說話、做人、做事都不要做絕,給別人留余地也是給自己留余地。小到日常生活,做菜時寧愿先少放鹽,一點點添加;大到做生意搶占市場,雖有競爭,也應主動為對手留一條生路。萬事有余地,后路才會更寬廣。
三、人際交往:留有余地,和諧相處。
人與人相處,不能走得太近,要給對方獨立的空間。每個人都是獨立的個體,都有自己的思想、情感和生活方式。如果距離過近,就會更容易看清對方的缺點,甚至放大對方的缺點。保持距離的時候,對于缺點的發現不會那么明顯,這些缺點對我們的影響也沒有那么突出。
即便是夫妻,只要距離太近了,導致雙方可以零距離地觀察對方,他們的感情也會越來越糟糕。因為每個人身上的某些缺點,甚至連自己都是不愿直視的!
謹記,距離產生美。失去距離,美也將蕩然無存。
四、生活智慧:留有余地,從容不迫。
在日常生活中,留有余地往往能讓我們更加從容不迫。
比如外出乘車,我們提前一些時間到達高鐵站或機場,就不會在最后一刻匆忙趕路,擔心誤車誤機。這種提前預留的時間,讓我們可以在候車室里放松心情,整理行李,甚至可以喝杯咖啡,看看書,享受片刻的寧靜。
又比如出差安排,我們預留一些彈性時間,以防航班延誤、交通堵塞等意外情況。這樣即使遇到突發問題,我們也能從容應對,不至于手忙腳亂,影響工作和心情。
五、萬事“五不盡”,人生無絕路。
最后,回到為人處世的全局層面,人生,要在福莫享盡、勢莫使盡、話莫說盡、事莫做盡、心莫用盡這五個方面留有余地。
福莫享盡,物質上的福氣不要享受到極點,該通過自己勞動的,就不要請人幫忙做事,該守住自己嘴巴的,就不要到處亂吃亂喝。
勢莫使盡,當我們獲得了一定的權力和地位的時候,要懂得好好珍惜來之不易的“勢”,去多為社會,為身邊人謀福利。
話莫說盡,人與人交往,如果自己占有一定優勢的時候,就不要仗著自己有理,把對方的底細,甚至是對方的隱私,都公開于眾。要“話留三分軟”。
事莫做盡,事情不能做過了頭,在利益面前,要懂得留給他人一些養家糊口的利益,千萬不要為了自己獲取利益,就把人家往傾家蕩產的邊緣壓制。
心莫用盡,在與人交往的時候,說話做事要留有余地,不要把人逼上絕路,也給自己留一條退路。
六、結語。
在這個紛繁復雜的世界里,我們無法預測未來會發生什么。留有余地,就像在生活中留下了一些空白,讓我們可以在這些空白中自由發揮,創造出更多的可能性。
好了,先說到這里,關注我,了解完整版的天涯隱學。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