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切美好,終將歸于平淡;一切欲望,都只是激素在作怪。
在一次聚會過后,作家馮唐發出了上述感慨。因為他發現,那個曾經苦苦追求的”女神“,竟已經滄桑得認不出來了。倒不是嫌棄對方容顏不再,只不過,對昔日美貌的向往,對當今巨變的震驚,在這位聰明人的頭腦中反復激蕩,生生產生了一次思維的升華。
佛家所說”心性無常“,確實是普世真言。
本期天涯隱學絕版神貼,我們要闡述一個道理:“敢舍棄越多,就能得到越多。很多人之所以甘于平庸,不過是對很多人事物,不舍得罷了。”
留下一句“醒世菩提”,祝你未來的人生大吉大利。
一、萬千美好,難逃平淡結局。
美好的東西總是讓人向往,然而它們卻常常難以長久,為什么,因為能讓自己占到便宜的,才是美好的。但事物終究會回歸平衡,便宜也就沒得占了。
比如愛情,在開始時往往充滿激情與浪漫。兩個人相遇、相識、相知,仿佛整個世界都變得絢麗多彩。然而,隨著時間的推移,激情逐漸消退。正如很多心理學家所說,一見鐘情的熱情不會超過3個月,感動在一起的關系也可能會讓一方感到疲憊,單方面付出也就結束了。
生活中的其他美好也同樣如此。那些曾經讓我們驚喜的瞬間,如美麗的風景、意外的收獲,在經歷過后,也會漸漸被日常的瑣事所掩蓋。生活終究是平凡的,日復一日的忙碌與瑣碎占據了大部分時間。我們不可能每天都有驚心動魄的經歷和叱咤風云的成就。
生活的本質是平淡,這并非是一種消極的認知,而是一種對生活的深刻理解。在這個物欲橫流的時代,人們往往追求金錢、名利,相互攀比,活得很累。而當我們真正看透生活,領悟人生的意義時,才會發現平淡的生活才是最真實、最舒適的。
二、欲望:激素的產物?
明確了外物的共同歸宿是平淡,下面再說說,佛家所謂的“心性無常“,與馮唐口中的”激素作祟“,是什么關系。
“心性無常”是佛教中的一個概念,它指的是一切事物都在不斷變化,沒有永恒不變的事物。從現代內分泌研究的視角來看,佛家這個觀點,還是非常符合科學的。
首先,人體內的激素水平是不斷變化的,這些變化可以直接影響情緒、行為和認知。此外,內分泌物質在體內的傳遞,同樣能左右人的情緒狀態,甚至是能力發揮水平,比如大腦中的神經遞質如多巴胺、血清素和去甲腎上腺素等,它們的濃度和活性,與人的情緒狀態、注意力和記憶等心理功能密切相關。
更為關鍵的是,當體內激素的分泌狀態,隨著環境的改變,而出現了整體的上升、回落,人的精神世界,也會出現顛覆式的改變,就像開頭所說,昔日女神,在今日男子的眼中,除了震驚、感慨之外,已經不再有任何愛戀的悸動了,因為主導愛戀的激素,已然褪去。
能認識到這一點的人,就可以更通透地認識“無常”二字的真意,進而有意識地對抗欲望對自身的掌控,至于意識不到么,自然只能餓了吃、愛而欲、求不得、怒則狂,像小動物一樣,隨“心”所欲了。
三、最佳平衡點。
平淡與欲望,似乎是生活中的兩個極端,但找到它們之間的平衡,卻能讓我們的人生更加有意義。
一方面,我們要學會接受美好終將歸于平淡這一事實。生活中的激情和驚喜總是短暫的,我們不能一直依賴它們來獲得幸福。另一方面,我們也不能完全壓抑自己的欲望。
從佛門的視角看,過度地壓制欲望,本身也是執念的一種,會阻礙人的禪定進境;從現實世界的邏輯看,欲望也是人類進步的動力之一,它促使我們去追求更好的生活。但求控制欲望,避免被其左右,對個人來說,就足夠了。
總之,平淡與欲望并不是相互對立的,而是可以相互融合的。當我們找到兩者之間的平衡,就能在平淡的生活中追求自己的夢想,實現更有意義的人生。
好了,先說到這里,關注我,了解完整版的天涯隱學。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